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虚实及史迹考之三十三

北京手足癣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见30回]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遂按剑坐于堂上。

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顾谓众官曰:“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丧,吾不能不为流涕也!”众皆叹息。操以金帛粮米赐绍妻刘氏。乃下令曰:“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一面写表申朝;操自领冀州牧[1]。

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攸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操曰:“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2]。乃令人遍访冀州贤士。冀民曰:“骑都尉崔琰,字季珪[见68回],清河东武城人也。数曾献计于袁绍,绍不从,因此托疾在家。”操即召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因谓曰:“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操已定冀州,使人探袁谭消息。时谭引兵劫掠甘陵[3]、安平[4]、渤海、河间等处,闻袁尚败走中山,乃统军攻之。尚无心战斗,径奔幽州投袁熙。谭尽降其众,欲复图冀州。操使人召之,谭不至。操大怒,驰书绝其婚,自统大军征之,直抵平原。谭闻操自统军来,遣人求救于刘表。表请玄德商议。玄德曰:“今操已破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不久必为操擒,救之无益;况操常有窥荆襄之意,我只养兵自守,未可妄动。”表曰:“然则何以谢之?”玄德曰:“可作书与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之。”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遗谭。书略曰:

君子违难,不适仇国。日前闻君屈膝降曹,则是忘先人之仇,弃手足之谊,而遗同盟之耻矣。若冀州不弟,当降心相从。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又与袁尚书曰:

“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君当先除曹操,以率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谭得表书,知表无发兵之意[5],又自料不能敌操,遂弃平原,走保南皮[6]。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袁谭引兵出城,与曹军相敌。两阵对圆,操出马以鞭指谭而骂曰:“吾厚待汝,汝何生异心?”谭曰:“汝犯吾境界,夺吾城池,赖吾妻子,反说我有异心耶!”操大怒,使徐晃出马。谭使彭安接战。两马相交,不数合,晃斩彭安于马下[7]。谭军败走,退入南皮。操遣军四面围住。谭着慌,使辛评见操约降。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汝弟辛毗,吾已重用,汝亦留此可也。”评曰:“丞相差矣。某闻主贵臣荣,主忧臣辱。某久事袁氏,岂可背之!”操知其不可留,乃遣回。评回见谭,言操不准投降。谭叱曰:“汝弟现事曹操,汝怀二心耶?”评闻言,气满填胸,昏绝于地。谭令扶出,须臾而死[8]。谭亦悔之。郭图谓谭曰:“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谭从其言。

当夜尽驱南皮百姓,皆执刀枪听令。次日平明,大开四门,军在后,驱百姓在前,喊声大举,一齐拥出,直抵曹寨。两军混战,自辰至午,胜负未分,杀人遍地。操见未获全胜,弃马上山,亲自击鼓。将士见之,奋力向前,谭军大败。百姓被杀者无数。曹洪奋威突阵,正迎袁谭,举刀乱砍,谭竟被曹洪杀于阵中[9]。郭图见阵大乱,急驰入城中。乐进望见,拈弓搭箭,射下城壕,人马俱陷[10]。操引兵入南皮,安抚百姓。忽有一彪军来到,乃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均见48回]也。操自引军迎之。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操封为列侯。又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

下令将袁谭首级号令,敢有哭者斩。头挂北门外。一人布冠衰衣,哭于头下。左右拿来见操。操问之,乃青州别驾王修也,因谏袁谭被逐,今知谭死,故来哭之。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知之。”操曰:“汝不怕死耶?”修曰:“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谭尸,受戮无恨。”操曰:“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遂命收葬谭尸,礼修为上宾,以为司金中郎将。因问之曰:“今袁尚已投袁熙,取之当用何策?”修不答[11]。操曰:“忠臣也。”问郭嘉,嘉曰:“可使袁氏降将焦触、张南等自攻之。”操用其言,随差焦触、张南、吕旷、吕翔、马延、张顗,各引本部兵,分三路进攻幽州;一面使李典、乐进会合张燕,打并州,攻高干。

