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了,清皇陵为何还有

守墓人这一职业,正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在现代的人们看来,守墓人这一职位十分冷门且阴森,但是在古代,尤其是鼎盛时期的清朝,守墓人却是一份十分光荣且待遇丰厚的职位。

守墓人

随着清朝这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堙灭,守墓人这个职位也逐渐消失殆尽。但是,即便清朝已经灭亡了多年,清皇陵却始终维持着它应有的体面和排场,该有的守墓人一个都不少。那么,这些守墓人为何还存在?他们的工资又是谁给的呢?

守墓人

守墓人,是对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忠孝情绪的一种体现。中国人往往有着很深的宗族情节,传统观念下,一个家族往往会把逝世的亲人埋葬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即便于祭奠,又便于管理。而那个负责祭奠和管理墓园的人,就叫做守墓人。

守墓人大多是与家族沾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者,他们大多黑衣黑裤、沉默瘦削,给人一种阴气弥漫的感觉。同时,守墓人也大多都是行善之人,对于别人的请求,他们从不拒绝,总是倾尽全力地帮助,因为他们坚信今生修行、来世报答。

守墓人的工资费用,均由家族供给。主要工作有两样:一是打扫墓园、清理杂草、种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盗墓贼和野兽打扰先灵。斗转星移、时代更替,随着墓园也纳入政府的土地管理范畴,要求“死人给活人让路”,不得随意建造浪费耕地,守墓人也连同那些墓园一并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清东陵守陵人后人

清朝皇室的守墓人

同样,对于清王朝皇室的清皇陵来说,也同样需要守墓人。最初,能够为清皇陵守墓的人都并非是随随便便的普通人,他们基本上都要以八旗子弟之中的上三旗子弟经过极其严格的武术选拔才能够担任,足以可见这个职务的重要程度。

更重要的是,守墓人既然是为皇帝办事,所以也算得上是吃公粮的“公务员”、“铁饭碗”,待遇也是相当的丰厚,一切吃穿用度都由皇室承包。所以,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说,能够担任皇陵的守墓人,也算得上是一份十分荣耀且待遇丰厚的职位。

清朝守墓人

在康熙年间的清朝鼎盛时期,还专门设立了守陵的部门,其部门人数甚至高达三千多人。当时的守墓人奉行终身世袭制,一当就是一辈子,自己当完还可以传承给子女,所以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即可享受七品待遇,完全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值得注意的是,守墓人除了可以按照品级高低按月领取丰厚的工资,每个月还能领取一定量的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且每一户守墓人还能分到一套总面积一亩三分地的带院小别墅。

以乾隆时期为例,每个月守墓人的官员俸禄为乾银二万八千余两,米四千余石,其家属还能获得给纱一匹,高丽布二匹,就连他们子女上学的费用都由永济库出,每个月还会给子女生活补助费。可谓是衣食住行样样不愁。

在工作内容上,他们除了看守皇陵以提防盗墓贼以外,就只有负责皇家祭祀的各类活动事项,平日工作算得上是十分清闲。

乾隆画像

清皇陵守墓人的现状

但是自打清朝步入末期,国力孱弱,财政崩溃,守墓部门规模日益缩减,守墓人的工资也越发越低。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多守墓人都因工资难以为继而陆续离开,仅有少数还念在对于祖先的尊敬而坚持留了下来。

譬如清朝灭亡以后,就有许多满族后人以及前清官员的后人主动为清皇陵守墓。但是,当时的守墓人已经没有清政府来给他们发工资,他们又该如何生存呢?好在国民政府在逼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与之签订了一份《皇室八项优待》协议,要求继续为满族宗庙陵墓祭祀,并给守墓人支付工资。

末代皇帝溥仪

于是,民国政府便将这些守墓人指派为守陵卫兵,也为他们发放工资。刚开始,这个工资待遇虽然是比不上清朝时期的铁饭碗,但顶多还能勉强糊口。可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本就非常吃紧,哪里还有多余的闲钱来给守墓人发工资呢?

所以,这些守墓人的工资也越来越低,到最后甚至连糊口都糊不了,只能喝西北风了。但也正因收入微薄、工作枯燥,管理也没有清朝时期那么严格。再加上当时局势动荡、土匪横行,所以许多清皇陵都惨遭盗墓贼的魔爪,被洗劫一空。

清皇陵

其中,最出名的一桩清皇陵盗墓案,就当属孙殿英盗慈禧陵墓一案,据说,就连慈禧嘴里那颗夜明珠,都被孙殿英给劫去了。后来,孙殿英又用盗出来的文物贿赂蒋介石和宋美龄,国民当局政府才对孙殿英盗墓一事不予追究。

与此同时,孙殿英还用那些文物发了一笔横财,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原本属于中华的文物瑰宝流落海外,至今仍未寻回。

孙殿英

在民国政府倒台之后,本来就不多的守墓人也相继离去,留下的更是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后,清皇陵守墓人的职位也完全成为了自愿,而仍然愿意坚守在这个职位上的也仅有满心情怀的清朝皇室后代。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坚定着反帝反封建的信念,不信鬼神不信天,所以并不会对清皇陵守墓人提供收入。所以这些清皇陵守墓人往往只能通过各种副业来赚取收入,以维护基本生活需求。

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文物遗迹的重视,一些文物部门出于对清皇陵的保护目的,也会给予这些守墓人一定的补助。当然,这些补助注定不会太多,毕竟“死人为活人让路”才是中国的主流,就连周恩来总理,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都带头铲平了自家的祖坟,这就导致守墓人正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得到保护的清皇陵

因此,现存的清皇陵守墓人也大多都有其它谋生职务,守护皇陵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兼职或者信仰爱好。当然,中国对于皇陵之中的文物遗址还是十分重视的,会定期派出许多专家前去对文物进行修缮维护,给清西陵带来了生机。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皇陵守墓的工作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也变得轻松了不少。一些大型陵园之中,往往都会安装大量的监控探头,这就给守陵人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便捷。

修缮皇陵

守墓人后代发展现状

如今的清皇陵已经被纳入了国家4A级风景区,作为一座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旅游资源发展得非常丰富,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而那些仍然留在原地的守墓人后代们,也开始依托着丰富的清皇陵旅游资源,开辟了以满族文化为特色的农家院,极大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也推动了清皇陵附近的经济发展水平。

清皇陵

而清皇陵守墓人的后代也大多聚居,譬如河北的忠义村,就是一个清朝守墓人的聚居地。在忠义村的西面,就是大清孝圣贤皇后的陵墓。如今的忠义村,依然还居住着许多守墓人,他们大多还延续着都是纯正的上三旗满人,依旧维系着日常的打扫工作以及祭祀工作,当然,他们的主业仍然是农民。

河北忠义村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如今的忠义村也成为了当地一个的旅游景点,而这些守墓人的祭祀活动也常常作为一种纪念传统的表演活动,为当地带来收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