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谁给守陵人

北京的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801.html

你敢相信?清朝守陵人,不仅身份地位极高,而且世代世袭,守陵人中竟有贝勒爷,一出生便官至七品,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时至今日,曾经风光无限的守陵人,却一言难尽!

大清皇家守陵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从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开始,相继有四位皇帝埋葬在这里,清西陵作为清代三大皇家陵园之一,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按常理,即便是皇家陵园,也通常不过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只不过由于他们在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地位不同,所以也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结果。

然而令人相当疑惑的是,曾经在清西陵,突然出现了一只规模浩大的队伍,人数足足上万人,他们究竟是来干嘛的呢?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实际上这突如其来的一大帮人,来到清西陵,但是什么也没有做,但是看似什么也都做了,他们来到这里,居然就此落地生根,仿佛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安家落户,丝毫没有顾及这里是曾经埋葬死人的地方。

本以为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就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然而随着清朝清政府的灭亡,再后来随着民国政府的建立,曾经在这里生活了许久的人们,却也遭受了巨大的变故。

曾经,清西陵境内,实际上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满族人,不瞒您说,这些人的祖先,实际上就是当年突然来到清西陵的那1万多人。

实际上到了这里,也就逐渐浮出了事件真相:

实际上早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就曾在清西陵修建陵寝,但是在当年,修建帝王级别的陵寝,实际上也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大工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当时的皇帝能够满意,而且能够为了让后代对祖先保持崇高的敬意,与此同时也是反映当时那个时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倾尽举国之力,那么既然如此重要,所以陵寝修建,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至今日,我们也会有上坟祭奠祖先的习俗,那么在当年,通常也会有祭祀相关的活动,为此专门还会设置相关的管理人员,负责祭祀、管理、保卫以及陵寝的修建工作。

如果你是雍正皇帝,你会把这些重要的工作交给谁呢?

实际上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掌权者多为满洲贵族,那么毫无疑问,这些工作肯定是要交给本族人,所以按照原先的计划,雍正皇帝特意派遣官员,从当时的我国东北地区北京以及西宁调集了众多的满族成员,其实主要指的就是当时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的地位,相信不必我多说,大家都有所耳闻,尤其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当然现在人人平等,不过为了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咱们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当年所选中的八旗子弟,基本上都是皇帝老家关系比较近的近亲,之所以选择这些人,那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毕竟当时承诺的可是高官厚禄,而且是专项渠道划拨专款,关键还是世代世袭,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是这些人中出生的后代,一出生基本上就相当于含着金汤匙,稳稳的七品朝廷命官,既然他们待遇这么好,究竟是做什么工作呢?

实不相瞒,就是当时的皇家陵园守墓人。

守墓人在当年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尊重,而且待遇丰厚呢?

根据当年留在清西陵的守陵人后代所说,当年他们祖先在清西陵的主要职责,就是祭祀,庆典,各种日常活动,说白了就是当年皇家陵园的专职服务人员,不过呢,由于当时清西陵的地位相当重要,很多重要的修建活动,也并没有完工,所以这1万多人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作为守陵人,主要职责就是防止陵墓被盗,与此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维护清洁工作,处理各种小事件小意外,但是在当年,清朝时期的守陵人,实际上职责并不仅限于此,而且即便是成为了守陵人,也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按照当时的职责划分,主要分为两大块,行政管理人员和执行服务人员,毕竟当年的守陵人,地位高的,甚至有贝勒爷之类的存在,当时主要的职能机构,除了内务府,就是礼部。

当时内务府主要就是负责西陵的祭祀服务这一块,而且当时的内务府,所负责的陵墓也是不同的,一座陵墓就对应一个单独的内务府,并非所有的内务府都统管负责,基本上一个内务府的人员配置大概在~人之间。

除了内务府,就是礼部了,实际上礼部的职责范围,与朝廷中礼部的职责范围也差不多,只不过当时清西陵礼部主要负责的是各种贡品、祭祀的准备工作,因为在皇陵,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在这里举办祭祀活动。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皇家陵园还有一部分在修建之中,所以当时还有一个部门叫工部,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陵墓的修建工作,而且还负责年久失修的陵墓修缮工作。

而许多当时地位比较高的八旗子弟,主要负责的就是皇陵的保卫安全工作,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守陵人,当然地位越高,所守护的基本上都是陵墓的核心区,外围主要由绿营兵或者是关系较远的八旗兵守护。

由于当时守陵人以及服务工作人员比较多,所以特地还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村庄,他们专门就是为皇陵的一切工作服务。

休息环境与工作环境:

