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2位皇帝和29位皇后,这里面在生前就戴上皇后桂冠的只有16人。
她们是乾隆帝的富察氏、乌拉那拉氏,还有孝端皇后、废后、孝惠皇后、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敬皇后、孝淑皇后、孝和皇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孝贞皇后、孝哲皇后、孝定皇后。
孝端皇后,孝穆皇后,孝淑皇后,孝德皇后
清朝皇后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的皇后,是登基之前在潜邸娶的嫡福晋,皇帝继位后,她们无可非议的就成为了中宫皇后。
除了乾隆帝,其他在登基前已成婚的分别是雍正帝、嘉庆帝和道光帝。他们即位以后,无一例外地都将自己地嫡福晋册立为皇后,前提是嫡福晋还活着的皇后有:雍正帝的孝敬皇后、嘉庆帝的孝淑皇后。如果继位时嫡福晋已死,那就追封为皇后。
第二类的皇后,是皇帝在登基之前在潜邸的继福晋。这类是第一类的同理类推,嫡福晋没那个福分早死了,又封了个继福晋,登基后继福晋顺理成章便是皇后。道光帝的第二任继福晋佟佳氏就是这样当上皇后的。
第三类就是大婚娶来的皇后,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没有成年,等到他们成年了才能娶妻,这叫“皇帝大婚”,其他情况都不能叫大婚。
与皇帝大婚后的女子便是皇后,天经地义。比如康熙帝的孝诚皇后,同治帝的孝哲皇后,光绪帝的孝定皇后就是这样当上皇后的。
第四类的皇后是属于过后追封的,她们是皇帝的生母,先皇活着的时候没有坐上皇后。后来母凭子贵,儿子当皇帝了,把母亲追封为皇后也是常理。
比如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还有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皇太极的原配皇后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端文皇后画像
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公元年5月31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她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原配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母亲是科尔沁部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她还是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嫁给皇太极为嫡妻
孝端皇后和皇太极画像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年四月,16岁的哲哲远嫁给22岁的皇太极为妻。在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哲哲成为大福晋
孝端文皇后画像
天命十年公元年,哲哲年仅13岁的侄女“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
庄妃(布木布泰)画像
天命十一年公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大福晋就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的管束。
清初的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哲哲之所以能受到皇太极的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
天聪元年公元年,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多次从科尔沁来到盛京,皇太极都以大礼相待。大福晋哲哲先后为皇太极生下的是三个女儿。
大福晋“哲哲”无子,连生三女
后金天命十年公元年八月,大福晋“哲哲”生下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后金天聪二年公元年七月,大福晋“哲哲”生下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后金天聪八年公元年八月,大福晋“哲哲”生下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中宫大福晋“哲哲”晋升为中宫皇后
孝端文皇后是清朝的开国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画像
天聪六年公元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的旧制,开始“南面独坐”。并册封后宫里的众位福晋,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
她的侄女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当时还没有东西宫福晋的形式,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哲哲大福晋。
孝端文皇后和皇太极画像
崇德元年公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汗”号为皇帝,大福晋哲哲则被封为中宫皇后,居住在中宫清宁宫里,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国母皇后。
