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绿蒂笔下的保定一绿蒂是谁

读《保定文化百年大事记》,看到其中写了一个叫朱利安·韦奥的法国侵略军上校,年游览了一趟清西陵,“记述了皇陵被联军抢掠毁坏”的惨状,写到了他想到“我们联军在这里粗鲁地种下的仇恨种子和一切不得不报复的根由”时的惶恐与懊恼。

于是刨根问底,追根溯源,发现这个“上校”不简单,他曾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常有名的作家,年至年,跟随法国侵略联军两次到北京,写下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游记叫《北京的末日》,也有译作《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书中专门记述了他来北京的经历和专门“参观皇陵”的过程。书中细腻的描写,读来让人心寒、心疼,对大清帝国末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有了更形象的认识、更深刻的体悟。

本文着重把绿蒂笔下的保定,也就是他游历皇陵的过程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并从小见大,一起和大家感受我们国家百多年来的苦难辉煌。

(一)绿蒂是谁?

绿蒂是皮埃尔·绿蒂(PierreLotii,-)的简称,百度百科上译作皮埃尔·洛蒂,是法国作家朱利安·韦奥的笔名。南京大学钱林森教授称他为绿蒂,并介绍过这个名字的来历。绿蒂出生在法国西部海滨城市罗舍福尔(Rochefort),从小就酷爱大海,梦想当个水手,周游列国。后来在海军学校受训,成为一名海军军官,从事海上职业达四十二年之久。他走遍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沿海地带,到过土耳其、塞内加尔、大洋洲、巴基斯坦、波斯、埃及、印度、中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丰富的海上阅历和异域的奇风异俗,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绿蒂22岁时,作为年轻的法国水手访问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岛上女王的宫女一再称呼他为“Loti”,他觉得奇怪,询问之下,这才知道是岛上的土话,是岛上女人对于心爱的漂亮男人的昵称。……绿蒂听了很高兴,后来写文章,就采用这句塔希提岛的土语为笔名。年,绿蒂时发表了记述土耳其风光及其恋情的处女作《阿姬亚黛》,第二年又在报刊连载了《绿蒂的婚姻》,这两部小说奠定了他的作家声誉,默默无闻的海军军官一跃而成为文坛名人。后来又发表《冰岛渔夫》、《菊子夫人》等很多杰作,他的作品给法国小说添了一种新的空气,在法国散文里输入了一种新的音乐,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法国“40位不朽者”之一。

绿蒂是一名海军军官,也是一位活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的法国作家。从年开始,他几乎以每年一书的速度相继出版了十二部小说、九部纪实随笔,其中一本与中国有关的,就是《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期间,绿蒂这位50多岁的法国知名作家,曾以法国海军上校身份,两次应召出征来到北京,一次是年9月底至11月初,另一次是年4、5月间。期间,绿蒂兴奋地看到了西方列强血洗“衰老帝国”和“帝都”的现场,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私人日记》。这些“笔录”在《费加罗报》连载7个多月,年结集成册出版,中文本译名《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到年世界大战爆发为止,这本书共印行了五十版,在欧洲的影响非常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