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年,对于清朝来说,是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这个被后世称为“康乾盛世”的时代,不仅将清朝直接推向巅峰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文臣武将建功立业,而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辽宁铁岭的一个神秘家族,五代在朝为官,其中在康雍时期更是举家搬迁至京城,成为名动京师的名门望族,他们就是祖籍辽东的高氏家族。
家学渊源,世代为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氏世居辽东,地地道道的汉族人,那么问题来了,高氏家族在清朝如此显赫,他们有没有因功被抬入满洲八旗抑或是赐予满姓呢?在清朝,为了封赏有功之臣或者外戚,往往会将本为汉族的大臣抬入满洲八旗当中,并且还将其汉姓改为满姓,比如乾隆皇帝十分宠爱的慧贤皇贵妃之父高斌,就因为功臣加外戚的双重原因,被乾隆由原来汉军内务府包衣抬入满洲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并且还赐其姓为高佳氏。经过本人对《铁岭县志》和《清史稿》的查阅得知,辽东高氏虽然功绩赫赫,但历经几代并没有任何一人被抬入满洲旗内,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年辽东高氏始祖早有家训,为后金以及清朝效力可以,但不得改换门庭家姓。
世代忠良,为国为民
高氏家族本来世居辽东,17世纪中叶,明朝逐步走向灭亡,努尔哈赤凭借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留下的十三副遗甲在建州起兵,高氏家族的当家人高尚义率领族人加入到努尔哈赤的军队之中,成为首批“从龙入关”的功臣,因此获得了皇太极授予的“二等阿达哈哈番”(汉语为轻车都尉)爵位,并且可以世袭,高氏一族自此开启世代为官的开挂人生。
高尚义一生共有七子,其中以长子高天爵和七子高荫爵声名最为显赫。长子高天爵年(顺治四年)以荫生的方式出仕,从山东高苑知县做到了江西建昌知府(年到任),年(康熙十三年)因剿匪有功被擢升为两淮盐运使(正三品),可惜还未走马上任,因三藩之乱爆发,耿精忠率军进犯建昌府,在叛军猛烈的攻势之下,建昌府最终沦陷,而高天爵因誓死不从最后于年被叛军杀害。康熙感念其之忠烈,不仅赐其“荩臣忠烈”的匾额,还追封其为太仆寺卿。
七子高荫爵虽然没有长兄那般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但是从他入仕的第一天起,便广兴教育,每每从旧地离任时都会留下“惠政”的贤名。终其一生,从知县最后官居从五品按察司佥事,虽然并未官居要职,但是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关乎民生民意,脚踏实地,所以与其兄一样都是为了国家付出了一生辛劳的良臣。年(康熙五十一年),58岁的高荫爵去世,康熙追赠其为光禄大夫,也算是对其一生的肯定与嘉许。
身居要职,绝技傍身
辽东第三代中人才辈出,尤其康雍时期的“高家三少”最为出名,不仅个个身居要职,而且还纷纷身怀绝技,让人大开眼界,不服不行。
作为第三代中的佼佼者,高尚义的长孙高其位出生于其父高天爵正式出仕的那一年(),打小高尚义就体现出非常过人的膂力,经过数年的辛苦练习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康熙初年以荫生补任七品笔帖式,后承袭其祖高尚义轻车都尉之爵,并且因武艺高超而被选入裕亲王福全大军之中平定噶尔丹之乱,因军功被升为参领,自此开启了他的武将人生,从副将、总兵最终做到了从一品的两江总督,年雍正继位后,对这位在康熙朝立下赫赫军功的功臣继续予以重任,不仅赐其四团龙补服,年(雍正三年)更是破格擢升其为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少傅。年去世之时,雍正念其一生功劳特许其入祀贤良祠,戎马倥偬一生的高其位,成为了辽东高氏子孙中唯一的一位入祀贤良祠的大臣。
高家三少中的第二位高其佩,是高天爵的五子,这位可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人。年(顺治十七年)出生的他,从小对文化课是一点也没兴趣,所以在其他兄弟都发愤图强的时候,他却在不亦乐乎得玩耍。17岁那年,父亲高天爵殉难,自己便跟随叔父高承爵生活,好不容易35岁之时靠着祖荫承继了一个州牧的官职,到了年(康熙五十年)盐运使任上因盐课亏欠被罢官,四年后高其佩被重新起用,最终官至刑部右侍郎一职,年(雍正五年),因审判定罪有失被二度罢官,自此未再踏入仕途。年(雍正十二年)因病去世,享年75岁,追赠光禄大夫。
