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冢至今余拱木,夹城风雨有孤魂。——《登城见古陵墓》
中国人一直以来对于身后之事非常重视,尤其是一些在生前享得荣华富贵的人,他们即使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想要维持自己生前的状态,或许这就叫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吧。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包括很多官员,他们都会在自己还在世之时,又主持修建起自己的陵墓,虽然在如今看来这是一件晦气的事情,就如同在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就挑选墓地。
死亡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最后阶段,而如何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保持体面,是这些人所看重的。于是在每一个王朝当中,国家的国库都会有一笔巨大的支出,而这一笔支出就是花费在修建皇上的陵墓上,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皇帝,在修建陵墓之时,最害怕的就是发现石母,而到底石母是什么东西?为何会让那么多的帝王大为忌惮?
道光帝极其重视陵墓的建造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在其任上有过许多任皇帝,而在这些皇帝当中,道光皇帝凭借着其抠门的性格脱颖而出。按照道理来说,皇帝是一个国家地位最高的人,他可以对这个国家的所有财富任意调配,然而,道光皇帝却将抠门进行到底,每天吃饭并不像其他皇帝一样,铺张浪费,让御膳房给自己做简餐,每天随便吃吃就好,至于衣食住行也更是从简,并且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要求大臣们全都效仿他。
但是道光皇帝虽然在生活当中极为节俭,他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却十分看重,甚至可以说是豪掷千金,但他刚一上任之时,就四处挑选自己的陵墓,请来许多精通风水的大师,为其挑选墓地所在,而最终风水师将墓穴定在了宝华峪一带,这一片地区是十足的风水宝地,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非常宜人,并且在其旁边就紧挨着清东陵,也符合皇家的丧葬要求。
斥资百万白银,却因遇到石母而荒废
其实古代的皇帝在自己上任之初都会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但是没有所谓的工期,因为中国人还是讲究一个说法,如果陵墓的修建也有工期的话,那么在工期完成之时,似乎就是在告诉皇帝应该死了,这种说法不吉利,所以古代的陵墓绝大多数都是在已经完工之后,并不封上,而到了最后,皇帝驾崩之后,将其棺木放入墓穴当中,最后才封上。而道光皇帝对于自己的陵墓十分重视,在十余年的修建之后,主要的工程已经完工,于是他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大臣前去监工,看看陵墓的修建是否符合他的要求,并且在这十几年间,道光皇帝还亲自来到过这处陵墓。
然而在一次检查的过程当中,却在陵墓当中发现了异常现象,竟然在墓穴当中发现了积水,这种情况对于修建墓穴来说是大忌,因为出现积水,就说明在这片地区存在地下水,而一旦皇帝葬入陵墓当中,多年以后,这些地下水势必会将棺材全部浸透,皇帝的尸身也就变得腐烂,这样的场景让前来检查的官员们大为震惊,迅速赶回京城,将这一情况禀报给了道光皇帝,而龙颜大怒的道光皇帝下令将这一事件彻查,最终发现原来在挖掘墓穴的过程当中,曾经发现过石母。
工人们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当地的官员,官员们却没有当回事,最终才酿成了这样的结局,墓穴当中有地下水,自然不能再动工,花费了好几百万白银所打造的陵墓,最终只能荒废,这样平常抠门的道光皇帝十分肉痛,将所有负责修建陵墓的官员全都流放边疆,甚至还有两个亲王,因为参与了这一件事情,被盛怒之下的道光皇帝贬为郡王。
石母究竟是何物?
最终道光皇帝不得已又在清西陵建起了一座陵墓,只不过无法和当年自己亲自设计的图纸相提并论。而到底什么是石母,其实从现在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所谓的石母,其实只是普通的石头,只不过被地下水浸泡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独特的形状,而在墓穴当中,一旦发现石母,就说明在这一处地区的地下肯定有地下水存在。
如此也就证明这边也许根本不适合陵墓的修建。而除了这一点原因以外,道光皇帝之所以这样生气,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当中认为石母是至阴之物,因为他长期被地下的水所浸泡,而道光皇帝从命理上来分析,她属于五行当中的炉中火,而水火天然相克,在墓穴当中发现石母,似乎是在寓意着清朝即将走向灭亡,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的话,就可以理解为何道光皇帝会如此的暴跳如雷。
古人当中蕴含着大智慧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句》
其实古代人们也曾经创造出了许多伟大的建筑,而许多认识和智慧,全都是从经验当中所取得的,放在如今,人们在修建墓穴或者修建房屋之时,会提前用仪器勘测地底是否蕴藏着地下水,当然,这是科技已经达到了一定发达程度的结果,然而,古人虽然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不一定了解,但是他们在实践当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例如石母,他们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并且用封建迷信的思想将其定义为晦气,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就意味着墓穴会被地下水所淹没,这就是实践的力量。
其实如今中国的科技力量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很多时候都是从古人的智慧当中所提取出来的一些养分,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年历史当中,有太多的古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个客观世界的某些客观规律,只不过未能用学术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绝大多数是用类似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所描绘出来的,而从这些故事当中去发现一些新东西,或许会给未来带来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登城见古陵墓》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