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大清唯一的常务副皇帝,雍正的铁

哪些偏方能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在大清朝,十三爷绝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按说雍正刚刚从“九子夺嫡”中杀将出来,应该对所有的兄弟们都保持戒备,甚至是痛下杀手,但是,唯独对十三爷是恩宠有佳,在刚刚当上皇帝的第二天,就封十三爷允祥为和硕怡亲王。

不仅如此,在整个雍正朝,允祥的地位和待遇也是无人能比。其他人所谓的“待遇好”,顶天了也就是“要什么给什么”,允祥更牛逼,雍正追在屁股后面给,你不要都不行。

比如皇子分家,雍正大手一挥,给23万两;允祥自己是亲王,自己有一个儿子是郡王,雍正说:“不行,再给你一个郡王的指标,你说,给你哪个儿子”;雍正挑选好自己的陵墓,特意把附近的一块“中吉”的陵地赐给允祥。

地位上,允祥先后担任总理大臣,议政王,总理户部,而且,是雍正成立军机处后第一位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协助雍正登上皇帝宝座的隆科多,年羹尧等人相继落马,唯独十三爷,岿然不动。

有人戏称,十三爷就是大清国的“常务副皇帝”。

允祥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地位?他为什么和雍正的关系这么铁?他的后代是否一直保持这种崇高的地位?

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的44年皇家人生。

出生抓了一把烂牌,谁知越打越顺

允祥的出身非常的低微,他的母亲章佳氏只是一个宫女,因为受到康熙的临幸,才被纳入后宫,但是并未册封,仅仅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庶妃。

章佳氏先后为康熙生下了一男二女,但是因为她出身于包衣奴才之家,身份卑微,一直不受康熙的喜欢,很早就去世了,去世后才追封为“敏妃”。

根据清朝的规定,“嫔”以下的后妃,是没有资格养育孩子的,即便是你亲生的,也要送给“嫔”以上的妃子来养育。

所以,允祥从小是由雍正的生母德妃养育的,而德妃生雍正的时候,也是一个宫女,所以,雍正是由皇贵妃佟佳氏养育的。

相同的命运经历,让这两个相差8岁的兄弟俩心灵相通。等到允祥长大一点后,雍正又奉命教允祥数学,哥俩朝夕相处,那感情,不是其他兄弟能比的。

虽然老十四胤禵和雍正是同父同母,但是因为雍正从小是在佟佳氏宫中长大的,所以,他和胤禵没有任何感情,甚至和他的生母德妃之间,也毫无感情。

在亲生母亲和亲弟弟那里得不到关爱,雍正就把情感寄托到了十三弟允祥的身上。

长大后的允祥,并没有因为出身问题受到影响,相反,他深受康熙的喜爱,出去打猎,身边陪伴的人除了太子胤礽,就是十三子允祥。

年,因为太子胤礽着急抢班夺权,放出狠话:“你们有谁见过当了40年太子的”。康熙皇帝第一次废太子,并把他圈禁了起来,一同被圈禁的还有十三子允祥。

关于允祥被圈禁,史书上没有给出过多的理由,显得非常的突然。大家猜测有可能是允祥包庇太子,康熙一气之下,把他们都给关了禁闭。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允祥其实是替雍正背了黑锅。

在九子夺嫡中,雍正是笑到最后的人,也是隐藏得最深的一个人。表面上,他置身事外,不与任何人结党,但实际上他是太子一党的。

雍正派允祥出面和太子联络,自己则在暗中坐镇,出事后,允祥就成了替罪羊。

一个能替自己坐牢的兄弟,那关系,非比寻常。

就在被圈禁的一年里,允祥的身体健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的腿部生了疮,好多年都没有好。

虽然不再被圈禁了,但是,允祥也失去了康熙的喜爱。

雍正登基,允祥迎来了开挂的人生

雍正登基,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隆科多,一个是年羹尧,但是,这两个人到最后都没有善终,只有允祥,成为最大的赢家。

雍正登基的第二天,就封允祥为和硕怡亲王,在大清的爵位系统中,这已经是最高的了,每年啥也不用干,就有1万两银子花,而清朝的一品大臣,每年不过两的俸禄。

这还不算,雍正为了表达自己对十三弟的友好,追着允祥屁股后面给他赏赐东西,允祥想不要都不行。

比如,允祥的生母,虽然死后被封为敏妃,但是家族仍然是包衣奴才身份,雍正就把他们抬出了包衣身份,正式晋级为贵族,再加封为“敬敏贵妃”。

比如,允祥的儿子们,原本已经有一个儿子被封为郡王了,雍正说:“再给一个,你看哪个儿子合适”。允祥死活不要:“我是亲王,已经有一个儿子是郡王了,我不敢再要了,免得别人说闲话”。

