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道光皇帝修建自己的皇陵之时,因施工过程挖出“石母”,而处置了数位大臣,最终因此事而没有遵循乾隆的昭命,改建在西陵。
陵墓根据惯例,皇帝在登基后便要着手自己陵墓的修建工作。因此会让自己的嫡系原班人马,前往皇陵选址勘探,经皇帝与司天监等重要人员商议后,开始调集无数能工巧匠,全国范围征用古料、木料等所需材料。整个工程费用少则也达百万白银,这对于一向节俭的道光皇帝来说,确实是件不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大清皇帝的陵墓修建改动较大的先例,起于雍正皇帝。原先采用“昭穆之制”,即父为昭、子为穆,父为穆、子为昭,依次排布下去。而雍正皇帝却以东陵没有好风水而另选它地,即是后来的西陵。
雍正到了乾隆皇帝之时,比较为难,他不能说自己父亲雍正有错,更不能说东陵没有了风水。“遵化(东陵)、易州(西陵)两处,山水艰深,灵秀所钟,此中吉地甚多。”因此乾隆皇帝制定了新的“昭穆轨制”,即父葬清西陵、子葬清东陵,父葬清东陵、子则葬清西陵。这种更大时空的昭穆之法,是困扰乾隆多年后才想出的折中之法。
依乾隆皇帝新的“昭穆轨制”,乾隆在东陵,嘉庆则在西陵,而到了道光皇帝自然也要在东陵。
有一种说法认为道光皇帝是清朝首位嫡皇子继位者,感念父亲嘉庆的恩德,所以不愿葬于东陵。此论虽有牵强之感,但根据后来陵墓修建所遇到的情况分析,道光皇帝确实不喜东陵。
因有雍正皇帝“风水不好”论在先,又有乾隆皇帝修建陵墓时发生过渗水事件,因此道光皇帝在给自己修建陵墓时特别小心谨慎。据《清宣宗实录》可知,在宝华峪的修建工程长达十年,期间道光皇帝亲自到现场勘察并多次派遣亲信前往巡视,并要求定期上报工程进展情况。
道光八年,贝子奕绪领旨前往宝华峪巡视。在地宫木门上发现水痕,并有潮湿现象,经推断确认有过积水现象。此事上报道光皇帝后,即刻下旨主管陵墓修建的大臣说明情况,并派遣近臣敬征、宝兴再次前去确认。
宝兴经实地考察后上报说道:
“门内地面有积水五分,逐层石卷至地宫石卷地面,俱有五六分不等,卷顶石及石门锨框,俱有蒸溽水珠”
看到宝兴的奏章,道光皇帝更加不安,亲自带上专家组成员火速前往宝华峪地宫调查。板上钉钉的事实即是,宝华峪地宫从选址到修建,都存在极大的失误,不仅邻近地下水源,经常出现渗水现象,而且在开始的挖建过程中,曾挖出过“石母”。
石母“石母”在科技发达的现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石灰岩,主要因为地下水长期浸泡而成。在挖掘过程中,如果挖出石母,则说明离地下水不远,极易出来渗水塌方现象,因此古人认为不利修建陵墓,又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因而把“石母”定为不祥,故有迷信色彩。
道光皇帝敦促严加调查,不仅查出了“石母”事件,更查出了多位亲王、重臣营私舞弊。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庄亲王、绵亲王降为郡王,户部尚书英和发配充军,其他涉事官员全部革职并发配各地服役。
皇陵一向节俭的道光皇帝,在此事上白白浪费了百万白银、十年光阴,不得不前往西陵另行勘探修建。
雍正帝有自己不愿入住东陵的原因,乾隆帝自然不能驳斥自己的父亲,更不能违背祖制,道光帝自然愿意追随自己的父亲,但又不能违背乾隆定下的祖制。“石母”事件的发生,印证了雍正的判断,也为自己找到了入住西陵找到了合理借口,但为后世几代帝王留下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