虽然高其佩的一生在仕途上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也没有其兄高其位那般的一帆风顺,经过两次罢免,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不幸的是,虽然高其佩看似并非擅于做官,但他在对待每一个朝廷所给予的官职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待。在知县知州任上,高其佩注重民生广施教化、大兴教育事业,在刑部右侍郎任上,年(雍正三年)在审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舞弊一案中,高其佩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最终使此案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无奈自身能力有限,所以难免会出现疏漏,最终出现两次被免职的悲剧。
年羹尧剧照画有奇致,人物山水,并苍浑沉厚,衣纹如草篆,一袖数折
幸运的是,恰恰是对于官道的不擅长,成就了他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从8岁就开始热爱绘画的高其佩,独自创设了一种新式画法——指画。不论虫鱼鸟兽,在其手指灵动之间,尽皆活灵活现。直至如今,这种画法还流传于世,作为开山鼻祖的他,受到无数指画家的敬仰,这种绝技也让其在康雍时期独步天下,大放异彩。年(雍正八年)高其佩还以特聘画家的身份在圆明园如意馆中作了三年画,足以见得其造诣之高连雍正都赞赏不已。
其倬、宗仁、毓珣,皆圣祖所擢用,丕著勋勚。
高家三少的最后一位,是三兄弟中与雍正皇帝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他就是高尚义七子高荫爵之次子高其倬。年(康熙十五年)出生的他,在同辈23位兄弟中排行十六,所以家中人常称其为“高十六”。值得一提的是,高其倬在“高家三少”之中唯一的一位不是靠着荫生的身份踏入仕途之人。不光没有靠祖荫,而且他还凭借自己的寒窗苦读,以19岁之龄通过重重考试,最终于年(康熙三十三年)殿试当中进士及第,直接授予翰林庶吉士的官职。高其倬40余年的仕宦生涯之中,最高官居两江总督,受到康熙雍正两朝的嘉许与重用。
之所以说高其倬与雍正关系最为密切,全得益于高其倬一生当中的一项绝技、两件大事。先来说第一件大事,雍正继位之初,云贵地区的土司作乱生事久禁不止,时任云贵总督的高其倬上表雍正陈述利害,请求“改土归流”,年到年两年之内,得到雍正首肯的高其倬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云贵地区的动乱终归平静祥和。第二件大事,面对年(康熙五十六年)所定的“海禁国策”,时任浙江巡抚的高其倬通过多次走访沿岸百姓总结沿海经济等问题的方式向雍正上书请求解除海禁之策,面对国库亏空严重,粮食耕地急剧短缺的现状,雍正最终同意高其倬的建议破例废除康熙所定下的国策,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不仅沿海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就连国库都从亏空变得充盈起来。
高其倬的一项绝技也是雍正之所以看好重用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从小高其倬就精通堪舆之术,年(雍正八年),高其倬奉命为雍正选帝陵风水宝地,最终高其倬为其选择了易县太平峪,这也成为了清西陵的基址所在。帝王陵墓被历代帝王所尤为看重,所以足以看出雍正对高其倬的重视和信任程度。
在我看来,辽东高氏一族,世代为官,但人人皆为国为民,有的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清朝立下了汗马战功,有的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艺瑰宝,如此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与高家世代遵守的严谨家风是离不开的,值得我们后世思考与学习。
参考资料:
《铁岭县志》
《清圣祖实录》
《清世宗实录》
《清高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卷列传77、卷列传76、卷列传、卷列传
蔡东藩《清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