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小说流行并被改编搬上大银幕,人们对盗墓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探墓短视频层出不穷。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墓葬文化如何衍生发展,盗墓与历史又如何交织辉映?
一、各有墓样
中国古代墓葬分墓上和墓下两部分,墓上主要有封土,墓下主要是地宫。以王侯陵墓为例,商周不封不树,墓室为竖穴土坑木椁,因时间久远,多已塌陷。春秋战国及秦初墓葬多出现封土,地宫越建越大、越来越奢华,直至秦始皇陵达到巅峰,让人瞠目结舌。西汉帝陵将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带入地下,夯筑高大覆斗形封土,诸侯王亦有穿山而藏的崖洞墓。东汉多是带回廊和画像石的石质墓室,夯筑圆丘形封土。黄巾后乱世年,薄葬和潜葬居多。大唐帝陵普遍依山为陵,穿山凿穴修建玄宫。五代至宋始终未能大一统,封土及地宫规模相较汉唐已小得多,甚至出现攒宫现象。元帝陵没有任何地面标记,只知葬地起辇谷,未能找到确切位置。明清出现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地宫也多模仿生前宫殿,随葬丰厚,“事死如事生”观念达到顶点。
二、盗亦有道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一个万元户”,盗墓古已有之,不过是越发疯狂。有史记载的盗墓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晚期,当时有人盗掘了商汤之冢。其后,各类盗墓活动“不绝于史”,盗墓之风屡禁不绝,甚至不乏名人参与,但目的不尽相同。
第一种是刻意损毁,只为报仇或破坏风水气运。流传甚广的就有“伍子胥掘墓鞭尸”“项羽火烧秦陵”和“宋陵挫骨扬灰”的记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军攻占郢都,寻得楚平王墓,开棺鞭尸三百。项羽灭秦后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随葬品被大军搬运了30天,后世甚有传言牧童误入盗洞失火烧毁了臧椁。蒙元蕃僧杨琏真伽挖盗南宋六陵,将帝后尸骨付之一炬并和牲畜骨头混杂埋在一起,上建一塔“压之”,号称“镇南”,甚至斩下理宗头颅制成骷髅碗用来喝酒,骇人听闻。
第二种是为筹措军饷,通常发生在乱世,可称之“官盗”。三国曹操特设“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专职盗墓,将盗取的陪葬品变卖钱粮,较有名的当属曹操亲自指挥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养兵士三年的传闻。五代温韬盗遍唐诸帝陵,取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近代“东陵大盗”孙殿英,为筹集军费,悍然率军使用炸药炸开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举世哗然。
第三种是为发财致富,这类盗墓属小偷小摸,拿不上台面,贼人多家族相传,或师徒关系,难为外人所知。中国迄今为止已发掘的最大墓葬秦公一号墓,大小盗洞多达个,其中有十几个已打穿椁室,盗洞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甚至建国后。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室东北角,就曾发现一个80厘米见方的盗洞,若不是该墓早年积水严重形成了“水墓”,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在劫难逃。
三、历史迷雾
中国历史名人一直为后世所着迷,名人墓葬也留下了诸多谜团。西周王陵为何至今未能找到一座?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地宫里究竟有什么?神秘凤凰嘴,汉文帝魂归何兮?九嵕山昭陵真被盗过?成吉思汗埋葬地起辇谷所在何方?明孝陵北斗七星布局为何人设计?清西陵泰陵地宫是否存在一颗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