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乾隆年间的奇葩事,揭露皇帝的真面目,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现在荧幕上频频上演的清宫剧,其中出场率最高的就属清高宗乾隆,他仁爱宽容英明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是历史上乾隆的形象却完全相反,他是一位阴险厚黑的政治家,一个千方百计让大清王朝千秋万代的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个典型的故事在控诉着乾隆的“恶行”!

一、无辜的花甲老人惨遭凌迟

乾隆45年(公元年),广西布政使朱椿(chūn)乘轿出城游玩,被一位老者拦住了。朱椿以为是平民有冤情,用这种方式来告状,仔细一问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老人名叫吴英,六十出头的年纪,须发花白,一身青衫,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模样。老人递上一本自己写的“策书”,想要给官府提点意见。根据老人所言,自己是个秀才,读了一辈子书也没能有什么成就,只想在临死之前为国家做点贡献。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周围百姓的诉求,理性地分析之后,写出这本书,希望官府能够采纳并救民于水火。

一开始,朱椿看到书上端楷细书,字迹工整,逻辑合理,层次分明,心里觉得这本书确实有利于社稷。可是,看着看着他觉得不对劲了,突然他脸色一变,喝令左右,把吴英老人抓起来。老人非常纳闷,觉得自己非常无辜啊。朱椿说: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朱椿难以评判,于是就把这本书上交给自己的领导广西巡抚姚成烈。姚成烈看了这本书也非常讶异,觉得自己也没办法决断,还是交给英明神武的皇帝审理吧。

于是,这本书就辗转交到了乾隆跟前。乾隆看到这本书之后,勃然大怒,非常重视这件案子,马上召集大学士商量案情。之所以乾隆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有以下两个原因:

1、书中请求求减免钱粮、救济贫民、多种粮食,这些都是国家大事,一个普通百姓哪里有资格议论这些?所以判了他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

2、书中两次提到“弘”这个字,没有回避当朝乾隆皇帝的名讳“弘历”,这是大逆不道的罪过。

最后,乾隆得出终审判决,吴英犯大逆之罪,判处凌迟处死。一个仗义执言的老人竟然落得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这是什么世道啊。乾隆处理还不仅于此,他把吴英的儿子们判处斩立决,其余男性家属判处斩监候,女性家属判给王贵家族为奴。

从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乾隆的这个决策实在是太荒唐了,但实际上乾隆的这个做法另有深意。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暂且不表,先看看下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

二、追求爱情的浪漫青年冯起炎的悲惨结局

乾隆41年(公元年),乾隆前去拜访清西陵的路上,一个年轻人挡在了御驾的前面。皇帝非常生气,竟然敢阻拦御驾,干扰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非常严厉地处罚他。但是乾隆不能够直接做这么绝,至少得问一问这个年轻人是来干啥的。不说还好,一说可把乾隆逗乐了。

这年轻人名叫冯起炎,是个普通的秀才,三十一岁的年纪了,还没娶老婆,他看上了自己三姨妈和五姨妈家的女儿。可是自己没房没存款,姨妈不肯把女儿嫁给自己,于是他想着自己还有些才华,不如献一本书给当朝皇帝,受到皇帝的青睐之后,就可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乾隆听冯起炎说完,心里顿时感觉好笑。乾隆自己也是个情种,也有点欣赏这个为了爱情不懈努力的浪漫青年,可是他不能这么做。

乾隆下令,把冯起炎先关押起来,然后再行处置。监狱中,冯起炎还在想着皇帝给自己说媒的那点事,他就写了一段经文给皇帝:

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忭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

大抵意思就是:皇上啊,您派一个人骑一匹马,到临邑这个地方去帮我说亲,这件事要是成功了,我毕生的心愿就了结了。

乾隆自继位以来被各种烦心琐事困扰,但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事儿,也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趣的人,他后来还曾经与外国人谈起这桩趣事。虽然感觉有趣,但是乾隆可不准备帮这个忙,毕竟皇帝可不能被当成成一个媒婆啊。

这次乾隆并没有大开杀戒,只是给冯起炎定个罪名叫做痴心迷惘,把这个搞笑的年轻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其实啊,发配宁古塔也是个生不如死的处罚。

