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巍巍太行不仅将高原与平原分隔开来,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金元以来,定都燕京,太行山则成为京师天然的西翼屏障,而其中位于北太行的古蒲阴陉紫荆关更是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京师西南畿辅要塞。雄关之下不远处便是千里沃野大平原,一马平川。
河北地形图这片西依雄关东临平原的大地便是河北易县。易县建制始于隋代,距今已逾一千四百年,是联合国官方认证的千年古县。但是,易县大地的历史却远远早于此。不说北福地遗址新石器时代史前文明遗址,也不说商代有易氏部落于此定居,只说那战国燕下都的繁华与文明便足以令人称赞。
易县地图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选择西依太行,东临平原,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的土地建设一座新城,名为下都。该城规模宏大,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是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城址最大的一座,即便在现代也是一座不小的城市。这座城曾经繁华辉煌,单从后世在其遗址发掘的十万余件文物便可见一斑。
燕下都遗址地图年出土于燕下都遗址,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其纵长74.5厘米,重达21.5公斤,造型精美,被誉为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仅仅一个大门装饰物就如此巨大,如此精美,可以想见当时燕下都的巨大与繁华,可以感受当时工艺水平之高,岁风君由衷钦佩先民之智慧。
铜铺首燕下都留下的不仅是其城池的繁华,更留下了招贤纳士的美德与侠骨豪情的义士风采。燕昭王在易水河畔设下招贤台,置黄金于台上,招揽天下英豪,一时间使得燕国国力大盛,也为后世文人所歌咏其胸襟和美德,大诗人李白曾说“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保定市人民广场金台旭日雕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士荆轲从易水出发,拜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路途,此去不再复还,却留下了千古第一义士的英雄美名,为后世敬仰。后世将其在古燕国之地的衣冠冢之处,唤做荆轲山,并建荆轲塔,以为纪念。荆轲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侠义与英雄的精神力量。
荆轲塔如同曾经强盛的燕国一般,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也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被人们所遗忘。直至隋代设易州、易县,唐继之,后归辽金,元朝时仍为易州属保定路,明朝属保定府,清朝初年仍属保定府。后因易县永宁山乾坤聚秀,阴阳汇合,龙穴砂水,无美不收而被雍正帝选做自己的百年之地,从此开始在易县兴建清朝皇家陵寝。易县也因此被升为易州直隶州,领涞水、广昌二县。清亡后,易州降为普通一县,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保定地区辖地,今为保定市辖地。
(自左至右)唐、金、清三代易州地图从隋代到当代,易县走过一千四年余年的历史,有过辉煌,有过平凡,经历过和平,也遭受过战争。金元以至明清,紫荆关始终是护卫京师的险关要塞,成吉思汗大军从此攻破金朝防线,进攻燕京;明朝瓦剌大军自此迂回进攻北京。作为护卫京师的咽喉要道,紫荆关和它身后的易县大地经历过很多磨难。
紫荆关然而,侠义和英雄的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日寇犯我中华之时,日寇所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被我方炸死在紫荆关南侧的黄土岭上,涨我国人志气。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抵抗日军,舍生取义,跳下悬崖的英雄事迹更是被广为传颂,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为狼峰竞秀的美景更添壮丽色彩!
狼牙山说到易县,怎能不提清西陵。清西陵之壮观,之精美,之珍贵,无需多言!岁风君更想说的是这里曾经有过一所高校,那就是年由北京大兴迁至易县西陵的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办学在西陵森林之中,后改名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年改名河北林学院,同年迁往保定市区,年与河北农业大学合并,不失为易县的一个遗憾。
清西陵短短数语,道不尽易县的历史与现今,说不完易州的沧桑与繁华,然而这便是千年古县,如画易县,待人发现!在这里不仅有山水之美,易水幽深,狼峰竞秀,田园如诗,亦有人文之美,燕都风貌,皇陵气象,古道雄关,义士风骨!沧桑铸就坚毅,磨难成就英雄,期待英雄易州再出发!
易水湖以上内容,抛砖引玉,期待诸君指正。
市井小民,岁风润物,码字不易,浅薄粗鄙,博君一笑,若能一思,不胜欣喜。
年3月8日
Note: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