这个郡王指标,允祥生前是一直没敢要,直到允祥死后,雍正才又封他一个儿子为郡王。

比如关于陵墓。允祥奉命给雍正找万年吉地,最后在保定易县的梁各庄找到了一个“上吉”之地,就是现在的清西陵。雍正说:“旁边的中吉之地也挺不错,就当你的陵墓吧,百年之后,咱哥俩还在一起”。

一个亲王,地位再高也是万万不能进皇陵的,所以,允祥坚决不收,在清西陵60公里外的地方,给自己选了一个陵墓。并且让人亲自到那里去取一包土回来,然后一口吞下,才心安的说:“这下我就放心了”。

除了这些优厚的待遇,在官位上,雍正给的也非常大方。

允祥历任总理事务大臣,议政王,总理户部,兼管吏部,工部,掌管圆明园八旗禁军,可以说,集财政,行政,人事,军事各种大权于一身。

都说雍正是工作狂,在雍正手下干,同样也得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允祥在雍正手下,那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身体力行。本来就不怎么健康的身体,一下子就给拖垮了。

雍正八年,44岁的允祥就病逝了。

面对唯一的好兄弟的去世,雍正悲伤欲绝,他下令,封怡亲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铁帽子王”。

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前8位都是大清朝的开国元勋,都是用命在战场上换来的,后面4个,都是“恩勋”,也就是凭借和皇帝之间的恩情获得的,允祥是第9个铁帽子王,也是第一个“恩勋”。

另外,雍正还下令,特许允祥改名为“胤祥”。这有什么含义呢?

在雍正登基前,他所有的兄弟,包括他自己,名字都是“胤某某”,比如太子胤礽,雍正胤禛,老十四胤禵。但是,雍正登基后,为了避讳,雍正把他们都改成了“允某某”。一字之差,其实含义巨大。

在允详的葬礼上,老三胤祉迟到了,并且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这让雍正非常生气,削去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圈禁了起来。

表面上看,是因为胤祉的迟到,实际上,允祥和胤祉之间早就有矛盾了,雍正只不过是替允祥报仇而已。

怡亲王后代,繁华落尽,恩宠不再

允祥死后,雍正亲赐谥号“贤”。

原来的怡亲王府,根据允祥的遗命,改建成了一座寺庙,雍正赐名“贤良寺”,当时的面积很大,西临王府井大街,东至校尉胡同,北到金鱼胡同,南至帅府园胡同。

年,李鸿章进京和八国联军谈判的时候,就是住在贤良寺,也是在这里去世的。

怡亲王的爵位,由允祥的七子弘晓继承了。为什么给了七子,而不是长子呢?这就是允祥的高明之处。

允祥知道,自己生前受到了无限的荣耀,如果把爵位传给长子,长子必然会产生骄横的情绪,会滋生反叛的心理。

果不其然,乾隆继位后,长子弘昌和四子弘皎就参与了叛乱,被乾隆削去了爵位,而弘晓,也潜心研究文学,不再参与国家大事。

到咸丰朝,怡亲王的爵位由载垣继承。载垣是个强势人物,但是却是个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载垣奉命与英国人谈判,谈着谈着,居然把巴夏礼等39名谈判代表给关了起来,引发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带着载垣等人跑到了热河。

咸丰去世后,载垣成为“八大顾命大臣”,他和端华联手,妄图掌控朝廷,最后被慈禧反手击败,看在载垣铁帽子王的份儿上,慈禧没有直接砍他的头,而是赐他自尽了。

之后,慈禧削去了载垣的怡亲王爵位,改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是清朝爵位中等级最低的,仅仅是比“闲散宗室”高那么一丢丢。

慈禧的做法,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反对,“世袭罔替”可不是闹着玩的,“铁帽子”王都不抗揍了,以后还怎么封赏别人,于是,慈禧又恢复了“怡亲王”的爵位,由弘皎一支的后人载敦继承。

之后又传了两代,年,最后一代怡亲王由2岁的毓麒继承,10年后,随着大清的灭亡,怡亲王也成为了历史,毓麒死于年。

允祥与雍正之间的关系之好,在历史上找不到第二对,自古皇帝的兄弟都不好当,但是,允祥给他当出了新高度,“常务副皇帝”的称号,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允祥也是极其聪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地位都是雍正给的,他只不过是雍正的影子而已,因此,他处处行事低调,才为后辈子孙争取到了一顶“铁帽子王”。

可惜,他的后代就悲惨了,不是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就是被迫远离政治,一头扎进文学,书法,绘画的海洋,才能保得一世荣耀。

说到头,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祖上的荫德,早晚会用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