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应生看世界英国篇

哪家医院白癜风好治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没看过世界,何来世界观?只有走出井底、看遍世界,才有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计划下海后每年去一个国家,除了旅游观光,就是考察各国法治,从中思考我国的法治之路如何才能走得更加稳妥。

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首功应属英国无疑。因此访问欧洲的第一站,我选择了英国。年6月,我趁赴英参会之机,对英国进行了10天考察,收获颇丰。

(在海德公园打坐,和平鸽在周边飞翔)

一、参加国际论坛有感

在英国利物浦参加在线纠纷解决国际论坛,会议规格挺高,几十个国家的学者专家云集。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里格斯勋爵参会并发表演讲,被誉为国际ODR之父的马萨诸塞大学伊桑·卡什教授作主题发言。因在国内参加过很多国际会议,甚至自己也曾参与主办过一些国际会议,首次到国外参会,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主要震撼有二:

一是节俭办会

会议室不大,一百多人参会,显得非常拥挤。主席台一点都不高大上,非常简陋,只有四个座位,没有任何装饰、摆设。

(主席台。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正发言)

也就是说,他们开国际会议,除了摆放桌椅、放置投影仪,就不需要布置会场!如此只重内容、不讲形式,只要里子、不要面子,得要多么自信啊!

他们开会不搞吃喝招待、迎来送往、旅游观光,这是我知道的,因为他们没有权利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没想到他们办会也是这么节俭,一点不讲究面子、不追求形式。或许由此也可证明,他们是没落的帝国主义,财政真的没钱啊。

二是平等参会

只有主席台有桌子,会场密密麻麻摆了十排活动椅子,没有嘉宾席,大家根据先来后到原则自主选座、随便就座。没有桌签、椅签,主席台上照样没有,每个人都把写有自己名字、单位的小名牌戴在胸前。最让我惊讶的是,在我看来最尊贵的参会者应该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竟然没有在主席台就坐!而且他演讲时带着自己的电脑上台,我估计也没有人事先为他写好讲话稿。人和人之间,竟然可以如此平等?!

听会半天,好像是听天书,因为会场没有同声传译(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是标配),我学了十多年的英语早交还老师了,但我还得坚持参会,并装着认真听讲的样子。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感觉各位嘉宾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因为掌声热烈、互动频繁、笑声四起,不注重形式,那就应该注重实质吧!幸好,同事有录音,主办方也说会后有邮件,以后再慢慢消化吸收。

会议间隙,互动交流时,我邀请他们到中国参会,他们纷纷说到中国参会感觉太好了,有时间一定多去中国参会。而我,估计以后不愿再去西方参加如此规模的国际会议了,除非有同声传译。如果公费,也是可以去参加的,就当作旅游吧。我们公费派人出去参会,也经常收获不大,因为我们公费出国,往往是一种待遇或者奖赏,会议主题跟他本职工作是否有关,他是否能够听懂会议,可以在所不问。

二、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遐想

在伦敦市中心走马观花,参观了白金汉宫、议会大厦、首相官邸、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体现在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说几点我感触比较深刻的。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让我最震惊的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竟然还是君王们共同的陵寝。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喧嚣闹市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毗邻议会大厦和首相官邸,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国王不仅在举行加冕仪式,还有20多位英国君主死后被埋葬在这里,墓碑和棺椁密密麻麻地挤在教堂里。也就是说,这里竟然是君主们共同的陵寝,并且都没有陪葬品!

