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的学者们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建筑到底是怎么设计的?由于留下来相关的史料较少,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没有设计,没有设计师,只有负责建造的工匠,而根据“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工匠的地位不高,是一种得不到尊重的职业。“如果你深入了解中国的古籍,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王其亨说,中国古代非常强调尊重工匠,所以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我们现实之中使用的词语,例如模范、榜样、规矩准绳、陶冶情操,都源自工匠的技术俗语。古人还有一个专门形容高明技术工匠的尊称——“哲匠”。一百多年前,随着一个建筑世家最后一位传人的离世,他们的名字也如风一样飘去了。然而,由他们设计、建造、修缮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一批古典园林建筑却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话剧《样式雷》宣传图清朝大型皇家园林建筑的创造者是谁?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始终是一个谜。21世纪初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的几篇文章、香港阳光卫视一部电视片的播出,率先在公众面前和新闻媒体上把这个恍若隔世的问题提了出来。一个夹带着“电闪雷鸣”的名字“样式雷”震响在人们耳边。一、“样式雷”家族的传承延续(一)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样式雷”始祖名叫雷发达。(“样式雷”这个名称是在后来的历史中渐渐传开的。)祖籍在今天的江西省永修县,从明代起雷氏家族就有匠人工艺相传的历史。“样式雷”第一代雷发达公元年,踌躇满志的康熙下令,在全国招募能工巧匠,用以修建畅春园。在南北合流的匠人中,就有以工艺超人而被招募的雷发达和其堂弟雷发宣。康熙年间,他修建了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规模最大的数太和殿也就是人们泛称的金銮宝殿。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先后称奉天殿、皇极殿。清康熙初重新修建,改名太和殿。故宫修建草图工程开始时,因缺少大木梁,发达建议拆取明陵楠木旧梁柱充用。上梁之日,康熙率文武大臣亲临行礼,正当上梁之际,大梁因卯眼不合,悬而下落,工部长官相顾愕然,唯恐有误上梁吉辰,急忙找来雷发达,官员们看他只是一个木匠,于是让他换了身官服。雷发达上去后从袖里掏出斧头,只听得咔咔几声,金梁稳稳落下,承接之处丝丝入扣。上梁大礼完成,刹时,鼓乐齐鸣,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康熙皇帝龙心大悦,当即召见雷发达,面授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因此时人留下“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的歌谣。以后,规模宏大的圆明园工程开始,雷发达调任圆明园楠木样式房掌案,也就是担任工程总设计师的任务。雷发达制作的“烫样”此时的雷发达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尤其在设计方面成绩卓著。他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