在皇后的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予了哲哲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
哲哲皇后册文如下: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曰。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亲近福晋赞襄朝政,坐立成双,同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之制。信守三纲五当,系古圣汗等所定大典。
今我正大位,当效古圣汗所定之大典。又蒙天佑,得过福晋,系蒙古科尔泌部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天下妇人效法。勿违我之至意。
皇太极封赠皇后哲哲的父母
和硕福亲王与和硕福妃
由于皇后的崇高地位,她的亲族也受到了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大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优厚。
崇德二年公元年,哲哲的生母科尔沁大妃来朝设宴,皇太极后来对科尔沁家族进行封赠,追封其父亲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封其母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皇太极派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前往科尔沁,赐《诰命》和银印以及其它赏赐,并为和硕福王立碑。
在皇太极统治的17年期间里,皇后哲哲主持内宫事务,使得皇太极十分的满意。每次遇到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公主出嫁,都是由皇后哲哲率领众妃们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
皇太极驾崩,两宫太后并尊
哲哲被顺治帝尊为母后皇太后
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公元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清宁宫驾崩,走完了自己南征北战的戎马人生。顺治帝福临六岁即位后,皇后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布木布泰被尊为昭圣皇太后。顺治元年九月,两宫太后跟随顺治帝一起迎至北京后,都居住在北京紫禁城里安享晚年。
母后皇太后“哲哲”去世,享年51岁
孝端文皇后与皇太极合葬昭陵
孝端文皇后和皇太极画像
顺治六年公元年四月十七日,母后皇太后“哲哲”病逝,享年51岁。顺治皇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恭奉她的梓棺在宫中正殿,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都穿上了丧服,男摘冠缨,女去首饰,以示哀悼。
按照皇太极驾崩时的规格进行了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祭等一系列祭奠礼仪。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皇帝要根据已故帝后生前功德事迹为其恭进庙号、谥号。
母后皇太后哲哲去世的时候,顺治帝为她恭进的谥号为“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简称为孝端文皇后,顺治皇帝还为孝端文皇后撰写了祭文。
皇太极谥宝和谥册
皇太极谥宝
昭陵老照片
昭陵
昭陵
昭陵
昭陵宝顶
顺治七年公元年二月,哲哲的梓棺被运回沈阳,与她的丈夫皇太极合葬在昭陵(沈阳北陵)。
昭陵宝顶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宫佳丽。
后经过雍正帝、乾隆帝累加谥号,全谥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清代帝后的谥号制度
孝端文皇后的谥宝和谥册
孝端文皇后谥册
清朝将前朝的谥法制度加以承袭修改,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规范的谥法制度。谥册、谥宝就是其制度的载体,是皇帝为前代帝后进谥号、庙号时制备的珍贵之物。
每位清代帝后制作谥册的数量不尽相同,但每册均由十页组成,皆用青玉或碧玉制作。因其制作和尊谥的年代不同,从而在形制规格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清朝每位在位的皇帝要为仙逝的列帝列后举行上谥礼和加谥礼,这是帝后大丧的重要仪式,场面之庄重、礼节之繁缛、程序之严格令人震撼不已。
谥宝
谥宝
孝端文皇后的谥宝为交龙钮,长宽各为12.6厘米,通高10.8厘米,印文为孝端文皇后谥号全称,左为满文本字,右为汉文篆体。
谥册
谥册
孝端文皇后的谥册共十片,每片长28.9厘米,宽13厘米,厚1厘米,首尾两页各刻龙纹,其余五页刻满文,三页刻汉文,每页黄绫包边,黄丝线相系。
嘉庆帝的原配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画像
喜塔拉氏,正白旗满洲人,她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的女儿,嘉庆帝原配皇后,道光帝的生母。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时,喜塔腊氏出生,她比嘉庆帝大42天,生母为和尔敬额二继配王佳氏。
喜塔腊氏的家族背景如何?