英国君主们为什么不崇尚厚葬,应该与其宗教信仰有关。而中国文化有厚葬传统,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往往登基后就开始独占一个山头,耗费大量民脂民膏,为自己营建宏大奢华的寝陵,死后不仅要大量金银和奇珍异宝陪葬,而且直至清朝还有活人殉葬现象。

明朝皇帝们占了北京风水最好的13个山头修建陵墓,清朝皇帝们就只好到河北修建清东陵和清西陵了。不仅皇帝,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崇尚厚葬。

中国的皇帝以及统治阶层,活着的时候奢侈浪费、挥霍无度,死了还要带走这么多财富、占据这么多土地,老百姓怎么能活好?于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过不了多少代,王朝就会覆灭,中国老是走不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英国君主这种一律安葬在教堂的方式,节省了多少土地和钱财啊!估计英国王室对老百姓的欺压和残暴程度,远远不如东方帝国,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基本上没有农民起义,英国王室能够延续几百年,至今仍受英国人民爱戴的原因。

我就遐想,假如中国皇帝也能够像英国王室一样,不那么自私自利,不那么骄奢淫逸,那么帝国不会这么快被推翻,富贵繁华不会灰飞烟灭,皇室子孙不会被屠戮殆尽,中国人民也不会经历一茬又一茬的苦难,现在也许就不存在什么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了,因为我们至今可能还幸福地生活在万国来朝的大汉王朝、大唐盛世或者大明帝国。

三、白金汉宫仍是实用的住房

白金汉宫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但英国王室仍然居住在里面,且一直没有改建扩建。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绝对是文物保护单位,但英国王室和政府不会为了所谓的保护文物,把它清空、圈禁起来,以供纪念和瞻仰,并派一帮人去管理,乘机收取门票,而是仍然让它充分发挥居住功能,在使用中保护,尽可能减少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还有,议会大厦、首相官邸,也是著名的古建筑,都还在使用,都没有改建扩建。我非常惊讶,都几百年了,议会和政府的部门没有增设?编制没有扩充?人员没有增加?经费没有爆涨?最令我不解的是,走遍伦敦市区,豪华壮丽的新建大楼,竟然都不是政府的办公大楼。而有些国家,短短几十年,机构、人员、经费就可能增加几倍。站在破旧的英国政府办公大楼前,我就想,假如其他国家的政府也像英国政府一样克制、节俭,不与民争利、不巧立名目,真正藏富于民、服务人民,老百姓就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就不需要劳神费力地维稳了,官员和百姓都可以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四、伦敦老城区就像博物馆

伦敦市中心基本上没什么高大上的新建筑,街道狭窄,但交通顺畅,好多都是古老的石板路,好像很久很久都没有被挖开了;街道两旁几乎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没有暴民焚毁、没有政府强拆,历经几十几百年风雨仍旧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老百姓世世代代在里面安居乐业。

(伦敦市区百年老建筑随处可见)

整个伦敦老城区古色古香、百业兴隆,很有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精美古朴的博物馆随处可见,可以说整个伦敦老市区就是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而有些国家的老城区,拆了建、建了拆,反复折腾,道路更是隔三差五就要开膛破肚一次。徘徊在伦敦老市区的街头,我就想,假如自明朝以来,北京的大部分建设成就都能够保全下来,没有人为破坏,北京城该是多么美丽啊,北京城可能就是全世界最大最全的博物馆!

这几天感触最深的还是人,而不是物。这些天,碰到的伦敦市民都谦逊有礼、热情好客,他们都淡定从容、悠闲自在,好像没有什么焦虑和恐惧。我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创造的财富,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可以代代传承、保值增值,他们的政府不那么横征暴敛、任意挥霍,因此他们衣食无忧、自由自在,内心有无比强大的安全感!我就想,假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也能代代传承下来,不会周期性地被毁灭,也不会被深埋地宫,而是能够保值甚至不断增值,那中国将多么富裕,中国人民将多么幸福啊!

