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民俗
品年味
易县
摆字龙灯
摆
字
龙
灯
腾跃龙灯舞
绝技大开眼
一声锣鼓响起,伴随着锣鼓镲铙的伴奏,一条火龙翩翩起舞,不断变换队形摆出“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等吉祥祝福的词句。
这就是易县摆字龙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易县西陵镇的忠义村
始建于雍正元年
至今已近三百年的历史
祖祖辈辈都是守护皇陵的满族后裔
在这里
每逢喜庆节气活动
摆字龙灯都会欢快地舞起来
成为清西陵景区一张舞动的名片
#易县摆字龙灯
摆字龙灯因龙体内置灯
并可用龙体摆出各种字形而得名
因龙体分节、分段
又被称为“节龙”或“段龙”
原为整条长龙
为纪念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而断成十三节
节间用细绳和三个竹环相连
摆字龙灯由13节龙身和领舞绣球组成。每节龙身(又称龙节)长厘米,直径45厘米,节中央固定一个把手,内设三环套月式蜡烛签3个。
蜡烛签设计精妙,可保持舞动时烛火始终向上不灭。龙身外罩绘有龙鳞、龙爪图案的龙衣。
摆字龙灯由1人作为蜘蛛(引龙人)领舞,13人分别持龙头、龙身、龙尾摆字,蜘蛛表演动作灵活、滑稽,耍的绣球上画蛛网和黑蜘蛛。
摆字龙灯表演动作多为龙扑蛛形式,有驱除邪恶的内涵。表演队形有龙摆尾、地卧龙、天卧鱼、龙塔垛、跑八字等。每摆一字,持龙尾者都要绕场一周,再到设定的位置,完成最后一笔,显得活泼风趣。
旧时的摆字龙灯表演活动带有明显的祭祀性质,表演前要先到搭好的神棚前祭拜神灵,做娱神表演,然后才到本村和外村表演。每到一村,也会到庙宇前作拜庙表演,无庙则沿街游舞。在游舞过程中,凡遇牌楼或粗大的树木,均要做“龙盘柱”表演,以体现龙的威严。
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初年,摆字龙灯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门拜年时的表演节目。一般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起会,从守陵人员中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为舞者,由老一代艺人传授队形、字谱和必要的基本功。正月初四正式出会表演,首先给泰妃陵衙门的官员拜年,然后再由官员率领到泰陵衙门拜年。
易县的摆字龙灯旧时也时常进皇宫表演,并多次受过皇封。慈禧太后曾赏赐龙衣两套、红蜡烛三箱。年代,清西陵守陵机构解散,守陵人员转为当地农民,摆字龙灯在民间流传,成为表达百姓美好愿望的一个舞种。
易县摆字龙灯
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鲜活灵动
翻江搅海、振兴图腾的气势
又能摆出“国泰民安”、“中华巨龙”等
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
集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年,它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
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征
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来源:视频来源于易县文化和旅游
推
荐
阅
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