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人们通常喜欢看些小说电影来打发时间。在小说中有一种比较刺激的类型,那就是盗墓文,看起来非常精彩,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有时候现实往往要比小说更加精彩。这也就是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到的观点:“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远高于生活”。
盗洞我们都知道,对于古人来说,礼仪十分重要,而古人对于神佛向来就极为虔诚,他们相信世界上是有鬼神的。正如《增广贤文》中的那句“举头三尺有神明”,而对于“生死”来说,人们更是对其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所以古代的丧葬制度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从古至今,一直有一种职业的传承,那就是盗墓者。这是因为古代王公贵族们的陪葬品大都十分贵重,若是盗墓者成功得手,那下半生可谓是吃穿不愁。在盗墓时,盗墓者们通常都会在棺材的小头凿个洞,而不是直接撬开棺材,这是为何呢?老一辈的木匠们都懂得。
做棺材在清西陵始终流传有一件事,那就是光绪帝的妃子墓被盗,而关于这件事各方的说法都不一。有一种众人较为熟知的说法,是十分精彩的,那是关于盗墓者进地宫以后的事,情节之精彩堪比盗墓小说。据说这个最先潜入光绪帝妃子墓的人名叫李纪光,他在偷取棺材中宝物时,并没有选择直接撬棺,而是在棺材的小头打了个洞。这是熟悉棺材构造的人都知道的事,因为棺材最薄弱的地方并非是棺材盖子和棺材壁的结合处,若是直接撬开,是要花费大力气的。
被盗的棺材在棺材入殓前,人们都会把棺盖封死,木栓和长钉可不是摆设,除非年头够久,不然要直接把盖子撬开是很难的。加上棺材的盖子十分沉重,与此相比,棺材的头和尾相对来说更薄一点。由于是拼合而非焊接,所以这两个地方的承受力是很差的,做活的木匠对此颇有心得,而这也是盗墓者们熟知的事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常见的盗墓现象,那就是棺材的盗洞一般会出现在棺材尾部而非是头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因为棺材在放置时,通常采用的是将棺尾朝外的方式放置的,古人讲究风水,在葬人时大都会让尸体以头朝西方或者北方的方向放置,而棺尾的朝向就是最靠近墓门的地方。单从这一点来说,在小头凿出洞比较方便一些。
李纪光在盗取光绪妃子墓时,他是用斧头在棺材的小头上打开了一个洞,再用手锯一类的物品把这个洞开大,以方便人的进出,这也就是在民间流传的说法。而李纪光带着马搭,这是用来装宝物的东西。在看到棺材里的景象时,他还是被这些“财富”惊了一下的,李纪光盗墓是很有技巧的,他的身子从盗洞探进去了半截,然后把尸体周围的陪葬品都划拉了过来。
金扁方对于这些宝物,李纪光是有些私心的。他想私吞一部分,所以他把一些宝物拖到了棺材的角落里,装了其他的随葬物。他这么做是想再来一次,把藏起来的这些宝物带走,马搭装满以后,他满载而归。但在前往分赃地点的路上,他又偷偷拿出了金扁方,把它藏了起来,然后耍了个心眼,说自己肚子疼,借机逃跑了。而同伙们并没作他想,就放他走了,是在清点葬物时,大家才发现少了一个最值钱的金扁方,于是大家便立刻赶往李纪光的家,并把他揪出来,逼他交出金扁方。
当好几条枪杆都指着自己脑袋时,李纪光也害怕了,他老老实实把偷拿的交回来了。因为他也很明白,私吞这事儿若是被发现了,那就是犯忌讳的事,会因此丧命。不过还好他求饶快,其他人不仅不为难他,反而还分了一部分宝物给他,这让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分完宝物后,这群人也就散伙了,而后李纪光又找时间偷溜进妃子墓里,偷走了自己当初藏起来的宝物。妃子墓被盗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而当时的皇帝是溥仪,他也很快派了人去查探,并下了命令要捉拿他们。由于盗墓者就在妃子墓地附近居住,所以听到风声后大家都逃走去避风头了,只有李纪光还留在这里。
后来这件事被发现就是因为李纪光喝醉了,狂傲得逢人就说自己的钱能花一辈子,这话传到军警耳朵里以后,他们立刻抓来李纪光审问。这一问就知晓了事情经过,而李纪光也老实交代了其他几人。这件事曾经轰动一时,还被拍成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正是由于这部电影,这件事才因此被众人熟知。
参考资料:
《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