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何没人愿意安心当个王爷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帝之一,在中国人眼里,子孙满堂固然是天大的喜事,但晚年的康熙却并没有享受到子孙满堂所带来的天伦之乐,反而为九子夺嫡忙得焦头烂额。

那么什么是九子夺嫡呢?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康熙晚年,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故事,参与夺嫡的这九位阿哥,可谓精英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了皇位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但惨烈程度丝毫不比唐朝玄武门之变差。

有多惨烈呢?我们来看看在这场争斗中,失败者的下场:老大跟老二在康熙时期就因失败而被永久圈禁;老三因为清流领袖的身份,也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被圈禁,最终忧郁而死;老八作为雍正的最大政敌—八爷党领袖,被圈禁当年就病死(有很大可能是被雍正毒死);老九作为八爷党的军师,没少出损招,雍正对其恨之入骨,直接在狱中被折磨致死;老十因为身份比较显贵,加之其在八爷党中属于打酱油角色,雍正只是将其软禁,除了不能出门,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软禁期间,还生了一个孩子;老十四因为跟雍正是同父同母,出于孝敬母亲,就没有杀老十四,一直软禁到乾隆年被释放。

所以如此看来,九子夺嫡最终的胜利者,就是雍正帝跟老十三了,可虽然如此,雍正帝跟老十三也是为了稳定政权,最终劳累成疾而死。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九子夺嫡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

看到这里,我相信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既然夺嫡都没有好下场,那干嘛非要夺嫡呢?安安稳稳当个王爷,娶妻生子,过快活日子不好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皇帝跟王爷的地位不是差一丁半点,而是天壤之别,比如雍正继位之后,其他阿哥们因为避讳,要将自己名字中的“胤”改为“允”,然后当哥哥的,要自称“臣弟”。还有皇帝可以拥有帝陵、年号、庙号,这都是王爷所不能及的。加上这些皇子从小就接受贵族教育,无比尊贵,谁也不甘居于人下,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要争夺皇帝这个位子。

除此之外,清朝的皇子,其生存环境比较一般,他们手里没有较大的权力,没有封地,没有兵权,无特殊情况不能离开京城,只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在皇帝眼皮底下做事,然后每年领取固定的俸禄。

这种藩王制度对朝廷稳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皇子来说,就不舒服了,因为每年的收入是固定的,而自己的王府日常开销大,需要好好规划使用才能度日,总之不能过奢靡生活。

不过就算这样,身为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就能够当上王爷,清朝的皇子分为12个等级,最高的是亲王,然后依次是、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等。其待遇也是天壤之别,例如亲王可以领取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而最低等级的奉恩将军,只有岁俸银两,禄米斛。

所以,这些皇子们,需要靠个人努力来获得爵位,你像皇长子年龄比其他阿哥大,其也不过是一个贝子,皇十四子身为大将军王,又获得战功,也是一个贝子。这些还算不错的,有很多阿哥连个王爵都捞不到,有的甚至依靠过继到绝嗣亲王一脉,才能获得爵位。

所以综上,身为皇子,不代表一定能够当成王爷,而皇子们或多或少会因为母亲争宠、个人琐事,会有矛盾跟摩擦,如果不夺嫡,可能等待自己的,是清算或者浑浑噩噩一生,这对从小接受尊贵教育、心高气傲的皇子来说,怎会受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