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不随父葬,反而另辟万年吉地怕报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年也就是雍正七年十二月,雍正帝正式决定在太平峪修建自己的万年吉地。选好负责修建帝陵的大臣后,雍正八年,雍正的泰陵正式开始兴建。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的万年吉地是在太平峪,太平峪是在河北保定易县;而康熙的陵寝景陵是在唐山遵化马兰峪,从易县到遵化需要里的距离。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顺治帝孝陵是大清入关后修建的第一座帝陵,地点就在河北唐山遵化,顺治帝病逝后便葬在了这里;康熙帝挑选万年吉地时遵守满清“子随父葬”的制度,在皇考顺治的孝陵旁修建景陵。

按理说雍正帝也应当“子随父葬”,在康熙的景陵旁修建陵寝;但奇怪的是雍正居然没有在遵化挑选万年吉地,而是选择在保定易县,这究竟是为何呢?

关于雍正此举的原因有三种说法:

怕报复说

保卫京城说

追求完美说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雍正究竟为何要远离自己的父皇康熙,在唐山修建陵寝呢?

怕报复说

雍正帝是大清十二位皇帝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在他身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

雍正的皇位真的是康熙心甘情愿传给他的吗?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真的是雍正逼死的吗?

雍正究竟有没有弑父?

雍正真的是被吕四娘斩杀头颅而死吗?

其实归根结底都跟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之争有关。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雍正遵从遗诏登基称帝,成为大清的下一任皇帝。但雍正的登基并不意味着九王夺嫡的彻底结束,因为九王夺嫡的敌人们还有一部分,比如雍正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与十四弟胤禵,以及三哥胤祉还都在朝中拥有非常大的势力与影响力。

一开始皇八子胤禩是雍正九王夺嫡最大的劲敌,而且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胤禩确实在胤禟与胤?等人的帮助下,做了很多对雍正不利的事情;

只能说在利益面前,兄弟情都不算什么?

只是康熙压根看不上胤禩,不想让胤禩继承自己的皇位;子“毙鹰事件”后,胤禩彻底与皇位无缘;如此一来胤禩一党便转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

胤禵是雍正同母胞弟,但因为雍正从小便被抱到孝懿仁皇后宫里抚养,兄弟二人的感情很一般。胤禵与胤禩等人更为亲近,而雍正则与十三弟胤祥的关系亲密。

因为胤禵一开始支持八哥胤禩争夺皇位,后来干脆自己争夺皇位,所以站到雍正的角度来说,胤禵一直都是自己的敌人,哪怕是同母所生。

所以在雍正登基后,胤禵很快便圈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而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向来疼爱幼子胤禵,处处与刚登基的雍正为敌;在康熙病逝不到半年,乌雅氏跟随康熙而去;所以不免让人怀疑:乌雅氏真的是被雍正逼死的吗?

之后雍正便开始动手对付皇八子胤禩与皇九子胤禟,雍正四年雍正彻底坐稳皇位,即刻便将胤禩与胤禟幽禁起来,并且下旨将他俩的名字改为“阿其那”与“塞思黑”,不久二人便在禁所去世了。

至于皇十子胤?,因为他的背景太过强大(生母是温僖贵妃,姨母是孝昭仁皇后),雍正只是将他跟自己的亲弟弟十四弟胤禵一样圈禁起来,子女照样封爵婚嫁。

只要是提到雍正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刻薄寡恩”,对待自己的兄弟们太过狠毒。但其实雍正这样做都是有原因的,这也跟为什么雍正身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争议有关系。

雍正登基以后,这些昔日九王夺嫡的敌人门不甘心雍正登上皇位,便到处说雍正的坏话,说什么:

雍正弑父

雍正篡改遗诏

雍正逼死生母

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刻薄寡恩

所以关于雍正在保定易县修建陵寝便衍生出了一种说法:若是雍正“子随父葬”的话,便需要安葬在康熙的景陵旁。

而雍正向来对“天人感应,阴阳祸福”的说法深信不疑,是不是因为弑父,担心死后到了地下会被自己的父皇康熙责怪报复呢?

毕竟雍正从乾清宫搬到了相对狭小一些养心殿,而且从不去畅春园,而是去圆明园;要知道乾清宫与畅春园是康熙生前生活起居常待的地方,雍正之所以不在这两个地方待着,不就是害怕皇考吗?

