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不进祖陵?看看康熙死后的惨状就清楚了
"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顾,辨其主客。”——《青乌先生葬经》
说到清朝皇帝,我们熟悉的可能主要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后人的吹捧,都让他们因“康乾盛世”而为人所知。而康熙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的父亲雍正,则是一个性格异常复杂的帝王。深入研究雍正皇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虽然他勤奋努力,却也隐藏着许多虚伪。
雍正皇帝复杂的性格在选择陵寝方面表现得尤为深刻。按照传统规矩,“子随父葬,祖辈衍继”是祖宗留下的传统。尤其是在清代这个注重礼法的时代,这一规矩更为重要。然而,雍正皇帝却打破了父子同陵的传统,没有选择葬在康熙所安葬的清东陵,而是在河北易县建造了清西陵。
那么,雍正皇帝为何违背传统不肯葬在祖陵呢?
有关为何雍正皇帝不葬祖陵的问题,在清朝时鲜有公开讨论。然而,民间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雍正弑父篡位之说。
传说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因病倒,经过御医的调养,身体逐渐好转。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康熙皇帝却突然去世。当时在康熙身边的正是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有趣的是,在雍正皇帝的《大义觉迷录》中,他引用了曾静的证词,声称康熙皇帝喝了一碗人参汤后突然去世。这引起了一些人对雍正是否用毒物致康熙于死的怀疑。然而,历史学界至今对此争议颇多。
雍正皇帝不愿进祖陵的行为更加增添了康熙可能被他毒害的传说。否则,为何他违背祖训不肯葬在祖陵,岂不是担心不能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吗?
因此,结合这一点来看,雍正不葬祖陵的举动也变得更加引人深思。当然,这只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实际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即“唯我独尊”之说。
雍正皇帝在位虽仅短短十三年,却展现出其强势的帝王气质。这位强势的皇帝明显奉行“唯我独尊”的理念。
在选择陵寝方面,清东陵作为祖陵拥有绝佳的风水宝地,然而,其中顺治皇帝的辈分最高,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其次,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则占据了次优的位置。对于奉行“唯我独尊”理念的雍正皇帝而言,若选择进入祖陵,将被排在第三位,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他渴望像顺治皇帝那样以自己为核心,让其他人围绕着他。
因此,雍正皇帝决定不进入清东陵,而是在河南易县选址建造了清西陵。这个决定使得他在新陵寝中拥有最高的辈分,符合他“唯我独尊”的信念。通过这一举动,雍正皇帝成功地让其他人围绕着他,实现了他强势统治的愿望。
当然,这种说法虽然言之凿凿,但若站在雍正皇帝的立场看待,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毕竟,单凭唯我独尊的言论,很难遏制天下舆论的涌动。
那么,为何雍正皇帝不选择祖陵呢?
风水不佳
关于未能在清东陵选址的解释,雍正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当初选址陵寝时,他本意是要在孝陵和景陵旁寻找适宜的地点,如果能够找到一个风水宝地,那就更好了。然而,那些专业的堪舆大臣和风水术士却断言清东陵已无可用的风水宝地。
看来,雍正皇帝的解释颇具合理性。毕竟,对于帝王来说,风水是选择陵寝时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甚至认为风水宝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后代的昌盛。因此,如果找不到理想的风水宝地,帝王甚至会放弃兴建陵寝的念头。
于是,雍正皇帝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借口,使得在选址兴建清西陵时鲜有人提出异议。尽管这种说法或许让现今的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康熙去世后的局势却为雍正皇帝的睿智提供了令人叹服的注解。
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动用炸药彻底颠覆了清朝东陵,将顺治帝和康熙帝的陵寝洗劫一空。令人痛心的是,康熙帝的陵寝在随后数次遭到劫掠,甚至连他的遗骨都被掘出,悲惨地暴露在风雨之下。
相比之下,葬于清西陵的雍正皇帝则平静地安眠了三个世纪,未曾受到过干扰。这一对比让人不禁思考,雍正皇帝或许真是具有卓越的远见。假设雍正皇帝没有兴建清西陵,那么从雍正开始的清朝历代皇帝,他们的陵寝命运或许也会与康熙帝相似。
因此,雍正皇帝选择新建清西陵,虽然或许有些偶然,但这却成为他明智之举,避免了死后陵寝遭遇盗墓者洗劫的命运。
总结
在《钦定大清会典》中,记载了雍正皇帝在清明时前往父亲康熙帝陵寝的场景,以“膝行至宝顶,往返十三次”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切孝敬之情。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康熙帝极为孝顺。
考虑到雍正皇帝的孝心,他选择清西陵的陵寝时,对于风水不佳的解释显然无法成立。毕竟,历代皇家陵园的风水宝地只有在第一代帝王的时候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然而,他坚持选择建造新陵,这是否有悖于孝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