且说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乃弃城引兵,星夜奔辽西[12]投乌桓[13]去了。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乌桓触先言曰:“吾知曹丞相当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斩。”依次歃血,循至别驾韩珩。珩乃掷剑于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缺矣!若北面而降操,吾不为也!”众皆失色。乌桓触曰:“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韩珩既有志如此,听其自便。”推珩而出[14]。乌桓触乃出城迎接三路军马,径来降操。操大喜,加为镇北将军[15]。

忽探马来报:“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壶关口[16],不能下。”操自勒兵前往。三将接着,说干拒关难击。操集众将共议破干之计。荀攸曰:“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操然之。唤降将吕旷、吕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吕旷等引军数十,直抵关下,叫曰:“吾等原系袁氏旧将,不得已而降曹。曹操为人诡谲,薄待吾等;吾今还扶旧主。可疾开关相纳。”高干未信,只教二将自上关说话。二将卸甲弃马而入,谓干曰:“曹军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等愿当先。”干喜,从其言,是夜教二吕当先,引万余军前去。将至曹寨,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高干知是中计,急回壶关城,乐进、李典已夺了关。高干夺路走脱,往投单于[17]。操领兵拒住关口,使人追袭高干。干到单于界,正迎北番左贤王[18]。干下马拜伏于地,言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左贤王曰:“吾与曹操无仇,岂有侵我土地?汝欲使我结怨于曹氏耶!”叱退高干。干寻思无路,只得去投刘表。行至上洛,被都尉王琰所杀,将头解送曹操[19]。曹封琰为列侯[20]。

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操曰:“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但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嘉曰:“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操曰:“吾见北地崎岖,意欲回军,若何?”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

遂留郭嘉于易州[21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22]越白檀[23]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24],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田畴引张辽前至白狼山[25],正遇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操。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操谓张辽曰:“敌兵不整,便可击之。”乃以麾授辽。辽引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大乱。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26]。袁熙、袁尚引数千骑投辽东去了。操收军入柳城,封田畴为柳亭侯,以守柳城。畴涕泣曰:“某负义逃窜之人耳,蒙厚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寨以邀赏禄哉!死不敢受侯爵。”操义之,乃拜畴为议郎[27]。操抚慰单于人等,收得骏马万匹,即日回兵。时天气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粮,杀马为食,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操回至易州,重赏先曾谏者;因谓众将曰:“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嘉之左右,将嘉临死所封之书呈上曰:“郭公临亡,亲笔书此,嘱曰:‘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操拆书视之,点头嗟叹。诸人皆不知其意。次日,夏侯惇引众人禀曰:“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操笑曰:“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皆不肯信。

却说袁熙、袁尚引数千骑奔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本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之子也。当日知袁熙、袁尚来投,遂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恭[曰:“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

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不一日,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相见礼毕,命坐。时天气严寒,尚见床榻上无茵褥,谓康曰:“愿铺坐席。”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尚大惊。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拥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28-29]。时操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惇、张辽入禀曰:“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生心。”操曰:“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众皆暗笑。忽报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30]。众官问曰:“何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书以示之。书略曰: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众皆踊跃称善。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亡年三十八岁,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后人有诗赞曰: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操领兵还冀州,使人先扶郭嘉灵柩于许都安葬[31]。

程昱等请曰:“北方既定,今还许都,可早建下江南之策。”操笑曰:“吾有此志久矣。诸君所言,正合吾意。”是夜宿于冀州城东角楼上,凭栏仰观天文。时荀攸在侧,操指曰:“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攸曰:“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正看间,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攸曰:“此必有宝于地下”。操下楼令人随光掘之。正是: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宝旋从北地生。不知所得何物,且听下文分解。

考注:

[1]袁绍与曹操自少在京城相交,破翼州曾去袁绍墓前祭奠。事见《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等。

