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为何还有守陵人世代传承地位高,

年,清朝皇家陵寝东陵、西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备的皇家陵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历朝历代的皇室都对死后之事极为重视,清朝也不例外,两座陵园里长眠了数百位皇室成员、九位皇帝的尸骨,也予人无数遐想。

清朝覆灭之后,封建帝制统治已化作过眼云烟消失不见,但有一群特殊又神秘的守卫,仍然与皇家陵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就是清朝皇家守陵人。在清朝被推翻之后,这些人还在守护皇陵吗?他们的工资由谁来发放?现在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过去的守陵人

古代帝王家通常认为陵墓的修建选址将影响国运与子孙后代的气运兴衰,因而对皇家陵园极为看重,到了清朝,这种传统也被延续下来。

自清朝建立,清廷先后为帝王后妃的身后之事修建了关外三陵、入关后的清东陵、西陵,不仅在选址和修筑设计上大费周章,为了长眠地下的死者不被打扰,还特意派出了守陵卫兵,长久守卫陵寝的安全,这些人被统称为守陵人。

清西陵、东陵的守陵人最初的身份是八旗子弟,清贵族出身,例如贝勒、侍卫和臣子等,这些人来自北京、东北以及其他陵园,被皇帝调派到修筑好的陵园进行守卫。雍正年间修筑清西陵时期,派守陵侍卫、官员和贝勒等人前往西陵,是正黄、正白和镶黄旗出身的满族子弟。

据记载,因康熙皇帝日理万机无法亲自前往协理事务,晋封皇考之弟为贝勒代理事务,前往西陵,另外指派贝勒斐苏、公弘眺,侍卫内大臣一名、尚书两名、都统两名、散轶大员两名、侍郎两名、内务总管一名、副都统两名、干清门侍卫八名、侍卫四十名,一共63人。

为了便利守陵,清廷在陵园附近修筑大量营房,供守陵人生活与工作,包括了贝勒府、公府、侍卫营等,一共两千多间,随着时代推移,修筑的帝王后妃陵墓增加,派遣到西陵的守陵人也越来越多。

直到年民国成立为止,清朝西陵与东陵的墓葬埋葬了约多位皇家成员,著名的帝王陵如康熙皇帝的景陵、雍正皇帝的泰陵等。

除此之外,不在西陵、东陵的其他皇家陵墓,也有守陵人守护,康熙十三年出生的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之子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死后埋葬于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公主陵附近的村落也是当年的守陵人的后代衍变而来,根据满族的习俗,公主出嫁时带来的太监、乳母、管家和壮丁等十户陪从人员都成为了守陵人,留在了内蒙古。

这些守陵人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陵园的日常维护、守卫陵墓安全与定期祭祀,生活来源与俸禄一律由清廷提供,守陵人世代守护陵墓,忠于职守,由于定居在当地又代表着皇权,这些守陵人具有一定的权势,也不事生产,子孙后代也都继承祖业成为守陵人。

清廷为了守陵人恪守尽职,给予他们的待遇也较为优厚,据记载,为硕端静公主守陵的乳母白家,每年领取来自清廷的俸禄白银两千两,小孩出生就能得七两二钱银子,附近的土地,也是由这些守陵的满人出租给当地人。据统计,乾隆三年,这些守陵人每月的俸饷就达到了二万八千两,每月米石四千余石。可见守陵人在清朝时期的生活是相当富足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逐渐腐败,也陷入了统治危机,由于守陵人的生活来源仰仗清政府的俸禄,这种衰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到了清朝末年,清廷由于财政危机,减少了对守陵人的俸禄支出,守陵人的米粮、俸禄、赏赐全部减半。

到了20世纪,清朝的统治愈发摇摇欲坠,远在皇陵的守陵人也再次受到影响,到了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独立,清朝不复存在,但守陵人们依然生活在陵园附近。由于民国已经建立,对陵园附近的守陵营房区域也做了更改,以村为称呼,逐渐变成了现代的村落,例如泰陵的内务府更名为晓新村。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时,与民国政府商议了皇室优待条件,一共八项内容,其中两条规定了大清皇帝退位之后,民国政府每年供给皇室四百万两。

自那之后,清西陵的守陵人的工资就由民国政府来提供了,但由于20世纪初社会动荡,民国政府并没有按时支付皇室优待的费用,守陵人的工资也不能按时支付,导致这些人的生活愈发艰难,不得不在清朝覆灭之后以平民身份寻找新的出路。

二、现在的守陵人

由于清东陵、西陵等地的守陵人大部分都是满族人,他们的后代也保留了满族的文化习俗,满族的生活习惯,从前,这些人生计不愁,生活全部仰仗清王朝的供养,失去了生活来源之后一时无法适应。

年,民国政府为照顾守陵人,将陵园附近的土地按人口进行分配、耕种,从此这些守陵人过上了与老百姓无异的生活,开始以耕田为生。有些无法适应农耕日子的守陵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其他地方寻找生计,有些则留了下来,想方设法自力更生,日转星移,守陵人也不再需要承担守卫陵园的责任,已经与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差别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清朝皇家陵园早已成为旅游景点,曾经的守陵人们也借此发展特色的旅游业,作为满族人的后代,这些村民们以此地的旅游资源加上满族文化特色的风俗项目,向游客介绍满族菜肴、满族历史、住满族民宿等,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光阴似苒,曾经的满族守陵人,那些八旗子弟、贝勒、公主乳母们都已故去,曾经旗民不婚的风俗也消失了,留下的守陵人的后代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已经逐渐与汉族人当地人通婚,文化交融,许多满族人的后代如今只会讲汉语,看待满汉民族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

文/陆豆浆

参考资料:

1、《行走在消逝中——十家村满族守陵人后裔文化适应与认同危机》,陈思涵

2、《忠义村满族守陵人后裔生活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明宏伟、马宏、陶亚、兰建华

3、《满族守陵人后裔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河北省易县忠义村为例》,阎蕾

4、《清东陵传奇》,刘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