成为皇十五子永琰的嫡福晋
嘉庆帝日常画像
早在乾隆六年五月,因原任大学士来保宣力有年,奉旨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三代之后改为公中佐领。
乾隆二十五年喜塔腊氏出生的时候,她的家族已经抬旗二十年了,所以她生下来就是上三旗满洲人,而非包衣。
嘉庆帝画像
喜塔腊氏参加选秀,被乾隆帝看中成为实际上的皇太子妃。乾隆三十九年公元年二月,乾隆帝亲赐喜塔腊氏为皇十五子永琰的嫡福晋,四月二十七日,行皇子大婚礼后,喜塔腊氏正式册封为嫡福晋。
皇十五子画像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年四月三十日子时,嫡福晋喜塔腊氏生下永琰的第二女。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年八月初十日寅时,嫡福晋喜塔腊氏生下永琰的第二子绵宁(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年九月初七日申时,嫡福晋喜塔腊氏生下永琰的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
乾隆五十年公元年七月十四日,嫡福晋喜塔腊氏把已经三个月的一胎小产后,身体也愈发虚弱。
嘉庆帝继位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
喜塔腊氏画像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年,永琰封为嘉亲王,喜塔腊氏成为嘉亲王福晋。
乾隆六十年公元年十月十三日,乾隆帝禅位给皇十五子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改元:嘉庆,史称嘉庆帝。
嘉庆帝
嘉庆元年公元年正月初四日,册立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居住在景仁宫内,同年二月甲辰,追封喜塔腊氏的父亲和尔经额为三等承恩公。
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的诏书内容
嘉庆帝画像
上奉太上皇帝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内容为:抚临万国。先占家吉之贞。表率六宫。宜正坤元之。位遵睢麟之王化。仪辅孚邦。布穜稑于天官。职崇修壸。
孝淑皇后画像
尔皇太子妃喜塔腊氏。祥传渭涘。淑著河洲。珩璜习虞汭之容。褕翟谨周门之则分荣少海。方宠命之司承。佐治内朝。尚徽音之克嗣。庆际十全之岁。肃肃鸡鸣。欢承五福之堂。诜诜螽羽。
兹以皇帝嗣位初元是用立尔为皇后。锡以金册金宝。于戏。绎三朝之宝训敏德兰闱。树九室之芳型。扬辉桂殿钦此兹朕谨遵奉太上皇帝敕旨。举行册立典礼。尚其祗承无斁。
喜塔腊氏病逝,享年38岁
太上皇为其上谥号为孝淑睿皇后
孝淑皇后画像
根据清宫医案的记载,喜塔腊氏原本的身体是较为健康的,但是连续诞下几胎后因为血气渐亏及月信失调,就导致她的身体状况也是极度虚弱。
嘉庆二年公元年二月初七日未时,皇后在景仁宫薨逝,享年38岁。嘉庆帝还宫到吉安所临奠皇后。
嘉庆帝便服画像
嘉庆帝为孝淑皇后御制的悼诗
《大行皇后挽诗》
琴瑟和鸣忽断弦,冬宵夏昼廿三年。
云烟飘渺归冲漠,儿女伶仃忍弃捐。
意外突成今日事,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岁,此恨绵绵万古牵。
《大行皇后移殡吉安所酹酒感赋》
孝淑睿皇后和嘉庆帝画像
吉安凄望路非迢,一别芳徽百世遥。
心绪萦牵情不断,泪珠错落酒同浇。
殡宫移处歌蒿里,华表归来赋大招。
寂寞椒房谁是伴,独听莲漏耐春宵。
孝淑皇后死后的葬礼为什么低调寒酸?
太上皇乾隆帝减杀了皇后的丧仪
二月十四日,由内阁撰拟皇后的谥号进呈钦定。三月初二日由太上皇题准,恭上嗣皇后尊谥,五月,奉太上皇帝命,赐大行皇后喜塔腊氏的谥号为:孝淑皇后。
嘉庆帝画像
嘉庆帝谕内阁:本日皇后薨逝。一切典礼。仰蒙皇父太上皇特降敕旨。加恩照皇后例举行。第思朕日侍圣慈。一切禀承睿训。所有辍朝期内。各衙门章疏及引见等事。仍著照常呈递。王公大臣官员等、虽有素服之例。