[2]许攸,字子远,东汉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人(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年少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中平元年,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人周旌等谋废汉灵帝刘宏,改立合肥侯(失名)为帝,邀曹操加入被拒。事败后王芬畏罪自杀,许攸逃亡。袁绍从京城出逃处冀州,许攸与逢纪也至冀州并成袁绍谋士,后在袁绍准备攻打许都曹操时与田丰、荀谌三人被袁绍任为谋主。官渡之战背袁投曹,为曹操设计偷袭粮屯乌巢,使袁绍大败于官渡。后随曹操平定冀州,恃功轻慢曹操,被曹操收而杀之,非为许褚所杀。演义第七回出场,事见《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载:“绍遂领冀州牧,...绍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及南阳许攸、逢纪、颍川荀谌皆为谋主。”、《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传》载:“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裴松之注《三国志·袁绍传》引《曹瞒传》载:“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及引《魏略》载:“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其墓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尚集镇岗朱村。

[3]甘陵,古县名,东汉属冀州刺史部清河国。甘陵也是清河王刘庆与其姬妾、东汉第六位皇帝安帝刘祜生母孝德皇后左小娥之墓。公元年,汉安帝因孝德皇后葬于厝县,改厝县为甘陵县,并移清河国都于甘陵。三国曹魏时为清河郡治所,其故城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辛集乡冢子村汉墓南侧。

[4]安平,古县名。原属冀州刺史部安平国。中平元年春黄巾之乱时,安平王刘续被黄巾军张角俘虏,关押于广宗县,后为朝廷用赎金保回,并恢复其封国。同年九月以“大逆不道”罪名被诛杀,安平国也被废,安平县改属冀州刺史部博陵郡,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

安平县汉·圣姑庙

[5]史料均未有记载袁谭被曹操攻时曾向刘表求救,但《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袁绍传》有载::“刘表以书谏谭”,并附完整书信,内容与演义所述书信不同;刘表“又与尚书谏之,并不从。”,该《后汉书·袁绍传》中又引《魏氏春秋》中载刘表写与尚书信,并注明“二书并见《王粲集》。”

[6]南皮,古县名。东汉时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汉安帝刘祜延光元年(公元年),迁勃海郡府于南皮。三国时,南皮县属魏国,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古南皮县城遗址

[7]袁谭属将彭安,为演义虚构人物。

[8]辛评,字仲治,辛毗之兄,东汉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原为冀州牧韩馥属下,袁绍诈取冀州后转辅袁绍。在袁绍死后与郭图欲立其长子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建安九年,曹操攻邺城,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之侄东门守将审荣引兵入城,审配愤恨辛毗等人败坏袁氏家业,怒将辛评全家杀害,但其结局无记载,其死为演义虚构。演义第七回出场,事见《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载:“会董卓入关,绍还军延津,使外甥陈留高幹及馥所亲颍川辛评、荀谌、郭图等说馥...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赵忠故舍,遣子送印绶以让绍。”,及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传》引《先贤行状》载:“初,谭之去,皆呼辛毗、郭图家得出,而辛评家独被收。及配兄子开城门内兵,时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太祖兵入,忿辛、郭坏败冀州,乃遣人驰诣邺狱,指杀仲治家。是时,辛毗在军,闻门开,驰走诣狱,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等。

[9]袁谭,字显思,东汉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汝阳县(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翼州牧袁绍长子,袁绍亡兄袁基继子,青州都督。建安五年,引领兵败徐州刘备的见于袁绍,同年随袁绍参加官渡之战。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后,审配等拥立三弟袁尚为继承人,因不能继位,自号车骑将军,兵进驻黎阳。后与袁尚矛盾激发,联合曹操攻打袁尚。曹操为其子曹整娶其女为妇,封其为青州刺史。袁尚败走投靠袁熙后,并袁尚部众,屯龙凑。曹操知此后,将其女儿归还。建安九年十二月,曹操对其征讨,连夜逃往南皮。建安十年正月,兵败为曹纯麾下虎豹骑兵所杀,而非演义所述曹洪。墓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南皮镇李保民村。演义第二十四回登场,事见《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袁绍传》载:“绍有三子:谭字显思,熙字显雍,尚字显甫。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数称于绍,绍亦奇其姿容,欲使传嗣。乃以谭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公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尚败,还中山。谭攻之,尚奔故安,遂并其众。公遗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女还,然后进军。谭惧,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诸县。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等。

