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南京,拉开了明朝的序幕,洪武三十一年(年),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朱元璋因此被留在了南京,期间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因此没有葬入帝陵,永乐二十二年(年),明成祖病逝,葬于北京天寿山主峰南麓长陵。
明长陵位居明十三陵之首,也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的帝陵。天寿山原来名为“黄土山”,永乐五年(年)朱棣的皇后徐皇后去世,朱棣决定在北京选择陵址,因此找了术士寻找风水宝地。
江西术士廖均卿给明成祖的奏折中称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是吉壤,长陵的水流“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表示在风水中东南方向是地户口,而这个东北方向称鬼门,西南方向叫人门,西北方向即天门。
朱棣听后,觉得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于是在这里建造陵墓,并且将黄土山改称为天寿山。廖均卿也因建长陵有功,被册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
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殉国,明朝正式落幕,清军入关后,以礼将朱由检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明朝共历年,传十六帝,明太祖葬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那么还有一位没有葬入明代帝陵的皇帝是谁?
他便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钰,因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当时朱祁钰并不乐意当这个皇帝,还是于谦等大臣逼迫,无奈为之,结果朱祁钰在皇位上坐热乎了,明英宗被放回来了。
“一山不容二虎”,后来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再次为帝,朱祁钰被害死,朱祁镇并不认可其皇帝的身份,因此将景泰帝的陵墓捣毁,便将朱祁钰以“王”的身份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
截止年,清朝皇陵中清东陵基本被盗,清西陵中仅清崇陵在年被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盗,其余皆没有被盗,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也没有被盗,而明十三陵历经数百年,并没有被盗,不过还是有人打起了明十三陵的“注意”。
65年前,郭沫若、沈雁冰、范文澜、吴晗和邓拓五人联名提出发掘明朝帝陵,当时我国对于考古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发掘帝陵并无经验,结果使得大量刚出土的文物,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迅速风化了,着实让人觉得惋惜。
最初吴晗是提议试掘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不过遭到了反对,后来吴晗等人想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获得批准后,从年5月起开始了历时一年的发掘工作。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其规模也是完全仿照嘉靖帝的永陵,年时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而定陵出土文物中,最有名的万历皇帝头侧圆盒内的一顶金丝翼善冠,也因为这顶金冠的出土,使得不少人误认为明朝皇帝在位期间所带头冠是金色的。
这实际是错误的,并且在定陵中共出土了七顶头冠,金冠也只有金丝翼善冠一顶,至于有观点称金冠是作为冥器陪葬,目前考古研究,还没有明确下定论。
但对弈定陵的发掘工作,最终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
在当年提议发掘明朝帝陵的五人中,郭沫若的名气很高,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要职,后来于年6月12日因病去世了。
沈雁冰有笔名茅盾、郎损等,这么一说大家也就知道他是谁了,矛盾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年3月,矛盾重病不起,在临终前将稿费25万元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范文澜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学家,曾一度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定陵发掘工作结束10年后,范文澜在北京去世了。
吴晗也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学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后因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狱中自杀了。
邓拓同样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年5月,邓拓也自尽了。
65年前,那5位联名发掘明皇陵的人都是谁?最终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