但皇后册立甫及一年。母仪未久。且昕夕承欢。诸取吉祥。此七日内。圆明园值日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见人员。俱著常服。惟不挂珠。此礼以义起。天下臣民等、自当共喻朕崇奉皇父孝思。敬谨遵行。副朕专隆尊养至意。
在孝淑睿皇后病逝当天,太上皇乾隆帝便下了敕谕:皇帝嘉庆辍朝七日,穿素服七日,等到孝淑睿皇后的梓宫移到暂安静安庄以后嘉庆帝需要换回常服。大臣们也素服七日,需要剃发但不摘缨。孝淑皇后的葬礼根本就不像是一个皇后该有的葬礼待遇。
太上皇乾隆帝画像
乾隆帝下旨“所有应行典礼,原当照例举行,但皇帝侍奉朕躬,而臣民等亦皆礼统于尊”。
太上皇乾隆帝的意思就是说:孝淑皇后死后的丧仪按理说应当按照惯例来举行,但是皇帝还要侍奉我左右。我已经年老,应当处处都有吉祥的意思,若是大操大办皇后的葬礼,哭天喊地的,我这个老人家怎么会受得了呢?需要考虑我的心情啊!所以才大肆减杀了皇后的丧仪规格。
孝淑皇后画像
嘉庆帝亲至吉安所,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静安庄。命皇次子旻宁行启奠礼。大行皇后殡宫行初祭礼,命皇次子旻宁行礼。大祭大行皇后,嘉庆帝又到静安庄去奠酒。
孝淑皇后喜塔拉氏与嘉庆皇帝朝夕相处23年,最后的葬礼竟然如此寒酸,不知孝淑睿皇后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孝淑皇后和嘉庆帝画像
嘉庆八年公元年十月十一日,孝淑睿皇后的金换奉移到清西陵,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奉安在昌陵地宫内。她是唯一与嘉庆帝两人合葬在帝陵地宫里的皇后。
孝淑睿皇后的青玉谥册
孝淑睿皇后画像
孝淑睿皇后谥册
孝淑皇后的谥册共十页,等大,长28.8厘米、宽12.8厘米、厚0.8厘米。由和田碧玉制成,玉质温润。每片均采用填金工艺雕刻而成。
孝淑睿皇后谥册
分别为首尾刻升降龙、火焰宝珠及云纹两页,汉文谥文三页,满文谥文五页,共计字,纹饰精美细腻,字体优美隽永。
孝淑睿皇后谥册
孝淑睿皇后谥册
每一册页均配有一木托,木托与册页之间用黄地织锦相隔,再将装有册页的十片木托放入如抽屉般的大木匣之中,整体做工严丝合缝、精良考究。这件谥册是道光帝为其生母孝淑睿皇后所做,里面记述了孝淑睿皇后一生的功绩。
孝淑睿皇后的葬礼虽然简单,但让人欣慰的是她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旻宁得以登基称帝,他是大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元年公元年,道光帝为生母孝淑皇后上谥号为: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圣睿皇后。
后又经道光三十年、咸丰十一年两次加谥,孝淑睿皇后全谥为: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简称为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虽然年仅38岁就不幸病逝,但在她与嘉庆帝23年的婚姻生活中,最起码得到了尊重与疼爱,而且嘉庆帝是发自内心的宠爱自己的发妻。
道光帝的原配皇后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嫡福晋→皇后(追封)
孝穆成皇后画像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子户部尚书布彦达赉的女儿,生母为乌雅氏,她是道光帝的原配嫡福晋。道光帝登基后追封她为孝穆成皇后。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年,钮祜禄氏出生,嘉庆元年公元年十一月奉嘉庆帝赐封为皇二子绵宁的嫡福晋。
孝穆皇后和道光帝画像
道光15岁就与孝穆皇后钮枯禄氏成婚,两人婚后十三年,感情深笃,但一直都没有生儿育女。
红颜薄命的嫡福晋钮祜禄氏去世
第一次以福晋之礼安葬在王佐村园寝
嘉庆十三年公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嫡福晋钮祜禄氏逝世,年仅28岁。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在京城附近为儿媳妇钮枯禄氏相度福地,选中了王佐村这处地方。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园寝建成。
