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胤祥的兄弟情深

雍正(年)五月初四,雍正听到胤祥病重,赶紧来到了怡亲王府。这时,他的十三弟已奄奄一息,见到皇兄前来,已不能够起身施礼了。

望着满头白发、形销骨立的十三弟,雍正悲痛欲绝——此时,他还不到四十五岁,却为大清、为自己这个皇兄操劳过度,他是被累病的呀!握住十三弟瘦骨嶙嶙的手,雍正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而流了下来。

胤祥用微弱的声音安慰四哥,人命自有天数,让他不必过于悲伤。雍正问他:“十三弟,你可还有什么事要交待?”

老十三的头轻轻摇了一下,又好像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走后不必厚葬,只带巾帕、香囊之物下葬即可……”,说完,便撒手人寰。

可雍正帝又崽舍得让老十三这样下葬,他立刻下诏,将自己刚刚擦拭血泪的巾帕随其陪葬,以示兄弟永诀之意。

接着,回到宫中的雍正又下一道诏令,令百官三天之内不上朝,自己也辍朝三日。这对于一向勤勉的雍正而言,是非常罕见的。

并且上谕宫内,要求全国为其服丧一月,近期所有的大小宴会一律取消,如有违令者定严惩不贷,雍正还嘱咐操办葬礼的官员们,胤祥的丧事不必按照常规礼数经办,可以超越惯例。

可能是同老十三感情太深了,当天,雍正再次下诏,竟然要给自己提前安排后事。他告诉总管太监,一定要将三件宝物好好收藏,自己万年之后用以陪葬:第一件,是孝庄太皇太后赐给自己的佛珠一盘。第二件,是圣祖康熙赐给自己的念珠一串。而第三件就是胤祥当年送给雍正的一个鼻烟壶。

将孝庄、康熙与胤祥的礼物相提并论,兄弟情深,可见一般!

除此之外,雍正对十三弟是满心的愧疚,能给他的,雍正毫不含糊!

一,雍正为十三弟特加谥号“贤”,另加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尊号冠于谥前,胤祥由此成为清朝谥号最长的亲王。同时,雍正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而要知道,这是乾隆之前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二,胤祥去世后,雍正下旨让胤祥长子弘晓继承怡亲王爵,并发上谕:“凡朕加与吾弟子恩典,后代子孙不可挪动更改”,告诫后世子孙,他给胤祥子孙的恩典不得随意取消。雍正这道上谕其实就明确了胤祥的子孙将成为铁帽子王,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可见雍正对胤祥是有多宠爱!

三,雍正之前曾命十三弟到易县选他的万年吉壤,选好陵址后,雍正帝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却惊悚色变,惶惧固辞,说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他越是这样,雍正心里越是感到愧疚。

当老十三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后,奏请皇兄赐给自己,雍正不允,执意让老十三葬在帝陵。

后来老十三生了病,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更加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便再三奏请,最后雍正才不得已而同意。

胤祥得旨后,高兴万分,手舞足蹈。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数日后侍卫回来,呈看土色。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所以留传下来一个“十三爷吃土”的故事。

让弟弟跟自己做伴葬在帝陵,这是亘古未有之事。

四,除了不能让十三弟复活,该做的雍正都做完了吧?还没有!

爱屋及乌,早在十三弟去世之前,雍正下旨将十三弟已去世的生母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等于是抬旗。同时,让她连升两级,由妃追赠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

这还不算,十三弟生母早在康熙38年已奉安景陵妃园寝,可雍正却下令将十三弟母亲的棺材从坟墓里搬出来,刷上新漆和金粉。随后与康熙皇帝在景陵的地宫合葬。那肯定是清朝历代皇帝、破天荒的事,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也由雍正从此首创。

五,雍正临终前,特意交待乾隆,让他善待十三弟后人,并要到十三叔陵起祭祀。所以,乾隆即位时,对自己的十三叔也非常敬重,每次到清西陵祭拜自己的父亲时,都要到这里来拜见十三叔,而且还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尽管十三弟再三交待丧事简办,可雍正皇帝还是决定违背其意愿,下诏兴建了清代最大、占地约亩的陵墓,其规格、礼制远远高于清朝历代王爷陵园。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可从雍正和十三弟身上,后人却能看到他们兄弟二人的感情之深,应该是史上罕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