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苏轼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一生颠沛流离,没能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身上背负太多期许和愿景,但最终都只是一场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在他年去世的时候被特许可以实施土葬,但他的家属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就选择了随大流的火葬,最后把骨灰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年在溥仪遗孀李淑贤的提议下,溥仪的骨灰迁移下葬到了清西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也就是现在的溥仪墓,这是一个私人的陵园,但起码也算靠近祖宗了。火葬和土葬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近千年的纠葛,不同的选择的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但如今火葬都即将面临着淘汰,一种更为先进的殡葬方式正在武汉试行,挑战着人伦底线。
殡葬的历史
在上古蛮荒时代,其实并没有埋葬死者的习惯,这也是生存进化的原因,当时还未形成文化和文明,人类和大多数的动物相差不多,虽然逐渐的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但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并没有多少先进的经验。后来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有人不舍亲人的逝去,就开始给尸体覆盖树叶或者土层,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对死亡的敬畏。在人类并未确定对世界的绝对统治之前,生存才是最大的事情,其他的都要靠后,当然也不会太懂,因为还未进化完整。
转折出现在距今三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他们的大脑发育和今天的人们已经相差无几,具备了相似的生理条件以后,他们的对逝者的埋葬比之前进步了许多,他们不再对尸体不管不顾,而是有意识的掩盖起来,摆放死者生前的物品以表纪念。这虽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殡葬制度,但也算一种跨越式的提升,之前与大自然和猛兽斗争都是为了生存,自此则开始思考如何面对死亡,从生到死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也是一种特殊文化的兴起。他们开始思考如何理解死亡,或者赋予死亡更多的意义。
据记载,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会在死者身上涂抹红色的粉末,这些粉末象征献血,他们认为这样会使死者再次复活,而西安半坡的原始人则更为先进一点,他们在埋葬死人的陶器上挖一个小洞,用来和死者沟通灵魂,从死亡到想要复活再到灵魂,逐步的演化成与后世相差不多的殡葬制度,这些观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对死者的观念和态度。在夏商周三朝,已经有了墓,但没有坟,春秋战国的时候才出现坟墓的结合,这样有辨识度,不至于上错坟。
火葬和土葬
在我国的古代,火葬和土葬一直是人们埋葬逝者的主流选择,其他也有鸟葬、水葬、悬棺葬等等一些少数的埋葬方式,但都在小范围内流传。火葬和土葬表面上看是不同的埋葬方式,其实是佛家和儒家的针锋相对,佛家讲究火化,大僧大能在火化后会形成舍利子,这些舍利子会被当做神迹供奉起来,而儒家讲究土葬,提倡入土为安,讲究孝和礼,入土下葬是后代对先人展示“孝”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从这里也可看出,火葬和土葬其实也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
在宋代开始,火葬逐渐占据了主流,其实随着佛教的传播火葬已经开始流传,不过一直都不如土葬的影响力深。在宋代的时候,随着连年的战乱,许多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没有钱和精力去给逝者找一块好点墓地,只能选择火葬了事。当然火葬也不只是在底层老百姓中流通,在高层的达官贵族中也很流行,因为佛教的盛行,火葬成为了一种时髦,死后能被火化被认为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宋代的火葬风靡全国。
在宋代的人们选择火化的时候,许多儒家的学者出来指责这种社会不良现象,说这是伤风败俗,无复人道,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儒家开始走上层路线,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在全国范围内出台强制性的政令,强迫人们使用土葬,在儒家看来,火葬是对祖宗的大不敬,而孝则是儒家治国治家的根本原则。儒家追求肉体的完整,而佛教则认为肉体只是一种寄托,死后灵魂会去追寻极乐世界。
武汉新模式
在建国以后,我国大力推行火葬,因为土葬的缺点太多,会污染环境,也会占用土地,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导致可用来土葬的土地越来越少,出现生前买不起房,死后买不起墓地的双重悲剧。火葬则不然,每个人都只有一个骨灰盒大小,干净卫生又不占地方,但经过几个朝代长期的土葬观念,人们已经习惯并且认为土葬是最好的方式,愿意火葬的人并不多。
其实土葬受人们欢迎还与风水有关,在风水中来说,一个好的坟墓会给后代带来财富和权力,因此土葬承载的绝不只是逝者,还有生者对未来的希望。然而在今天的武汉,却出现了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冰葬,可以说是结合了土葬和火葬的优势,正在试行,如果效果不错就会大规模推行,给人们多一种选择。
所谓冰葬就是利用液氮形成的低温把肉体瞬间冰冻,这个时候肉体就会变的很脆,再经过机器晃荡,就会形成小碎块甚至是粉末,然后再去下葬,这些粉末和碎块会在一年之内被土壤吸收,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仅可以让人们实行土葬的仪式,还可以有火葬的优点,但这个方法要推行还是困难重重。
首先要用液氮冷冻要花费很多,比土葬火葬要高出太多,其次经过机器震荡就相当于粉身碎骨,一般人是不会接受这种对逝者不敬的方式,这两点就决定了冰葬这种制度无法大规模的推行,只是听起来可以多一种选择,未来的主流还是火葬和土葬,但殡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对逝者的尊敬和孝顺要表现在平时,而不是在举办葬礼的时候用哭声来争夺谁才是大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