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30日电题:河北保定:深耕沃土,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孟趁景张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冉庄地道战遗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麻雀战创始人李殿冰、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
随着一曲曲经典旋律、一处处红色遗存、一部部红色电影、一个个红色故事走进人心,河北保定的红色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红色历史辉煌,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保定市深耕红色沃土,统筹规划,融合发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小标题)红色资源,厚植高品质革命文化底色
“保定的红色资源种类多、品质高,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优秀资源禀赋。”考察调研了涞水、涞源、阜平等县区后,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导师、《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主编韩元军对保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给予高度评价。
保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许多在全国具有唯一性。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二战时期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阜平县有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十个第一”,保留着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革命遗址遗迹;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体现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狼牙山五勇士为了民族解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
保定还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这里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重要响应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众多爱国主义影片在这里取材、拍摄。全国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项目中,河北省共11家,保定市占7家。
(小标题)红色旅游,激活革命老区“造血式”经济发展
红色资源赋予保定红色情怀,也成为保定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藏。多年来,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顶层设计、整合核心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规划,保定市完善、提升和建设了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精心设计并推广了一批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拓展了众多红色旅游产业。红火的红色旅游,使革命老区的百姓找到了“造血式”、持续性的增收渠道。据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保定已形成了易县狼牙山、冉庄地道战、唐县白求恩纪念地、阜平城南庄等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及“跟着老电影去旅游”等全国著名的旅游线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途经保定联动周边的就有2条。
“红歌唱响的地方”涞水县山南村年底脱贫出列后,立足村中冀热察区党委、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端上了红色旅游的“金饭碗”。据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革介绍,村里首期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人均增加收入约1万元左右,截至目前已有3万余人前来参观、旅游。
(小标题)“以红带绿”,打出生态旅游组合拳
保定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也是绿色生态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聚集区。白石山、野三坡、清西陵、易水湖、天生桥、神仙山、北岳庙……沿太行山而生的良好生态、优良空气、丰沛水源、灿烂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互相呼应,深度交融,形成了红色、生态、文化、乡村、研学于一体的优质资源体系。
阜平县天生桥景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云花溪谷景区等形成了“红绿结合、南北呼应”的大旅游格局,整合打造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全县精品景区景点达到14个,覆盖10个乡镇、29个行政村;景区周边9个村庄集体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朱家营、罗家庄、三官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万元。年年初至国庆假期,全县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5.8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增收。
易县狼牙山景区推出的“吃农家饭、摘农家果、住农家屋、登英雄山、走英雄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农家游线路,带动山下东西水村的“农家院一条街”成为当地旅游服务的特色品牌,积极助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小标题)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红色基因传承
保定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史的真实写照,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3处国家级和多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保定市通过日常馆内讲解、讲解员进学校(社区、乡镇)宣讲、流动图片展览、云上培训、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取得显著成效。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据该馆外宣部主任仇瑞雪介绍,今年国庆节期间纪念馆7天接待游客5万人次。日常开展的晋察冀精神宣讲报告会,“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走基层、进校园活动,自年至今累计覆盖多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