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墓被盗始末炸药外加蜈蚣梯子,进入

北京湿疹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一、

年11月,农民鄂士臣打着筹军费的幌子伙同另外几个盗墓贼来到了位于河北易县城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准备盗掘光绪宠妃珍妃的墓葬。

只盗妃子墓,绝对不碰帝陵,他们明白那些高大的明楼宝顶下全是巨石暗券、灌浆箍铁,工程异常坚固,却不是几个人可以撼动的,就是累死也挖不开。

清西陵共埋了四位皇帝,但妃子陵却只有三处,分别为雍正皇帝泰陵妃园寝、嘉庆皇帝昌陵的妃园寝、光绪皇帝崇陵的妃园寝,由于道光皇帝的孝静成皇后和妃嫔一同葬在慕东陵,所以道光的慕陵并没有妃园寝。

慕东陵和昌妃陵位置靠西,附近有部队的驻地,泰妃陵周边村庄又比较多,都容易暴露目标,考虑到这些因素,几人经过一番商议后这才决定对光绪皇帝的珍妃墓下手。

鄂士臣和另外一人乔装打扮成砍柴的农民,详细探查出进入珍妃墓的路线后,一群人这才带着铁锹、铁镐、手锯、钢钎等掘土撬转的工具溜进了崇妃园寝。

二、

如何进入地宫内他们中的盗墓贼是最专业的,几人勘定了珍妃墓石阶与宝顶中间的一块地方便决定从这里向下挖,不过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一块块长方形的石砖,这些砖油灰灌注,又以细浆白灰粘合,每块大概有四十多斤重,一群人甩开膀子,用尽力气却也没有多大收获。

半天功夫过去了,一块砖都没能撬出来,这伙人耐不住性子发起了狠,拿起铁镐对着砖块就是一通乱砍乱砸,没想到的是地砖还真让他们砸裂了一小块,众人一看这样貌似还能行得通,拿起钢钎从绽裂处一小块一小块的往下撬,这样干虽然琐碎费事一些,但能弄掉一块是一块。

一帮人忙活了将近八个小时,才勉强挖出了一个直径大概两米、深约3米的坑洞,坑洞底下的东西让他们心中一喜,那分明就是地宫的券顶石,不过券顶石的坚固程度可不是上边那些砖可以比拟的,撬砖的方法在这里显然不能用。

好在鄂士臣还有点本事,不知道从哪搞来了火药,一阵轰鸣之后,珍妃的地宫就这么被暴力地打开了。一个盗墓贼拿出“蜈蚣梯子”从窟窿里顺了下去,众人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迫不及待地从炸开的洞口鱼贯而入。(蜈蚣梯子就是一根两丈多长的木杆子,底部有一个八字形的支撑,杆子上等距离地钉着许多短木棍,形似蜈蚣)

三、

珍妃墓的地宫规模不大,宽大概在六、七米,长有十米的样子,整体是一个长方形,穿过南边的一道石门,几人一眼就看到了宝床上放置的一口巨大的棺材,借着微光竟散发着亮光,而墓室的地面上却也是波光粼粼。

众人大惊失色,以为地宫中有什么暗器之类的,打着灯光仔细一瞧,这才发现原来地宫中早已有了积水,妃子的墓葬必然不如帝后陵寝那么考究,或许是墓葬渗水,又或者是雨水灌入,总之,地面的反光却是虚惊一场。

一群人淌着积水缓步来到了珍妃的棺椁前,几人合力试图打开棺盖,但棺盖早已钉死,这一时半会众人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拿着斧头对着侧面一阵猛砍,硬是凿出一个小洞,又用凿子等工具扩大成一个圆窟窿,一个经验老道的盗墓贼一马当先顺着这个窟窿就钻了进去。

钻进棺材的盗墓贼举着马灯这么一照,只见珍妃头戴凤冠,身披霞帔,面色如生,也是他经验老道、胆子大,放做旁人绝对吓得屁滚尿流。不过对于盗墓贼来说搜寻宝物才是主要任务,他一手举着灯,一手摸索着珍妃身上的随葬品。

珍妃左手握着的玲珑剔透的白玉雕花、右手拿着的金如意,手腕上的金镯子、头上戴着的玉簪,身边的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等统统被盗墓贼收进了事先准备好的马褡子里,顾不上仔细检查便从棺中钻了出来,就算是盗墓老手,也不愿意和尸体多待。

鄂士臣最先是建议将宝贝全部卖掉,用换来的钱买枪买炮拉一支队伍,毕竟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但其他人坚决不同意,最终这些宝贝被平均分配给了每个人……

四、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了瀛台,他宠爱的珍妃则被打入了冷宫,珍妃成为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是因为光绪的独爱让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产生了嫉妒之心,二是对新事物的猎奇心理让慈禧产生了不满。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却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珍妃在井中泡了一年多才再次被捞了出来葬在了西直门外,直到年才移葬在清西陵内。

这里边便产生了一个疑点,在井中泡了一年的尸体早就应该惨不忍睹,为什么鄂士臣他们看到的“珍妃”却是面色如生?

盗宝案发生不久后盗洞就被填埋了,而目前珍妃墓也没有发掘,所以有专家推断:鄂士臣当年盗的可能不是珍妃墓,而是珍妃的姐姐、光绪另一个妃子“瑾妃”的墓葬。

专家们认为:珍妃当年在西直门外是戴罪妃嫔的身份下葬的,想来棺中不会有太多的随葬品,即便是后来迁葬清西陵,也断然不会再打开棺材放随葬品。

而墓中的石头券顶更不符合珍妃墓中的规制,溥仪登基后,瑾妃熬死了隆裕皇太后,一时风头无两,效仿慈禧专权跋扈,以她当时的尊贵程度很有可能会对自己的陵墓重新修葺,将砖券改成石券也说得通。

这么说来,当年被盗的便是瑾妃墓,而非珍妃墓了,瑾妃死于年似乎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