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筹建,重修陵寝,花费了多少钱

清朝入关后的陵区有两处,分别为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

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的定陵就坐落于东陵的最西端。同治四年(年)九月二十日,咸丰的灵柩正式入葬,同时下葬的还有先他而亡的第一位皇后萨克达氏,定陵地宫石门随着封闭。

次年,慈安、慈禧两太后即派人为自己选择陵址,因为按清朝制度,帝陵石门一经封闭,其后死亡的后妃也就失去了随葬的资格,于是只好在附近另择”吉地”。

这时的慈禧刚满32岁。

陵址的选择可谓历尽周折,有的因山势不佳,有的因水位不良,最后才由熟悉“风水”的官员相定了定陵以东的菩陀山、平顶山西处吉地。

此后数年又派人反复勘测,直至同治十一年,慈禧39岁时,才最后决定改平顶山为”普祥峪”、蒋陀山为”菩陀峪”,分别定为慈安、慈禧二人的”万年吉地”。

这样,历时5年,花费无数,陵址终于最后选定。

同治十二年,两太后在同治皇帝的陪同下,以拜谒东陵为名,亲临察看自己的万年吉地,当她们确认万无一失后,两陵便于同年破土动工。

两陵并排而建,中间只有一条马漕沟相隔,规制,大小相同,建筑面积均为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神道碑亭、神厨库、三孔神路;桥、东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方城,宝城、宝顶、地宫等。

两座陵墓设制完备,建材精良,规模宏伟,布局结构考究,堪称清代后陵之首。

这一工程历时6年,至光绪五年(年)六月两陵同时竣工。

慈安陵用银万两,慈禧陵则用银万两。

慈禧陵不及慈安陵豪华,她对此耿耿于怀。

光緒七年{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太后暴亡,慈禧从此大权独揽,于是便寻找机会为自已重修陵墓,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第二年又发生了全国性的灾荒,国家被迫大量割地赔款,饥民流离失所,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尽管如此,慈禧还是以陵墓年久失修为借口,下令将其陵墓的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全部拆除重建,并严令原,来的材料不得迁就利用。

重修后的慈襜陵三殿,梁枋架术、门窗隔扇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工艺也别具一格,在探褐色的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时至,今日,依然完整如新,丝毫不见剥落的痕迹。

“贴金”和“玺彩画”是官廷建筑中最高级别的彩画形式,但这里的装饰风格却又与众不同,所绘云、蝠(福)、寿字、锦纹及形状各异的龙纹均用赤、黄两色金叶贴成。三殿彩画中共有金龙余条,形态或升或降,或行或卧,可谓布局得体,千姿百态。

清代其他帝后陵寝,最多只在隆恩殿内的4根明柱上贴以金箔,做成缠枝莲花或盘龙行云图案,就连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也只不过有6根贴金明柱,可慈禧陵三殿内外,就用了64根金柱。

金柱上还饰有铜质镂刻鎏金盘龙,绕柱盘旋而上,龙头上还巧妙地安装了带有弹簧的龙,须,借助空气流动,龙须可以随风,摆动,真是巧夺天工,极尽豪华。

三殿内的装饰也十分别致,共镶嵌有大小不等的30块雕花砖壁,共计平方米,组成”五蝠(福)捧寿”,等众多吉祥图案。凡凸起的花纹,均用赤色金叶贴饰凹下的底部,则又以黄金叶子贴饰。殿内金碧辉煌,无以复加。仅此贴金一项,所用黄金即达多两。

慈禧陵地宫内的棺床之下还有1口”金

井”,这是当初建陵时所选定的”吉穴”。

慈禧亲赴遵化查看”万年吉地”风水时,为取得”寿官”穴位的吉利,曾亲手把腕上佩戴的1串价值连城的”十八颗珍珠手串”摘下,随后投入金井,作为镇基之宝。

此后,又陆续在这里投放了许多奇珍异宝。

整个重修工程持续了14年之久,直到慈禧死后才大体竣工。至于所费银两,至今尚难做出准确的统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