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游天下之5A攻略篇清西陵amp清

清朝历经12帝,入关后的10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外,均葬在清西陵和清东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保定易县,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清朝帝陵内部是什么样的。其实,各个皇陵的建制基本相似,在规模上因个人的功绩有所差别。例如,在清朝后期,由于受到列强侵扰,皇帝没有守住国土,咸丰皇帝的定陵和同治皇帝的慧陵都裁减了部分建筑。

下面就以雍正皇帝的泰陵为例做详细介绍,泰陵是清西陵首陵,也是清西陵规模最大,建制最完备的一座皇陵。

五孔石拱桥

五孔石拱桥是泰陵的前端建筑,过了五孔石拱桥便是通往陵寝的神道。在清帝陵中,五孔石拱桥比较常见,通常位于大碑楼后方和神道前端。

大红门

大红门不仅是泰陵的门户,也是整个清西陵的总门户,其他三陵的的神道均是泰陵神道的分支。

大红门共有三门,中门运送棺椁,也叫作神门,两侧分别是皇帝走的君门和大臣走的臣门,在大红门两侧的风水墙上还设有便门。

大碑楼

清朝的帝陵中,只有顺治帝孝陵的大碑楼叫神功圣德碑楼,自康熙帝后,将神功移至圣德后面,改叫圣德神功碑楼。

大碑楼记录了皇帝一生的功德,碑文为满汉两文,碑座为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自道光皇帝后,因没能守住国门,后续的帝陵便裁减了大碑楼。

七孔石拱桥

在整个清西陵中,只有泰陵拥有七孔石拱桥,桥长米,其余皇陵在同样位置处多为五孔石拱桥,足见泰陵规模之大,建制之高。

石像生

泰陵建造之初没有设置石像生,是乾隆皇帝后来补建的。

石像生位于神道两侧,泰陵的石像生共5对,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文臣、武将。顺治皇帝的孝陵石像生共有18对,乃清陵之最。

龙凤门

龙凤门的建筑形式为三门、六柱、四壁、三楼。柱子为青白石雕成,柱顶雕有异兽望天吼。门楼的顶脊、兽吻、瓦垄、勾滴、斗拱和梁枋均为彩色琉璃件组成。四壁正面中心各嵌琉璃盘龙一条,背面各嵌琉璃鸳鸯、荷花,象征帝后永好。

从康熙皇帝的景陵开始,改龙凤门为牌楼门。

三路三孔桥

三路三孔桥位于小碑楼前。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也叫“小碑楼”,记录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碑上刻有满、蒙、汉三种文字。

隆恩门

过了小碑楼,便是寝殿区,隆恩门是陵区前后的分界线。隆恩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

隆恩殿

隆恩殿又称享殿,是整个陵寝最主要的建筑。整座建筑建在汉白玉基座上,重檐九脊歇山顶,黄琉璃瓦覆顶,面阔五问,进深三间。

殿内有三间暖阁,中暖阁设神龛,供奉帝后的牌位,地面铺砌金砖。

陵寝门

陵寝门也叫三座门,位于隆恩殿后面,是后院的门户。

二柱门

过了陵寝门,便是明楼前院,在最前面有两根石柱和一个夹楼,叫二柱门,石柱顶部是望天吼。

只有保持领土完整的帝王才能建造二柱门。

石五供

石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花瓶、两个烛台,香炉居中,花瓶和烛台位列两侧。

方城明楼

方城即宝顶前的方形城堡式建筑,长宽各20.55米,高15.4米。方城上建有明楼,明楼后即为埋葬皇帝的宝顶和地宫。

哑巴院

哑巴院也叫月牙城,院内正面墙上有琉璃影壁,恰好遮挡着地宫入口,神道下面便是进入地宫的墓道。

宝顶

方城后面隆起的巨大土丘,便是宝顶,泰陵的宝顶是清西陵中面积最大的。宝顶下面便是地宫。

寰宇游天下,带你逛5A,本文由寰宇游天下HY原创,喜欢的朋友点赞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