嘉庆十六年公元年十一月十七日,钮枯禄氏以皇子嫡福晋的身份葬入京城西南的王佐村园寝地宫中。
道光元年公元年六月十二日,道光帝正式册谥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同年九月,追封钮祜禄氏的父亲布彦达赉为三等承恩公。母亲乌雅氏为公妻一品夫人。祭一次,建碑修坟如例。
道光帝画像
道光二年公元年十一月,在嘉庆皇帝二十七月服孝期满后。孝穆皇后的神牌升祔奉先殿,亲诣祭告。应将后殿龛座,于东再次楹供奉孝穆皇后。所有内外各龛。以及供案、宝椅、等件。均应稍为改饰,按照东西昭穆的次序仍系循依旧制。
道光二年三月,道光帝到王佐村孝穆皇后暂安园寝内酹酒,庄静和硕公主,庄敬固伦公主也到园寝内酹酒。
道光帝为嫡福晋钮祜禄氏御制的悼诗
道光帝画像
道光三年《悼孝穆皇后有感》
送归西麓久含辛,伉俪暌违十五春。
痛把椒浆和泪洒,迭迁世事倍伤神。
谁云偕老又齐眉,廿八春光一旦衰。
已卜宝华百岁室,中宫追谥否能知。
册谥追封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
孝穆皇后画像
道光帝继位后,命郑亲王乌尔恭阿、为正使。顺承郡王伦柱、为副使。恭赍册宝、诣孝穆皇后暂安园寝。
孝穆皇后谥册
册谥孝穆皇后内容:朕惟宫闱赞治。储祥徵文定之初。策扬辉。配极溯坤元之始。抚宸枢而绍统。追念仪型。稽典礼以崇封。式隆位号。
皇后钮祜禄氏簪缨望族。图史遗规。秉性冲和。持躬端谨。入龙楼而作俪。度协圭璋。调凤管以相成。音谐琴瑟。洁修奉膳。柔嘉而益励恭勤。昧旦瞻星。戒警而弥彰静好。
早从潜邸。迪彝训于翚衣。夙入内朝。佐同功于茧馆。属以琼蕤掩彩。蕙质韬芬。时纡轸于中怀。每怆思于令德。忆昔藩封肇锡。曾邀金册之光。
即今宝祚初膺。宜表璇宫之范。孝原爱敬。洵为百行称先。穆本肃雍。允合二南化始。周书之推恪慎。无忝所生。尔雅之媲休嘉。有秩斯祜。兹以册宝、追封为孝穆皇后。以册谥孝穆皇后礼成。颁诏天下。
宝华峪陵寝遗址
道光七年公元五月初十日寅时,孝穆皇后的梓宫从王佐村福晋园寝地宫迁出,并对其棺椁进行了一次漆饰,九月二十二日丑时,葬入东陵宝华峪陵寝地宫。
孝穆成皇后画像
道光七年九月十三日,奉移孝穆皇后梓宫,二十二日行奉安礼。著派英和、汪廷珍、禧恩、穆彰阿、阿尔邦阿、专司其事。所有应行一切事宜。著各该衙门先期详查妥办。
孝穆皇后画像
道光帝谕内阁:本月二十二日。孝穆皇后奉安地宫。先期于十三日奉移。十四日。朕至太平营临送祭奠。
又谕、此次派出恭送孝穆皇后梓宫之三品以下文武各官员。于十九日送到后。并无执事者。著即于是日回京。至王公及二品以上大臣。并派有执事之官员等。俱著于二十二日奉安礼毕。先行回京。不必随扈行走。
道光帝以孝穆皇后梓宫奉移宝华峪陵寝,前期命皇长子奕纬、行祖奠礼。王以下大臣官员随行礼。
孝穆皇后梓宫启行。命皇长子奕纬、奠酒行礼。道光帝到太平营孝穆皇后的梓宫前奠酒。
之后道光帝恭谒东陵,并临视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地宫,孝穆皇后的梓宫到陵。皇长子奕纬、遥向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恭代行礼。奉安于飨殿。皇长子奕纬、奠酒行礼。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均随行礼。
孝穆皇后梓宫奉安,行迁奠礼毕。奉移于芦殿,道光帝亲临奠酒毕阅视宝城。并妃园寝。后到宝华裕,临视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地宫。奠酒毕。命皇长子奕纬行礼。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均随行礼。
本年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地宫,例应设汛守护。前经添设经制外委二员。马守兵八十名。不敷更替。著再添额外外委一名,马兵六名,守兵十四名。
所添马守兵,即在该镇官子弟内挑选仍旧两营管辖,毋庸另建兵房,其应领饷米等项也照两营一体支给。
孝穆皇后钮祜禄氏死后的“搬家”风波
