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全面实施五年来,保定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保护公益为核心,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强化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公益保护共同体意识,主动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置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划推进,助力保定现代化品质之城建设。五年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件,立案件,进入诉前程序件,其中制发检察建议件,发布民事诉前公告件,提起公益诉讼件。成功办理了6起全国、全省首例重大有影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评选公布为全国典型案例。其中“首例长城保护案”获评年度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提名案;“首例英烈保护案”获评第九届“中国十大公益诉讼”“河北省十大法治事件”。徐水区院有限空间专项监督活动,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落实“八号检察建议”安全生产领域典型事例。全市共53件案件在正义网进行千案展示。
紧盯白洋淀流域生态突出问题
助力国家“千年大计”
坚决扛起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政治责任,针对白洋淀紧邻雄安新区,珍贵野生动物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白洋淀流域河网密布等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部署开展白洋淀上游领域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出台《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全市签订工作机制文件22份,设立工作联络室22个,开展联合巡河40余次,有效清除河湖“四乱”,全面督促整治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突出问题,发现线索件,立案件。落实冀晋蒙辽四省二联会精神,与山西大同建立协作机制,共护“一山两河”,共护白洋淀水源地生态安全。与北京四分院建立办案协作机制,联合办理取缔“三黑”案件17件,互交线索30余件。“涞(源)-涞(水)-易(县)”白洋淀上游流域跨区协作机制以及“阜(平)-平(山)-五(台)”生态保护协作机制相继建立,其中涞涞易三地互交线索6件。
整改前后对比图。
易县检察院督促整治北易水河流域垃圾治理,对雄安新区上游其他五条主要河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全面开展垃圾清理工作,并完善沿河村庄垃圾转运设施。
“涞源-涞水-易县”白洋淀上游(拒马河段)区域协作一周年,三地检察机关开展联合办案,协同守护区域生态环境。
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助力古城绽放新颜值
大力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实现执法司法信息互通共享,努力推动行业性、领域性、系统性问题整改落实,通过对全市余处长城点段进行巡查,立案14件,诉前程序13件,起诉2件。通过召开长城保护公益诉讼专题座谈会,组织长城遗址实地踏勘调研,畅通长城保护工作联络渠道。
清西陵华北地区最大人工古松林挂牌。
大力开展“古城、古村落、古院落、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监督工作”,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完成古树铭牌更换,履行抢救性保护等工作。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之举,对促进乡村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满城区检察院针对废旧塑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掩埋河道、文化古迹的现象向某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积极履职,清理垃圾0余方。顺平县检察院针对因自然环境及历史问题遗留的大坑,成为工业废水和废旧垃圾堆放点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对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辖区内纳污坑塘治理情况明显好转。通过督促整治乡村垃圾堆放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件的办理,推动形成问题整治共识,促进全市乡镇垃圾治理工作得到全面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助力建设清洁卫生的宜居环境和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依托智慧公益诉讼平台
助力数字检察建设
保定检察机关依托智慧公益诉讼平台,融合两法衔接、互联网大数据、投诉举报平台等,建立智慧数据搜集、线索筛查、成案评估、技术支撑快检、快勘等“科技+”办案模式。市检察院作为最高检“重点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动态监督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应用示范单位,积极参与项目交流、评审等各项工作,促进智慧公益应用。
借助无人机进行现场勘查,针对目标物的方位、概貌、重点部位等进行航拍取证,及时固定损害证据。
砥砺奋进,我们将不忘法律监督初心,牢记公益保护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在检察公益诉讼领域,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继续加大与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局面。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在守护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原标题:《保定市检察院:践行公益使命助力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