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2日,46岁的隆裕太后在紫禁城长春宫病逝。她以21岁的大龄嫁给光绪帝,从未得到过宠爱,最糟糕的是大清在她手里覆灭。说她是有清一代最为悲情的皇后(太后),应该不为过。
弥留之际,隆裕太后的境况特别凄凉。她似乎并没有在乎自己的生死,而是对9岁的小皇帝溥仪念念不忘。
隆裕太后在御花园。当时的媒体记述道:“清帝侍于病床之前,隆裕呻吟垂涕向清帝曰:‘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又曰:‘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吾别汝之期至矣。’说毕即溘然而逝,凄凉悲惨,闻者无不伤心。”
这样的情景,确实让人伤感落泪。
隆裕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紫禁城内一时无主,立即陷入混乱。很多太监趁机盗运宝物出宫。一夜之间,被盗物品价值预计超过10万银元。到了5天之后的27日早晨,仍有人通过西华门搬运物品。
运送隆裕太后梓宫的灵车。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进宫维持秩序,但有禁无止,根本弹压不住那些躁动的太监宫女。后来他放出话来,说大总统袁世凯已派段芝贵带兵入宫,对于盗窃作乱之人将逮捕法办,这才产生了一些威慑效果。禁卫军也拘拿了几十个偷窃宫内物品的人,太监宫女有所收敛,秩序终于稳定下来。
民国政府签订有优待清皇室的协议,袁世凯决定国葬隆裕太后,个人掏腰包送奠仪一万元,并以国务总理赵秉钧为代表前往致祭。
设在太和殿的隆裕太后灵堂。同时,袁世凯发布命令:自2月22日至3月20日,全国军人和官员持丧27天,不公宴不作乐,文官于左臂、军人于佩刀柄端缠黑纱。所有政府机关降半旗。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
应该说,隆裕太后享受了她应有的哀荣。
国民哀悼会的发起者、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发表公启说:“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
以尧舜比之隆裕,其赞美之意无与伦比。当时社会各界对隆裕太后的评价基本与吴景濂一致。
国民哀悼会时的情景。不过,在丧葬费这方面,无论是皇室还是民国政府都非常为难。袁世凯要求丧葬礼节一律从优,经测算,包括修建陵墓在内大概需要一千万元。
当时民国政府已经揭不开锅,正在跟列强谈借外债事宜,一千万元肯定拿不出来。而皇室也捉襟见肘,原本的税收和来自各地的进贡自然是没有了,民国政府承诺每年万元的优待费仍然处于拖欠状态。
后来,袁世凯令财政部设法筹措了二百万元,足以完成风光体面的丧葬礼仪。
隆裕太后梓宫运往清西陵。4月3日,隆裕太后的金棺运往清西陵“暂厝”(崇陵尚未修好)。奉移时,由民国政府的仪仗队、军乐队前引,传统的满族执事随后。梓宫用的是96人“皇杠”,一直抬至前门火车站,用慈禧太后曾经使用的专列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
当年12月,崇陵竣工,隆裕太后与光绪帝一起入陵安葬。
参考资料:宋玉红《中国末代皇后隆裕丧葬礼仪》,冯佳《“国”与“君”——政治文化视角下的隆裕太后葬礼》,年《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