三、一个行事疯癫之人为何惨遭灭族

乾隆十八年(年),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来到山东名门望族孔府门前。孔府问他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这个年轻人说自己是浙江的读书人,名叫丁文彬,来到这里是为迎娶孔府的两个女儿,这是在梦中得到了上帝的旨意。孔府的人听完感觉很好笑,想要把他赶走,但是这个丁文彬还很执着,迟迟不肯离去,还口口声称自己是皇帝。

听到这句话,孔府的人害怕了,这是个疯子啊,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要是被人知道了,可了不得啊。于是孔府把这个丁文彬送到了官府。

经官府的审问,丁文彬疯癫的言行让山东巡抚坚信这就是一个疯子,但是怎么处理这个人呢?巡抚犯难了,于是他写奏折报告给京城的乾隆皇帝。

乾隆看到这么个奇葩的事,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毕竟杀一个神经病也没啥意思。他派人问起这丁文彬身体状况如何,巡抚报告说,因为我动用了刑具,现在丁文兵身体很差,怕是活不久了。

这时,乾隆马上拍板,凌迟处死,立即执行。不用走正常程序审理了,太浪费时间,怕是等审理结束,丁文彬都已经死在狱中,完全起不到警示作用。即使是一个被公认的疯子,还是被乾隆给无情的杀害了,动用的还是凌迟之刑。据说,在丁文彬被千刀万剐的时候,口里还在嘟囔着自己是皇帝。

毫无疑问丁文彬就是一个疯子,可是乾隆皇帝可不管这一点,处理起来丝毫不留情面。丁文彬父母早亡,依靠哥哥嫂嫂长大的,读过几年书,他的那些疯癫之语,哥哥嫂嫂毫不知情,但是丁文彬的哥哥一家也全部被判斩监候。

做出这样的事,不禁让人怀疑,疯了的到底是丁文彬还是乾隆?

看完以上三个故事,你还会觉得乾隆是一个善良敦厚的皇帝吗?

的确,乾隆有仁慈的一面。在弘历还是皇子的时候,宫里的阿猫阿狗的死都会让这个四阿哥伤心半天,后来成为皇帝之后,看到灾区传来的噩耗,乾隆也常常会流下伤心的眼泪。那为什么乾隆会做出上述这些事来呢?因为在面对大清的万世基业的问题上,区区的仁慈之心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朝的文字狱非常盛行,其中乾隆时期最多,康熙和雍正年间一共只有40多起,而乾隆年间却有多起之多。以上的三个故事历史学家们都统一归为文字狱事件。

仔细分析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事件之后,会发现乾隆年间的文字狱事件针对的是普通百姓,也就是社会的最底层。据统计,乾隆时期的文字狱的主犯中,40多起是秀才,50多起是普通百姓,而康乾时期为数不多的文字狱针对的都是社会上层的达官显贵。

那为什么乾隆单单要对普通百姓下手呢?

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乾隆主观上认为朝堂之上已经不存在能够左右自己意志的权臣,真正能影响到自己统治的人在百姓中,要想让百姓不闹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恐怖,文字狱就是一个“好办法”!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乾隆熟读史书,他明白对自己统治威胁最大的就是民间那些落魄的读书人,他们有出人头地的动机,有鼓动人心的能力,有制造势力的机会,比如唐朝时期的落第书生黄巢。所以他要采用手段压制住这些人,来维护大清朝的统治,以求大清王朝千秋万代。

浅析乾隆

乾隆中后期,朝野之上朋党已经不存在,但朝局还是动荡,乾隆皇帝思索问题出在哪儿,最终他把核心归咎于下层百姓。这就是帝王心术,他考虑的是整个国家,考虑的是如何低成本高效解决问题。

后来的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证明了乾隆的做法是错误的,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一下乾隆的统治吧,一个是防不胜防,一个是盛极必衰。

乾隆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一生励精图治,从未懈怠过一天,但是最后大清还是从他统治时期开始衰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出发点错了,他从内心里把百姓当作了敌人,这可能和满汉两个民族的矛盾有关系吧!

评价乾隆如此作为的理由,用这个短语再合适不过了:权力的疯狂与恐惧

浅薄之见,与君共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