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太后的陵寝再怎么定,确实存在两个明显的矛盾不好解决,第一个是孝庄愿意葬在清东陵,但是这个明显不符合规制,皇太极的陵寝在盛京,孝庄即便是不和皇太极合葬一墓,最起码也要在皇太极陵墓边上建陵才对,葬在清东陵等于是把两个人硬生生拆开,这个明显不合规制,也不符合死后同穴的传统思想。于情于理都有问题。
但是孝庄在临死前有遗言,“太宗文皇帝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如果强行把孝庄太后的陵寝建在盛京皇太极陵寝附近则是明显违背孝庄皇太后的意愿,所以康熙皇帝也是左右为难。
另外还有一个麻烦,那就是孝庄葬在清东陵的话,应该葬在哪个地方?顺治是第一个下葬在清东陵陵区的皇帝,它已经占据了中心线上最尊贵的地方,以后皇帝只能以顺治陵寝为中心,在左右逐步排开。在这种格局之下,孝庄应该葬在哪里才合适是个很大的难题。虽然难题不少,但最终还是要解决。最后解决的方案就是葬在整个陵区入口附近,与其他帝后陵不存在位置尊卑关系,虽然在清东陵范围之内,但是不属于清东陵,孝庄的陵寝称作昭西陵。
这是相对于皇太极昭陵的位置而言,孝庄陵寝的位置在皇太极昭陵之西,所以称作昭西陵,换句话说,孝庄文皇太后的陵寝与清东陵的其他陵不是一个体系,而与盛京皇太极昭陵属于统一体系,只是位置远了点。这样就勉强解决了法统上的问题。
另外就是位置问题,孝庄的陵寝在整个清东陵的主门户大红门附近,貌似很不尊敬,感觉孝庄像个看大门的,其时这样做不但没有贬低孝庄文皇太后,还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孝庄的地位,因为整个陵区,孝庄太后的辈分最高,在古代祭祀活动中,祭祀的顺序也是有规定的,要先尊后卑,所以所有祭祀活动,都要从孝庄的昭西陵开始,所以坐落在主陵区的最前面,其时是更尊重的一种表现,否则谁有资格站在所有帝后的前面?
事后这么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是这里边还有很多地方太过牵强,只不过是不得以而为之罢了,这就是孝庄皇太后在清东陵暂安奉殿”里停留了37年的根本原因。
类似的尴尬不只是孝庄的昭西陵,在其他陵寝也出现过类似的尴尬。历史上的道光皇帝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在修建陵寝上,道光也想标榜自己的节俭,但是道光遇到了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祖制。
道光和大臣们斗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是在很多地方受到了祖制的限制,必要的一些配置无法减掉,但是这个与道光标榜的节俭并不相符,所以道光很不满意。
随着道光权利的进一步集中,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地宫漏水为由,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建陵。
于是本应在遵化东陵建陵的道光,在易县清西陵建了一座陵寝,这座陵寝可以用寒酸两个字形容,简单到几乎无法再减的程度。没有丝毫帝王陵的威严和豪华感。
这还不是关键,道光这一手,给后来的咸丰造成了很大困扰,以至于咸丰死后四年无法下葬。按照道光陵的规制,太过寒酸了,如果恢复旧制,那不是打父亲道光皇帝的脸吗?最后经过不知多少次讨论,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部分恢复旧制,所以咸丰皇帝的定陵,比此前的有所裁撤,但相对于道光的陵寝又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