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喜爱和信任的弟弟怡亲王胤祥临死时为

历史上关于雍正最喜爱和最信任的十三弟胤祥在临死时吞土确有其事,而且这件事被很多史料所记载。在《清世宗实录》、《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这些史料中均有记载且言之凿凿,所以可以肯定历史上确有其事。

而胤祥之所以要吞土,这件事还得从胤祥的为人品性以及雍正对他的宠爱度说起。

胤祥在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磨砺出来了雍正时期的性情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生母敏妃家族出身低微,敏妃家族世代为镶黄旗包衣奴才,敏妃最初入宫只是宫女,偶然被康熙所宠幸,但是由于家族出身低微,虽然为康熙生有一子二女,但仍只是没有名号的庶妃,一直到胤祥13岁时,康熙三十八年(年)去世都没有封号,去世后康熙看在胤祥的面上才追谥她为敏妃。

所以说胤祥自幼丧母,而且母系家族出身低微,这让他自幼就很勤奋,胤祥自幼十分聪慧且勤奋,因此后来逐渐越来越受到康熙的喜爱,从康熙三十七年(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配父亲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后来康熙四十七年(年)一废太子时期,10年间康熙每次外出必定带上胤祥,可见对胤祥的喜爱。

本来按照康熙初期对胤祥的喜爱发展下去,胤祥在康熙第二次册封诸子之时至少会被封贝子级别的爵位,但是很可惜的是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参与其中失去了康熙的宠爱。

史料中关于胤祥是如何失宠于康熙没有详细记载,只是在胤禩之子弘旺所编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有记载一废太子时胤祥与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都被康熙圈禁起来,但胤祥只是短暂地被圈禁起来,很快又被放了出来。

弘旺作为参与九子夺嫡中的主力胤禩之子,他所记载的史料应该不会出错,因此历史上的胤祥确实是在一废太子时失宠于父亲康熙,被短暂圈禁。

放出来之后的胤祥也彻底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因此胤祥终康熙时代没有受到封爵。胤祥在失去父亲康熙喜爱之时却还非常不幸的罹患了类似于现今骨结核病的鹤膝风病,失宠于父亲康熙,身体健康还出现问题,这些都使得胤祥逐渐淡出了康熙晚年的政坛。

历史上的胤祥为人性格极为隐忍倔强且好强,他与其四哥雍正性格倒是十分类似,这也和他自幼与雍正长大受其影响有很大关系。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后,胤祥是由四哥雍正代为抚养,所以胤祥自幼就与雍正感情极为深厚。

而雍正的同母亲弟弟胤禵则是自幼与雍正的政敌老八胤禩一同长大,所以胤禵与胤禩关系极为亲密,最终长大之后雍正的亲弟弟胤禵成为了政敌,异母兄弟胤祥反而比同母兄弟胤禵更加亲密。

最能体现胤祥性格隐忍倔强的事情就是胤祥失去康熙宠爱罹患鹤膝风病之后,康熙还是爱子情深,派了御医去给胤祥诊治,鹤膝风病犯病期间十分疼痛,而坚强的胤祥始终在御医面前隐忍一声不出,他也没有借此想御医发出任何哀叹幽怨,更没有借此机会乞求父亲康熙垂怜。

从这可以看出胤祥的性格隐忍倔强且还坚毅,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当胤祥失去康熙宠爱后,胤祥蛰伏了下来,他短暂离开政坛寻医治病,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情,所以在康熙朝经历了大起大落,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落寞的胤祥在挫折压抑中对政治权力的残酷斗争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他日后能获得雍正喜爱和重用以及在雍正朝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继位后对胤祥隆宠不断,但胤祥始终知进退明得失

雍正继位其实是很出人意料之外,因此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雍正急需信得过的人来帮他治理国家,自幼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的胤祥自然成为雍正首选人物。

于是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册封胤祥为怡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胤祥由此开始一洗康熙时期的落寞,复出政坛大展拳脚。