地宫渗水,湮没了孝穆皇后的棺椁
孝穆成皇后画像
孝穆皇后入葬后的第二年,在道光八年公元年九月,宝华峪万年吉地地宫渗水,马兰镇总兵官黄文煜奏、遵旨查明宝华峪积水。
由木门至头层石门,水深一尺五寸。由头层石门至二层石门,水深一尺六寸。由二层石门至三层石门,水深一尺五寸五分。由三层石门至四层石门,水深一尺五寸。四层石门内,宝床上水深二寸二分。宝床下水深一尺三寸五分。
得旨移出孝穆皇后梓宫,现在券内积存之水。或即淘洗乾洁。抑或俟雨水过后。查看有无增长。再为淘洗之处。伏候训示祗遵。
宝华峪陵寝遗址
由于发现地宫里有积水,在道光九年公元年五月初四日寅时,将孝穆皇后的棺椁移出地宫,暂放在大殿内,将大殿内供奉的孝穆皇后的神牌移供到东配殿内。
道光十年公元年五月十九日辰时,再一次漆饰孝穆皇后的梓宫,并缮写西番文字。
孝穆皇后改葬清西陵的慕陵地宫
第二次以皇后之礼入葬帝陵地宫
孝穆成皇后画像
道光十四年,道光帝作《八月二十五至太平营孝穆皇后梓宫前奠祭怆述》
自西而东又复西,临风三奠倍凄凄。新成吉壤迎先后,回忆平生泪眼迷。
孝穆皇后和道光帝画像
“一帝附葬三后”的道光帝慕陵
道光十五年公元年,道光帝的万年吉地“慕陵”建成,同年八月二十日丑时,孝穆皇后的梓宫奉移西陵,九月初三日,到达慕陵。
慕陵
孝穆皇后的梓宫停在大殿东间正中,孝慎皇后的梓宫停在大殿西间正中。道光十五年公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孝穆皇后的神牌从宝华峪奉移,九月初五日,到达慕陵,暂安在东配殿内。
慕陵
慕陵
慕陵的隆恩殿
十二月十一日卯时,孝穆皇后、孝慎皇后梓宫一同葬入地宫。即日,两位皇后的神牌供奉入隆恩殿内。
慕陵
道光帝和他的三位皇后
道光帝驾崩后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一起葬入地宫,所以慕陵为一帝附葬三后的陵墓。
道光三十年公元年9月,咸丰帝为钮祜禄氏加上尊谥:孝穆温厚庄肃端诚孚天裕圣成皇后。
后经过同治帝,光绪帝加上尊谥,全谥为: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简称为孝穆成皇后。
咸丰帝的原配皇后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嫡福晋→皇后(追封)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画像
萨克达氏,生于道光十一年公元年,满洲镶黄旗人,她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是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
萨克达氏画像
从外貌条件来看,萨克达氏长相雍容华贵、端庄大气,具备成为一国之母的潜质。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年,16岁的萨克达氏在当年的清宫选秀中被道光皇帝所看中,将她许配给了皇四子奕詝为妻。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年,17岁的萨克达氏奉旨与当时还为皇子的奕詝成婚,成为嫡福晋。
萨克达福晋嫁入皇家后,作为孙媳妇,她需要孝顺的人很多。首先是年迈的慈和皇太后钮祜禄氏。其次是公公道光皇帝,她还要伺候好自己的丈夫,她干得很出色,获得了所有人的赞誉。她美丽又简朴、勤劳又遵守礼法,使得皇四子奕詝十分喜欢她。
婚后一年,年仅18岁的萨克达氏去世
道光二十九年,慈和皇太后病重,作为孙媳妇的萨克达氏最为孝顺,日夜侍奉于太后床边,太后崩逝后,萨克达氏悲伤过度,加上平日身体就不好,结果染疾不治身亡。
萨克达氏画像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嫡福晋萨可达氏病逝,年仅18岁。就在萨克达氏去世后36天后,她的公公道光帝驾崩,丈夫咸丰帝继位。
道光三十年公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咸丰帝正式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公元年为咸丰元年。
孝德皇后和咸丰帝画像
停棺待葬17年之久的孝德显皇后
