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写了点啥?
从网上买了一本《在北京最后的日子》的影印本,原书由马利红译、钱林森作序,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反复读了两三遍,深有感触。
在这本书中,绿蒂以海军军官兼作家的“法国游客”身份,详实记录了年9月下旬从渤海湾、大沽口到天津,由天津、通州到北京、进紫禁城的过程。第一次,入住“北宫”一个多月,11月初回到海上法国舰队处。次年春天又被派遣到北京出差,借机游历涞水县、易州城和清西陵。绿蒂一路走、一路记录,真实地展示了昔日辉煌的东方古国在西方列强的劫掠、践踏下,不断走向“破败”、“衰亡”的历史场景。
这本书中,绿蒂用细腻的笔触、形象的描述,记载了他作为“文人”和“武夫”的双重情感:“作为远征中国的海军军官,他以冷然甚至轻蔑的情感,提供了一幅灰暗的大清帝国任西方列强宰割、屠戮的真实图画——这是一个临终的帝国形象;作为迷恋异国情调的西方作家,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示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走向衰亡的历史图景,呈现的是衰朽崩溃的帝国文化景观,他为中国逝去的文明唱了一曲凄婉而灰色的挽歌”。
钱林森教授在《中译本序》中写道:从我们中国读者来看,绿蒂写中国,最有价值的是,他相当真实、相当客观地写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饱受西方列强蹂躏的悲剧命运,身为入侵中国的法国海军军官,他有机会充当了近代中国最屈辱最黑暗时期的西方见证人,见证了腐败的清王朝倒塌崩溃的历史一幕。我们读《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会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饱经创伤的旧中国的古战场,看到了八国联军的铁蹄怎样粗暴地践踏着中国的河山;看到了苦难的中国人怎样在战乱的重压和驱策下,在入侵大兵的嬉笑中,扶老携幼,逃离自己的家园;看到了中国的万里江山经历了怎样无情的肆掠,无辜的人民遭到联军怎样无端的凌辱和屠戮: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到处尸骨遍地,吞噬尸体的狗、乌鸦,随处可见,目不忍睹;断垣残壁、腥风血雨的北京,更像一个屠宰场,一座坟场,昔日金碧辉煌的都城和皇宫,遭到了“西方文明”怎样野蛮的洗劫!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清廷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嘴脸,听到了入侵者胜利的狞笑,当然,也听到了“拳匪”——抵抗者愤怒的吼声;征服者在华土的废墟上豪饮取乐、弹冠相庆,劫后幸存者在血雨腥风的角落呜咽、低泣……构成了外国人写中国不可多得的历史景观。绿蒂以军人的冷酷和作家的敏锐,再现了近代中国史上最屈辱最黑暗的一幕。
“读绿蒂这部北京日记,重温这令人愤然、扼腕而令人自省的历史一幕,仍然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现实警世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