雍正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前中期很大部分功劳都是胤祥所完成,雍正对其他兄弟比较猜忌甚至可以说是残酷,但是唯独对胤祥无比信任和器重,胤祥在雍正时期的巅峰权力曾经总揽财权、军权、政权以及人事四项大权,可以说胤祥在雍正一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权力之大几乎仅次于雍正,说他是副皇帝都毫不为过。

雍正对胤祥如此信任也是古今帝王兄弟之中罕见的事情,雍正在历史上对弟弟们残酷猜忌有名,同样对弟弟胤祥隆宠无比也是历史上皇帝中极为少见的,毕竟皇帝的弟弟不同于其他大臣,皇帝的弟弟那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所以古往今来很少有皇帝能极为信任和赋予弟弟极大权力,就是防止弟弟权力过盛进而篡位。

但是雍正就这么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形象,他一面残酷的收拾政敌弟弟胤禩、胤禟等人,动辄将他们圈禁,甚至囚禁折磨致死;可他又一面重用十三弟胤祥,赋予了胤祥仅次于皇帝的权力,这在历史帝王中十分罕见。雍正和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为少见,因此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胤祥自幼由雍正抚养长大,所以他受雍正性格影响也很深,他和雍正都是同一类人,都是非常务实的人,这也是他们兄弟二人始终能亲密无间的原因之一。

胤祥其实自幼就非常聪慧,文武双全,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经带着胤祥去狩猎,林中出现一猛虎,胤祥神色不动,手持利刃上前直接手刃了猛虎,从而得到康熙夸奖,这方面证明了胤祥在骑射武技方面也是非常不错。

胤祥的书法文学造诣也非常深厚,曾经康熙让胤祥和雍正当着朝臣面展示书法,胤祥的书法得到了当时很多文臣名家的称赞。胤祥在康熙晚年退出政坛期间还不断与雍正以诗写信交流。他从没想过在书法和诗词文学方面能流传百世名垂青史,所以他当时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少流传于世的却非常少。

但是由于胤祥为人非常务实,他甚至比雍正还务实,雍正还信奉佛教和道教,胤祥虽然很尊重宗教人士,但他却从来不信奉宗教,他只相信自己。这主要因为胤祥淡泊名利,他不在乎是否名垂青史,他更在乎活着能办多少实事,所以胤祥一直到临死前还在关心着为北运河百姓修筑的河堤有没有建好,这都说明了胤祥在政治上也秉持着务实的宗旨去执政。

雍正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而胤祥也是雍正一朝最为揽权的大臣,不要以为胤祥是贪恋权势,他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

除了性格相投之外,雍正能与胤祥给后世留下如此佳话主要还在于胤祥的为人品性,上面说过胤祥为人隐忍坚毅,受到康熙朝起起落落的磨砺之后,胤祥更加懂得政治场上的隐忍之道,再加之他曾亲身参与九子夺嫡,更加明白在帝王之家兄弟之间的情义有多么脆弱,所以他在雍正对他日益隆宠之时能保持清醒头脑,不得意忘形,不居功自傲,能知进退,明得失。

雍正从继位之初就对胤祥恩宠十分隆重,雍正继位册封胤祥为怡亲王之后,他还连胤祥母系家族都抬举起来,先是将胤祥母系家族由镶黄旗包衣身份变为贵族身份,又将胤祥已经去世的母亲敏妃追谥为敬敏皇贵妃,直接一下给胤祥生母敏妃连升两级,同时雍正还为胤祥生母打破了除皇后之外不可陪葬帝陵的规矩,在景陵安葬康熙时,雍正直接把胤祥生母敏妃棺椁迁进了景陵之中。

除了对胤祥母系家族恩宠隆重,雍正还对胤祥妻系家族也恩赏颇厚,雍正又追谥胤祥的嫡福晋兆佳氏老爹也就是胤祥的老丈人康熙朝兵部尚书马尔汉为太子太傅,雍正对胤祥的各种恩宠可谓是非常周全。