[10]郭图,字公则,东汉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初为颍川郡太守阴修属下,掌官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计吏),后袁绍帐下谋士。曾劝袁绍迎汉献帝都都邺城,参加官渡之战,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公元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其妻子儿女也被戮。演义第二十二回登场,事见《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载:“南阳阴脩为颍川太守,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锺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祐、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国朝。”,《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传》载:“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及《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载:“十二月,曹操讨谭,军其门。谭夜遁走南皮,临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之。谭欲出战,军未合而破。...于是斩郭图等,戮其妻子。”

[11]王修,《三国志》作为“王脩”,字叔治,东汉青州刺史部北海国营陵县(西汉置县,治营丘城,今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马宋镇古城村)人,以孝母闻乡里。初为北海太守孔融主簿,任高密县令,慑服地方豪强,后举孝廉。袁谭为青州都督时辟为治中从事;袁绍任为即墨县令,后复为袁谭莂驾。袁绍死后多次以“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劝袁谭与袁尚不以为恶。曹操攻南皮袁谭,其在乐安运粮,闻之即率所领之病和随从赶赴,至高密时闻袁谭已死,大哭,求曹操以收葬袁谭之尸。曹操至其家,见“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后曹操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魏建国后,任大司农郎中令。病卒后,其子王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事见《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王脩传》等。

[12]辽西,古郡名。秦汉设辽西郡,属幽州刺史部,地域为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省西部以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俯瞰辽西

[13]乌桓,古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称“乌丸”。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公元前三世纪末迁至乌桓山,后以山名为族号;公元四十九年,又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等郡,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建安十二年(公元年),其最后一任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曹操部将张辽斩杀,部落自此散落,分别被汉族、鲜卑族、铁勒族等同化。见《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张辽传》载:“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等。

[14]韩珩,东汉幽州刺史部代郡人,袁绍部将,官至幽州别驾。注见《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传》载:“太祖高韩珩节,屡辟不至,卒於家。”,及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载:“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丧父母,奉养兄姊,宗族称孝悌焉。”。

[15]幽州刺史乌桓触,为演义虚构人物。

曹操征乌恒

[16]壶关口,古关名。汉代在此置关,关设在并州刺史部上党郡壶关县境内壶关山,壶山两峰夹峙而中虚,壮如壶口,为天然军事要地。古关址在今长治市壶关县老顶山镇壶口村。

壶山口

[17]单于,汉时匈奴首领称谓。

[18]左贤王,匈奴贵族封号,在匈奴诸王侯中地位最高。

[19]高干,东汉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字元才,袁绍之甥。初平二年,与荀谌游等说韩馥,让冀州牧与袁绍。袁绍领冀州牧时任其为并州牧。袁绍病死后,袁谭、袁尚与曹操大战于黎阳,其与郭援略取平阳,被钟繇率关中诸将所败,郭援被斩。后败走中山,不能迎袁尚并力观变,而降于曹操,被命为并州刺史。后复反叛,固守壶关,曹操亲征,高干留别将守城,自诣匈奴求救,被匈奴呼厨泉单于拒绝,复奔荆州牧刘表,途经司隶校尉部弘农郡上洛县(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被上洛都尉王琰被捕杀。演义第三十一回登场,事见《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初,袁绍以甥高幹领并州牧,公之拔邺,幹降,遂以为刺史。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遣乐进、李典击之,幹还守壶关城。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幹。幹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单于,单于不受。公围壶关三月,拔之。幹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等。