咸丰帝即位后,追封嫡福晋萨克达氏册谥为:孝德皇后,她的棺椁暂时安奉在田村殡宫。
由于咸丰帝继位时期,适逢战乱之际,咸丰皇帝也一直没有为自己的建造陵寝,而嫡福晋萨克达氏是要与咸丰皇帝合葬的,所以她一直没有下葬。但是在名分还是少不了的,咸丰皇帝追封自己的这位结发妻子萨克达氏为孝德皇后。
咸丰帝继位后,命庄亲王奕仁为正使。成郡王载锐为副使。恭赍册宝。诣孝德皇后殡宫。
册谥萨克达氏为孝德皇后的册文
孝德显皇后谥册
册文内容:朕惟礼详内治。六宫端正始之原。易首坤贞。万物仰资生之化。矧淑范扬芬于彤史。遽悼沦徂。期荣名俪体于紫宸。式隆位号。瑶缄丕焕玉几维歆皇后萨克达氏图史名门簪缨甲族蚤娴姆教温恭循礼法之传长勋女箴。动静协庄姝之度。
忆钦承于考命作配朕躬。逮奉侍于重闱允循妇职柔嘉维则播宫掖之贤声。敬戒无违藉昕宵之内助浣濯之衣裳在御俭以持身。燕闲而织组常亲。勤能率下方冀永绥福履。
何期顿阻音容芝寝奁空椒涂鉴失。兹者仰承付托抚有寰区缅维元配之仪型。宜正中宫之典礼载稽彝训综百善而孝冠乎先。言念芳徽。备四行而德居其首。
兹以册宝追封为孝德皇后于戏望珠輀于近甸隆称长着干秋颁琬刻于灵筵。令誉聿彰两字只膺宠贲。默鉴哀悰。
以册谥孝德皇后礼成,颁诏天下
孝德皇后画像
诏曰。朕惟作俪乾仪。协坤维而比载。齐明曦曜。资月驭以周辉。缅贞淑之夙彰。宜隆显号。溯顺承于内治。肇锡嘉名。皇后萨克达氏门积庆灵家崇礼教。英媛表异。瞻凤集而翔仁。皇俪来嫔。迓鸿庥而勰度。祗告奉先殿。
以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册谥为孝德皇后。于戏奉母仪于万国。寰区仰治化之基。昭懿行于千秋。率土播皇风之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咸丰帝又追封孝德皇后萨克达氏的父亲原任太常寺卿富泰为三等公。母亲宗室为公妻一品夫人。祭一次,修坟建碑如例。
咸丰帝谕内阁:昨派春山代端华轮赴慕陵守护。班期尚远。其前派孝德皇后前、冬至致祭之处。春山自可届期前往。礼部率行奏请改派。实属疏忽。礼部堂官著传旨申饬。承办司员、著查取职名。交部察议。
孝德皇后
唯一与咸丰帝合葬在地宫的女人
自萨克达氏去世,经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一共17年才得以长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定陵照片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的金棺,在同治初年移至静安庄暂安,直到同治五年公元年咸丰帝的定陵才建造完成。
清定陵老照片
定陵石像生
同年十二月,孝德显皇后的棺椁才与丈夫咸丰帝的棺椁一起合葬在清东陵的定陵地宫里。孝德皇后(萨克达氏)经过17年的漫长等待,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定陵照片
定陵照片
定陵照片
葬礼当天,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都参加了葬礼。由于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后来是另建墓地,葬在了定东陵里。所以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成为唯一一位与咸丰皇帝合葬的皇后了。
孝德皇后和咸丰帝画像
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帝屡次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简称为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从未踏入过后宫半步,死后只因为自己是原配嫡福晋的身份,依然被丈夫追封为皇后。别人争其一生都无法得到“母仪天下”的地位,而孝德皇后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只是她在有生之年却无福享受这一尊荣,也真是造化弄人啊!
你们还知道哪些命运坎坷的原配皇后,她们都有哪些传奇的人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