除了在身份地位上的恩宠,雍正还经常赏赐胤祥金银,雍正元年(年),雍正册封胤祥为怡亲王时,就当即下旨让内务府赏赐胤祥白银23万两,这是雍正册封诸弟时没有的恩宠,雍正只对胤祥和十七弟胤礼赏赐过白银,但胤祥是最多的。

胤祥虽然贵为皇子,甚至后来在雍正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依旧生活极为简朴,所以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金钱,于是胤祥坚决推辞不受,最终胤祥拗不过雍正,只得接受了13万两白银的赏赐。

胤祥只收了13万两白银,雍正还觉得不够,又下旨允许胤祥的怡亲王府一切开支从皇宫支出,可以支出6年,也就是弟弟胤祥一家子6年的花销全由雍正本人包了,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罕有的事情,通常都是皇帝喜欢哪个儿子然后允许儿子成年以后的花销由皇宫支出,但最多也不超过5年,而雍正对于弟弟胤祥一家子花销全包了而且还一口气就许了6年,这可以说是隆宠备至了。但胤祥仍旧推辞不受,最终雍正拗不过弟弟,只得作罢了这个想法。

除了赏赐金银,雍正还在胤祥的仪仗门面上开始进行赏赐,雍正为了突出胤祥与其他亲王的不同,允许胤祥增加护卫和仪仗制式,可以说就是将胤祥的仪仗护卫规格提升到了几乎不次于皇帝的等级,胤祥还是推辞不肯接受,这回却是雍正坚持到底,最终胤祥用上了和皇帝规模不相上下的仪仗,在雍正朝王公贵族之中就属胤祥的仪仗护卫规模远高于其他亲王。

之后在雍正三年(年),雍正又觉得对胤祥封赏还不够,又要给胤祥开一个先例,那就是雍正想在胤祥亲王爵位之上再给他一个郡王爵位,让胤祥指定自己的一个儿子晋封郡王爵位,胤祥依旧坚决推辞,这回胤祥赢了,雍正没抝过胤祥,但是雍正又下旨胤祥这个弟弟太贤明了,每年加薪1万两白银。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雍正对胤祥恩宠真的是古今帝王之中罕见,而这些记载都能看出胤祥每次遇到雍正隆宠恩赏时,都是万分推辞,只有推辞不过才只能接受,而且比如胤祥接受了雍正赏赐的金银之后,他把大多数雍正赏赐的金银都捐了出来,当时西北前线战事不断,胤祥就把这批银子捐作军资,胤祥还自掏腰包为雍正筑造了十尊铁炮用以提升清军军备。

从胤祥的推辞和又将赏赐捐作军资这些举动都能看出来胤祥是知进退,明得失的人,胤祥对待荣华富贵看的很透彻,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

所以这样的人莫说还是弟弟,即便只是普通的下属,又有哪位上司不喜爱呢?

胤祥临死前吃土正是他知进退,明得失的最佳表现

通常帝王陵寝都是生前就修筑好的了,只等帝王驾崩就好安葬了,雍正也不例外,他在生前就开始着手为自己寻找福地修建陵寝,而负责为雍正寻找福地的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好弟弟胤祥。

胤祥在现今清西陵河北易县泰宁山帮雍正找到了一块福地,雍正对于胤祥选出的福地非常满意,认为这块地方是大吉大利之地,胤祥寻找福地乃是首功,于是雍正又想赏赐胤祥了。

这回雍正的赏赐和以往不同,他这回想赏赐胤祥的是身后之事,他最开始想赏赐胤祥陪葬帝陵的待遇,希望自己死后能和最好的弟弟胤祥同穴而葬。

胤祥听后大惊失色赶忙推辞,连连称自己德浅福薄不敢与帝陵同葬,雍正一看胤祥坚持推辞,然后就又想那就在帝陵旁边再选一块地方赐给胤祥,既然不能同穴那就死后做邻居,胤祥依旧是惶恐固辞,胤祥对雍正说自己在给皇上选福地时,已经在60里外的涞水县给自己选好了一块身后之地,这块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符。雍正听后并未吱声,此事就是暂时不了了之。