[20]史有王琰此人,弘农郡上洛县都尉。建安十一年,捕杀背叛高干被曹操封为侯爵。事见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引《典略》载:“上洛都尉王琰获高幹,以功封侯;”。

[21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别称。秦置,东汉属幽州刺史部广阳郡。西汉属涿郡。东汉属河间国。三国魏改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易县全景

清西陵-易县永宁山下

[22]卢龙口,即卢龙山口。卢龙山自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岭起,蜿蜒长城内外,直至山海关北。

卢龙山

卢龙古城

[23]白檀,山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二十里。西汉因山名置白檀县,属幽州刺史部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东北小城子,东汉时废。

[24]柳城,古县名。西汉置柳城县,属辽西郡。故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

古柳城遗址文保碑

[25]白狼山,古山名。又称白鹿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

[26]蹋顿,史有此人,东汉末年辽西乌桓首领名。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在柳城白狼山大破乌桓、袁尚、袁熙之军,蹋顿为曹操大将张辽斩杀。

乌桓骑兵战曹军

[27]田畴,右北平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人,初为幽州牧刘虞从事,奉使京城,诏拜骑都尉,不受;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皆辟不就。回乡后刘虞已被公孙瓒所害,拜谒祭扫坟墓后率族隐居。建安十二年(公元年)曹操北征乌恒,其为向导大破蹋顿单于,论功行封畴亭侯,邑五百户,拒受。后率家属及族人三百多户至邺县居住。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仍拒受功封,后才拜为议郎,非在征乌恒之时。四十六岁时病亡,子又早死。魏文帝曹丕高其德义,赐其从孙田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田续即司马昭讨伐蜀汉时镇西护军者。事见《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田畴传》等。

[28]袁熙,袁绍次子。翼州牧袁绍打败幽州刺史公孙瓒后令其为幽州刺史。其父死后未参与两兄弟袁谭、袁尚争权。后于败于曹操后的袁尚合兵一起,因为背叛的属下部将焦触、张南所攻而逃往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恒,蹋顿单于被斩与袁尚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后与袁尚同时被公孙康所杀。演义三十一回出场,事见《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传》载:“尚、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等。

[29]袁尚,袁绍第三子。在袁绍去世后承继袁绍官职与爵位,长兄袁谭自号车骑将军,不听荆州牧刘表所劝,兄弟间兵戈相向。建安八年,曹操攻黎阳,大败其与袁谭。焦触、张南叛变后,其与袁熙投辽西乌恒首领蹋顿,建安十二年,曹操斩蹋顿平定乌恒,后二人带几千亲兵投辽东太守公孙康,被公孙康所杀,首级被送往曹操之处。演义第三十三回出场,事见《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袁绍传》载:“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等。

[30]公孙康,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子,东汉幽州刺史部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人。建安九年,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斩杀袁绍二子袁熙、袁尚,被曹操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建安十四年,破朝鲜半岛高句丽王国,设置带方郡。死后因二子公孙晃、公孙渊年幼,由其弟公孙恭继任。魏文帝曹丕称帝后被追赠为大司马。事见《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度传》载:“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康斩送尚首。语在武纪。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康死,子晃、渊等皆小,众立恭为辽东太守。文帝践阼,遣使即拜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追赠康大司马。”等。

[31]郭嘉,字奉孝,东汉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人,曹操帐下谋士。少年时已远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后北去见袁绍,发现袁绍难成大业而离开赋闲在家六年。建安元年,经好友荀彧引荐给曹操,被任为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征战出谋献策。建安九年,被封为洧阳亭侯。建安十二年,曹操根据其计平定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三十八岁病逝,被谥为贞侯,其子郭奕嗣。史书上称其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演义第十一回登场,事见《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郭嘉传》等。

安徽繁昌潘绪正

二0二0年六月十三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