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满清王朝虽然已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曾经留下了许多的疑问,时至今日依旧无法被解答。比如38岁光绪皇帝突然之间驾崩,光绪皇帝的死亡时间和慈禧太后的死亡时间非常临近,甚至于在当时国外的媒体报道当中都认为这是一场阴谋,或许光绪皇帝的死亡是人为的。
所以围绕在光绪皇帝身上,关于他的死亡之谜一直在不断的被猜测,只是从未有具体的答案,直到年,一位专家检验出了光绪皇帝的真实死因。
光绪皇帝继位的时候,满清朝廷已经江河日下,可以说他拿到手的满清朝廷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破落朝廷了。而光绪皇帝却不忍心自己的朝廷就这样被历史所遗忘,所以他很努力的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王朝的命运,但是有些事情已经是非人力可以改变的了。
在清朝历史时期,光绪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悲情皇帝,他虽四岁登基,18岁就已经亲政了,但是他的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从小到大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他也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以至于身边的侍人都可以给他脸色。
38岁的光绪皇帝却突然之间驾崩,而慈禧太后却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后不足24个小时也去世了。作为满清朝廷两个拥有权力的代表人物,在一天的时间内接连的去世,所以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人为?
自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皇帝就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瀛台环境优美,原本是一个避暑胜地,但是不曾想却禁锢了一朝皇帝的自由。被软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上朝的时候需要太监划船把皇帝送到朝堂之上,而结束工作之后,光绪皇帝又会被再次送到瀛台。
被幽禁之后的光绪皇帝每一次上朝他都是一言不发,他每一天的活动范围也是有限的,基本上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瀛台和养心殿。难道失去了自由之后的光绪皇帝抑郁烦闷,而最终选择了自杀吗?
虽然光绪皇帝的一生过得不尽如人意,但是说到底他也是一朝皇帝,该有的体面也是有的,光绪皇帝的葬礼也是非常风光的。整个葬礼一共花费了45万两白银。只是光绪皇帝下葬的时候,他的崇陵还没有修好,所以只能够先把已经驾崩的光绪皇帝送到清西陵的行宫。
直到年,光绪皇帝才算是入土为安,回到了自己的崇陵,只是此时,满清朝廷已经灭亡一年多了。在光绪皇帝的葬礼上有不少的平民百姓依旧愿意对这位皇帝俯首称臣,甚至于对其行跪拜礼。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接受了新的思想教育,尤其是经过甲午海战之后,皇帝和朝廷的威严几乎荡然无存,所以一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下跪给皇帝送葬的。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帝自驾崩之后是有两天的时间可以让官员瞻养皇帝的遗容,与皇帝告别,但是光绪皇帝仅仅停留了一个小时就被快速的封棺,并且还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有人说光绪皇帝的死亡是因为他自身的身体原因,确实光绪皇帝的脉案记录不少,从这些脉案记录当中确实能够看出光绪皇帝体弱多病,而且因为心肾两亏导致他长期食欲不振,所以有人推测,是因为身体的疾病导致光绪皇帝心肾功能衰弱,所以才突然之间死亡的。但如果光绪皇帝真的是自然死亡的话,为什么会快速封棺,不允许官员瞻仰其遗容呢?
年,专家学者通过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检验之后,发现他的发丝中含有大量的砷,砷还有一个俗名——砒霜。对光绪皇帝进行尸骨检查的时候,发现他腹腔内的砒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所以可以确定光绪皇帝确实是中毒而亡。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相关专业的历史研究小组也历时五年,通过缜密的分析确定光绪皇帝确实是中毒而亡。
难道真的是慈禧太后在临终之前下令毒杀光绪皇帝的吗?又或者是还是其他的人动手杀害了光绪皇帝。根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他的英语老师德龄非常的吃惊,而且根据德龄讲述,是李莲英害死光绪皇帝的。
德龄说李连英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经常在宫廷内部作威作福,甚至于不把光绪皇帝放在眼里,所以光绪皇帝也非常的生气,曾经在他的日记本当中写下来,我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所以很有可能李莲英在感觉慈禧太后命不久已又担心自己被光绪皇帝报复,所以提前动手毒杀了皇帝。
可是在《老太监回忆录》这本书当中却讲述了光绪皇帝和李莲英的关系比较好,曾经在八国联军侵华,满清皇室落荒而逃的时候,光绪皇帝由于准备不充分,身上穿的衣服十分单薄,还是李莲英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皇帝穿。
在溥仪的回忆录当中,他认为是袁世凯下毒杀害了光绪皇帝,因为戊戌变法正是袁世凯告密才导致失败的,所以光绪皇帝对袁世凯十分的痛恨,而且也曾经多次写到我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实际上袁世凯也知道光绪皇帝痛恨自己,所以他才会抱紧慈禧太后的大腿。
但是对于是袁世凯下毒杀害了光绪皇帝,一些史学专家也提出了疑问,史学专家认为给皇帝用药是非常谨慎的,而且皇帝在喝药之前是需要太医先喝下,确认无误之后皇帝才会服用,并且服药的剂量以及每一种药材的用量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所以袁世凯从外面把药送进去给光绪皇帝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总结:光绪皇帝的一生可谓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其实他的悲剧一生从他登基称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到底是谁杀害了光绪皇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光绪皇帝确实是被人毒杀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沉睡了百年的秘密也终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