后来胤祥病重,他担心雍正不肯让他葬于涞水县,于是再三上表请辞,坚决不会安葬在雍正帝陵周围,雍正只得允了胤祥的请求,将胤祥自己选择的涞水县墓地赏赐给他,胤祥得到雍正批准的圣旨后非常高兴,甚至手舞足蹈。

圣旨下达当天,胤祥就立刻派护卫去涞水县墓地取了一坡黄土,胤祥一面查看土色,一面迫不及待的取了一撮黄土吃进嘴里,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福地,所以胤祥表现的非常虔诚,边吃黄土边念念有词:“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此事也被后世称之为“怡王吞土”。

此事不久,胤祥最终因为过度操劳于雍正八年(年)去世,胤祥死后雍正是万分悲痛,为了胤祥勤政的雍正罢朝三日,雍正在胤祥死后允许其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胤祥也因此成为满清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继位后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他将诸弟的名字全部由胤字辈改成了允字辈,而胤祥死后,雍正特意下旨恢复了胤祥的胤字辈本名,胤祥也成了清朝历史上臣子之中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人。

胤祥在临死前吃土正是他知进退,明得失的最佳体现,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君王面前兄弟情义显得十分淡薄,如果依仗皇帝的恩宠居功自傲,不分上下,那当初皇帝对你恩宠有多高,摔下来死的就有多惨,毕竟雍正朝已经有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个鲜明的例子,所以胤祥对于雍正的一切恩宠都是坚决推辞,就是为了自己和子孙的安全后代着想。

同时胤祥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也是他深知处世哲理,他不图荣华富贵,也淡薄名利,就是不想遭他人嫉妒,是极高的明哲保身之道。

胤祥死后墓地规格也高出其他亲王很多,胤祥墓是清朝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唯一有望柱华表的亲王陵寝,并且雍正还派了八旗绿营驻扎在胤祥墓周围,为护陵军队。

雍正在胤祥死后赐予他的极高规格葬礼和墓葬配置,如果胤祥有知肯定会极力推辞,但胤祥死后也只能任由雍正的隆宠了。也正因为雍正对胤祥陵寝如此隆宠,在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胤祥的怡亲王墓遭到了当时民国军阀和日寇侵略者的严重盗挖。

到新中国成立后,怡亲王墓已经基本被所盗无几,只剩一个大坑和一些桥、碑、石柱等建筑物,古墓文物遗迹和胤祥的棺椁以及尸骨都荡然无存。

可见胤祥生前坚决简朴淡泊和富而不贪的性格是多么明智,可惜的是最后雍正还是以隆重礼遇安葬了他,雍正万没想到多年后也就是因为他给予胤祥的隆重陵寝规格导致了胤祥死后百余年惨遭盗墓且尸骨无存。

写在最后

所以说胤祥死前吞土更主要的是为了感谢雍正对他的恩赐,这也是胤祥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总结出来高明的处世哲理。

胤祥对于权力、名利和富贵都看的非常淡薄,他更注重的是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为了不让雍正猜忌自己,他必须要表现出谦卑恭逊的态度,自古以来凡是依仗皇帝对自己恩宠居功自傲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因此胤祥深明此理,即便他与雍正的兄弟感情亲密无间,他也知道在皇权面前兄弟亲情是非常淡薄的。所以胤祥以谦逊低调的性情对待雍正,可以保全自身和子孙后代。

因此怡王吞土的事是向世人诠释了为什么对待兄弟以残酷和猜忌著称的雍正能如此十分信任和重用弟弟胤祥,皆因这是胤祥本人高明的处世哲理而换来了雍正与胤祥兄弟情深的佳话。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