王公贵族住在东西府,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皇帝近亲,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当时皇陵中的权力中枢,除此之外,又下设管理分支机构,八旗子弟与管理官员,都基本上生活在一起。

最开始,清朝时期的守陵人,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吃皇粮的国家公务员,只不过官职也有大小之分,所负责的职务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被选中,在当时落户搬迁之时,基本上都会分配一个小院,就比如以凤凰台为名的这个村子,实际上就是从当年遗留下来的。

了解那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守陵人这个职业知道得太少了

实际上当年守陵人关节可以达到一品二品,基本上都可以算得上在举国上下,地位相当之高的存在,而且当年这些高等级的管理人员所住的庭院,基本上都是一亩三分地大小,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其实在我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辈他们说起,人活一辈子还挣不到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指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亩三分地,实际上就隐喻的是当时守陵人的尊贵身份。

而且根据守陵人所住的家庭院落大小,就直接可以断定一个人的身份,一亩三分地的都是厉害人物,正常的八旗子弟,住的基本都是6分7分地,以七品官员为主,是当时守陵人中比较低级的存在,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是令许多人羡慕的,尤其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期。

由于清朝时期的守陵人身份特殊,他们的工资费用,自然也是清政府直接划拨的,而且当时待遇都相当不错,基本上不论大小,只要是在守陵人所在的村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月都有一斗粮的俸禄,这是最基本的,而且在这里的孩子,也是可以享受正常的国家教育的,而且小孩子一旦入了学,还会有专项的补贴费用,待遇简直不要太好。尽管这个对于已经有了9年义务教育的我们而言,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当年可羡煞旁人。

除此之外,其他的各种福利待遇那就不要提了,大事小事,红事白事,都有个红包,各种礼品也不计其数,而且不论男女家眷,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各种生活用品管够,堪称人生巅峰,而且比较有意思,当时如果钱不够花,是可以提前预支工资的,怎么样,足够人性化吧!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守陵人的全部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守陵人守的是皇家陵墓,但是待在这里,更像是一座活人的坟墓。

再多的高官厚禄,生活悠闲都是拿失去自由换来的,一旦坐实了守陵人的身份,就必须在这里世代居住,不能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死了也不能埋在这里,如果身体有恙,感觉到时日不多,就会被专人从一个叫作丧门的地方带到附近的官房子,这里是专门留给守陵人结束生命的地方。

而且对于守陵人而言,陵墓当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不是他们可以轻易伤害的存在,曾经就因为内务府的一位妇女,折断了一根树枝当柴火,就被判定是折了龙须,当即被判处斩刑,而且相关涉事的官员,一个都逃不了,该贬的贬,该罚的罚。

一般来说,守陵人除了重大庆典活动,工作十分轻松,但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所以时不时会有人找刺激,曾经就因为两个侍卫口角争执,直接一个侍卫送另一个领了盒饭,最后朝廷为了息事宁人,给了那家人30两银子抚恤金。

这里是说白了就是禁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基本上相当于军事化管理,所有的食物蔬菜都是外部专供,基本上不会有守陵除外的其他工作,所以这里的人基本上也不会种地,而这无疑为将来留下了安全隐患。

平时,守陵人也会逗逗鸟,种种花,生活悠闲,吃穿品质比较高。

但是在年,随着中华民国成立,守陵人也下岗了:

没有了原来的高官厚禄,这相当于直接断了经济来源,只不过好在短期内,家底还是有的,有地卖地,有文化的教书,更有甚者,实在生活过下去,也会用亲生儿女换粮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周围都是种不了的荒地,没有办法只能逃难,没法自力更生,而且在当时,清朝不允许满族人从事工商副业,只能当官当兵,有利也有弊。

更有甚者,全家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办事谁穿。

后来,日本鬼子打到了清西陵,有一位年迈老人,光着膀子,就准备和日本人谈谈,看着明晃晃的刺刀毫不畏惧,居然让日本人看傻眼了,就这样,居然奇迹般让清西陵躲过一劫。

大清亡了,但是留下的人生活还要继续,没有办法,曾经风光无限的守陵人,也只能与周边村民满汉通婚,重新学习种地。

今天的忠义村,凤凰台,绝大多数都是满族后裔,也就是当年守陵人居住的地方,尽管历经多年的变迁,但是那里的许多古建筑还是保持了原来的风貌,也确实得益于这些守陵人世代守护。

结语:

尽管大清灭亡了,也没有人给守陵人发工资了,但是当年的那些守陵人,已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也有职责和义务,保护好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保护好曾经的祖先们世世代代守卫的皇家陵园。

即便是没有工资,曾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义不容辞,而且只要他们在那里,保护陵墓都是举手之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