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陵的规制相似,祖陵会有一条总神道,子孙的陵墓会连或不连到这条总神道上。
已经去过的神道有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排列的石像生有12对石兽和石翁仲4对,石像生均体量巨大。明孝陵神道在秋天景色如画。十三陵的祖陵为朱棣长陵,总神道直接通向长陵。朱棣向其老爸学习,神道上的石像生也多且大,排队伍最前面的“动物组”有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这六种动物,每种各四个,两卧两立。排队伍后面的“人物组”分别为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都是站立状。十三陵总神道也是气势恢宏。
与这两处相比,清西陵的总神道就算中规中矩。石牌坊、大红门、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风门、三路三孔桥该有的都有。其中石像生只有文臣、武将、马、大象、狮子等五对,感觉比起明孝陵和十三陵缩水了很多。
雍正大概非常喜欢牌楼,在他的潜邸,如今的雍和宫,可以看到品字形三座木质牌楼。雍正大概非常喜欢这种布局,在陵墓也用了品字形的三座牌楼,只是材质改成了石质。这也是其他陵寝里没有的。
经常出门旅行,不会带太多行李,经常就是一个背包。为了轻装,不必要的东西一概不带。就比如雨伞,这东西并不常用。但为了以防万一,行李包里会放两件一次性雨衣,这东西便宜而轻便,不占地方。这次清西陵之旅,按计划从泰陵反向走总神道,然后去路边拦回易县汽车站的车。刚踏上总神道,雨就落下了,而且越来越大。虽然预先准备了雨衣,但也变得非常狼狈:神道上基本无处可藏,除了圣德神功碑亭和大红门可以避避,其余都是旷野,任“雨打风吹”;雨太大了,雨水随着雨衣底边全都滴在裤腿上,鞋子也全湿了。“恶果”在半晚全都显现出来,入秋的小凉风一吹,止不住地颤抖,“取暖靠抖”!
雨中走完清西陵总神道,多少有些狼狈。
反向走的清西陵总神道,从泰陵出发往公路方向。踏上神道的第一个建筑三孔桥
龙风门,神道上门式建筑之一,为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周身用黄绿琉璃构件嵌面,壁心画面是鸳鸯荷花图案。
神道蜿蜒曲折,用条石铺路
清西陵总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只有五对,分别是文臣、武将、马、大象、狮子。
当天有不少来这里写生的学生,都被浇跑了
清西陵的石像生就算中规中矩,不多
圣德神功碑楼正在维修
七孔石拱桥,坐落在大碑楼与石像生之间,是陵区所有桥梁中唯一的一座七孔桥,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桥梁。
架子搭得像刺猬
圣德神功碑楼里并排的两个大龟腚
圣德神功碑楼,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俗称大碑楼
楼内有两统高大的品屃驮石碑,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从大红门出来看到的正面的牌坊
大红门是清西陵总门户
石牌坊为高大的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
坐落在大红门前的三架巍峨高大的石牌坊,为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三架石牌坊坐落在大红门前的宽阔的广场上,一架面南、两架各朝东西,成品字形排列,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
雍正大概非常喜欢牌坊,而且喜欢牌坊的这种布局。在他居住的潜邸,如今的雍和宫也可以看见品字形三架牌坊,那是木质的。
三架石牌坊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
雨,一直在下
大红门前的五孔桥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半解之在紫禁城中做只大象也不容易
这里是北京之难得一见的明代金丝楠木大殿
故宫半解之御花园中最尽职的神兽,它保护的殿宇一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