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暂且只是推论,其实我们仔细分析雍正九王夺嫡时的表现与康熙对雍正的态度,可以看得出,其实雍正登基称帝并不是偶然,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显然,怕报复说是站不住脚的。

保卫京城说

雍正的泰陵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易县紫荆关附近;而紫荆关是进入京城的要道,所以会有重兵把守。雍正将自己的陵寝修建在此处,就是为了加强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所以说雍正修建陵寝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朝政,为了大清。不过这样的说法显然有些牵强:

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而言,修建帝陵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京城。用自己的或者是先祖的陵寝来保卫京城,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太合理;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京城周边都是大清皇帝的陵寝?

按照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来说:祖坟需要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还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因为这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以及大清的发展。若是祖坟被破坏的话,便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对子孙后代更加不好。

这样的说法雍正帝自然清楚,自然不会用自己的陵寝来保卫京城。而且泰陵修建完以后,易县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士兵把守。

所以说这样的说法,并不合情合理。

真是为追求完美?

既然前两种说法都不切合实际,那么雍正此举真的是因为追求完美?在清东陵真的就没有一块让雍正满意的万年吉地吗?

雍正刚登基不久,便下旨让大臣带着风水先生前往遵化在顺治帝的孝陵与康熙帝景陵附近挑选万年吉地。

经过一番考察分析,最终确定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是一块不错的吉地。雍正也很满意,于是便开始动工,很快便运送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但是在即将动工时,大臣告诉雍正帝:

这位万年吉地的土壤中有砂土,从古代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是大忌。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但是死后的世界却很漫长,所以在人们的思维当中认为:阴宅比阳宅更重要。

雍正帝是一个对待事情很认真的皇帝,自然对自己的万年吉地要求更为苛刻,是不允许自己的陵寝有一丝瑕疵的,所以便直接放弃了九凤朝阳山。

下旨让大臣们再从京畿附近找寻合适的地方,在雍正帝选择陵寝这件事情上,雍正最信任也最倚重的就是十三弟胤祥,胤祥带着精通风水的福建总督高其倬一起挑选陵址。

为了能挑选让雍正满意的陵寝位置,胤祥与高其倬确实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与汗水,从京城一路向盛京(沈阳)一共找到了11处备选,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对比后,最终确定了河北易县泰宁山下的太平峪。

雍正翻看了大量的图纸与风水学说法,以及大臣的奏折以后,对这个地方十分满意。

不过雍正并没有即刻表态,就认定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的万年吉地。

因为雍正还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向来满清都是“子随父葬”,太平峪在唐山,而康熙与顺治的陵寝都在遵化,远离遵化的祖陵,另外选择陵区;雍正担心会背负一个不孝的骂名。

于是雍正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大臣,大臣们心领神会雍正的意思,便翻阅大量的史料,为雍正在太平峪修建陵寝找到合理的说法。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臣们找到了很多,比如:

下朝的大禹陵寝是在浙江会稽

而从启开始便选在了山西的夏县

而少康则是在河南的太康;

到了汉唐,汉高祖、汉景帝、汉文帝等诸位皇帝的陵寝都相距差不多四五百宫里.....

有了大臣们的这些引经据典,雍正终于放下心来,说自己“我心始安”。在雍正七年十二月初二,正式下旨将太平峪选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同时选定好修建陵寝的大臣,于雍正八年开始动工。

结语

清朝各位皇帝的帝陵主要分成三部分

关外三陵:

昭陵安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福陵安葬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永陵安葬的是清太祖以上四代父祖

清东陵:

清东陵中安葬这顺治帝、康熙帝、乾隆皇帝、咸丰帝、同治帝

清西陵:

清西陵安葬的是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光绪

清朝入关后的皇陵是从顺治帝的孝陵开始的,之所以会有东西之分,是从雍正帝开始,因雍正帝没有“子随父葬”修建了泰陵。所以到乾隆帝时便决定:自己跟随祖父安葬,自己的儿子嘉庆帝要跟随雍正帝安葬。之后的皇帝也分别安葬在了清东陵与清西陵。

至于雍正为何会选择在河北保定易县虽然说法很多,但按照雍正帝的性格脾气,若是在遵化选不到一块满意的万年吉地,在其他的地方选择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没必要如此纠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