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7月的一个周末,我驱车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南部,这里是位于河北保定的清西陵景区。
记得有一次,春节过后来河北白石山郊游,在回程的高速路上,看见了路边清西陵的指示牌,有人提议去这里看看,讨论良久,结果大家意见不统一,最终只好作罢。
众所周知。清东陵和清西陵,是清王朝在关内建立的两大皇家陵园。这两处的墓主人都是清朝皇帝及其一家子。生前,皇帝及其后妃、子女居住在皇宫紫禁城,死后分葬在东陵和西陵。清东陵与清西陵与京师形成了左右对称之势,犹如一宅两院。
年3月4日,清东陵与清西陵一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30日清东陵与清西陵双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初清东陵与清西陵又同时被评为AAAA级景区。五十多年来,清东陵与清西陵同气连枝,休戚与共,互相支持,共同前进。
不知是对于皇家威仪的仰慕,还是对于历史的喜爱。如今,第一次踏上了清西陵的土地。前所未见的三座石牌坊,一望无垠的苍松翠海,规制奇特的墓陵,扑所迷离的昌西陵回音壁和响音石………这一切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山秀,水清,林茂。
清西陵确实称得上是一处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的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雄峻的永宁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犹如一道天然的围屏,矗立于陵区北面,成为诸陵之祖山。陵区西侧是太行山东麓,著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的云蒙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东面的金龙峪等山峦盘旋远去。元宝山作为泰陵的朝山端峙陵园之南。元宝山的东西两翼,东华盖山和西华盖山巍峨耸峙,成为陵区之南的屏障。
在大红门两旁又有九龙山和九凤山东西对峙,如天然门阙,其间形成一个自然的陵口。西面的拒马河奔腾咆哮,波涛汹涌;南面的易水河清波粼粼,潺潺流淌。整个陵区群山拱卫,众水环流。陵区之内,数以万计的苍松古柏形成了一望无垠的翠海,隐天蔽日,松涛阵阵。在万顷绿涛碧海之中,红墙、黄瓦、拱桥、石雕镶嵌其间,飞金耀日,富丽堂皇,博大精深,气象万千。
整个陵区“纷郁丽九光之霞,郁葱翠万年之秀”,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清西陵称得上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将建筑的人文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美高度有机结合的杰出典范。
虽然这里看上去是一处风水宝地,可是我内心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雍正不把自己的陵墓安置在清东陵与祖辈们呆在一起呢。而建在了六百里之遥的易县泰宁山下呢?
是昌瑞山一代没有风水宝地了吗?不是。因为雍正帝的泰陵在易县泰宁山下建成以后,在昌瑞山一代又先后建起了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墓以及4座妃园寝,这9座陵寝所在之地都是经当时国家第一流的风水大师精选、皇帝钦准的,都称得上风水宝地、上吉佳壤。所以无风水宝地之说不成立。
还有一种“怕报复”说法。在民间和野史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雍正帝篡改了皇父的传位遗诏,谋夺了皇帝,残忍地诛杀了与他争夺皇位和不服他的重兄弟。雍正帝自知理亏,心中有鬼,心虚,担心自己的陵寝如果建在昌瑞山下,近依皇父的景陵,在九泉之下既无颜与皇父见面,更怕遭到父皇的谴责和报复,使他永远不得安宁。为逃避父皇的报复,故此要远离景陵,另辟陵区。这种说法简直是天方夜谭,近似神话。对此,不再赘言。
随着清王朝的覆亡,封建社会的结束,光绪帝的崇陵成为了我国最后一座皇帝陵,从而结束了我国多年的皇家陵寝的历史,清朝的皇家陵寝遂成为我国陵寝史上的最后绝唱。
当我离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之时,我回头又看了一眼三座石牌坊,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的庄重而注目,历史的车轮仍将滚滚向前。
再见,风景宜人的清西陵。
备注:本文参考了徐广源《清西陵史话》著作,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