建立一个财富可以代代传承,人民可以安身立命的制度,是多么重要啊!追根溯源,英国早在八百年前就有了被称为世界宪政之母的《自由大宪章》,国王权力受限制、公民权利有保障,所以才有了今天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而我国呢,那时正处于南宋时期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别说小老百姓的财产和生命权利没有保障,就是抗金爱国大英雄岳飞,都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

中国文化有糟粕,更有精华。而且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不是其他国家可比的。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终于走上了现代化之路,现在也重视宪法、提倡法治了,但正如一位刚刚离职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所说,中国法治和司法现代化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未来两三代人,注定只能是筑基者和铺路人。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在最高法院感受老牌帝国的底气

英国最高法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但有意思的是,苏格兰刑事案件的终审权在苏格兰最高法院,英国最高法院无权审判,据说主要原因是苏格兰法律体系中混有大陆法系特征。美国最高法院也不是对全国的案件都有管辖权。在中国,最高法院是无权审判香港、澳门的案件的。当然具体原因不同,这里不说了。今天想说的有两点。

(英国最高法院大门洞开、无人值守)

(一)英国最高法院是开放的法院

这里所说的开放,不是思想开放,也不是行为开放,而是门户开放。英国最高法院不仅对国内人民开放,而且对世界人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最高法院免费参观。与一些国家的最高法院戒备森严不同,英国最高法院门前无人站岗放哨,也无防冲撞设施,任何人都可以随意靠近大门、自由出入法院。

我怯生生地进入最高法院大门,看到里面两个保安模样的人,悄声问能否进法院参观,他们居然不问我是谁,从哪里来,进去干什么,也没要求我出示身份证件,就热情洋溢地说,当然可以,欢迎参观!简单安检后,我顺利进入最高法院,参观了法院博物馆(在地下一层)和三个主要法庭。法庭内不仅可以随便拍照,还可以坐在大法官座位上摆拍,热情的保安还帮我们拍合影。法庭门口有一侧门,是供法官出入的,门关着但未上锁,有一牌子提示游客,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不要走这道门。我推开门往里张望了一下,但还是守规矩没有进去,以免打扰法官的工作。我就想,究竟什么样的紧急情况,才可以走这道门?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这道门就永远不上锁吗?也就是说,坏分子随时可以混进法院,进入法官办公室,法官难道不害怕吗?

(访客可坐在大法官座位上拍照留影)

(二)英国大法官是自信的法官

在法院博物馆里,有关于最高法院的全面、详细介绍,并展出了现任英国最高法院11名法官的照片和履历,其中最后一名就是在利物浦跟我合影的布里格斯勋爵。布里格斯勋爵于年10月2日宣誓就职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年成为上诉大法官。由于我英文不好,跟他交流接触不多,但感觉他非常儒雅谦逊、平等待人,没有一点官架子。在ODR论坛上,他没有坐在主席台上,好像一点意见都没有。上半场他是坐在第一排的左侧,中间茶点结束之后,下半场开始,他的位置上坐着别人,我以为他离会了。其实这也很正常,国内不都这样吗,领导都很忙,演讲完后就走了。但令我很惊讶的是,上午会议结束,发现他还在会场,好多人又围着他讨论问题,他尽可能回答每一个人的问题。原来下半场,他坐在第一排最靠右边的位置,虽然座位不显眼,但非常专注听讲。我估计是他茶歇之后回来,发现原来的座位被人占了,他不好叫别人让座,就悄悄坐到最旁边去了。

作为在体制内呆了20多年的中国人,对这种现象特别惊讶。他不把自己当大法官,别人也应当把他当大法官啊,怎么能如此不尊重他呢?!不过回头想想,我还是理解了,大法官之大,不是权力大、架子大,而是学问大、智慧大,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官员,当作领导,他把自己和与会者都当成了ODR圈子里面的成员,大家都是专家、都是朋友。不仅大法官是这么认为的,估计别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老百姓在官员和权威面前,不会自觉低人一等,自然也就不会低声下气。可以说,在英国,平等理念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大法官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不敢把自己当专家,留下来直接跟其他专家们讨论专业问题。另外,如果法官们没有足够的自信,他那一扇通向法庭的大门也不敢始终开着。

这样的自信,不仅来源于法官的学识和智慧,更来源于法官的公正和勇气!而法官的自信,以及其他所有人的自信,正是英国作为老牌帝国的底气所在。

这次英国之行,我好像对中国的法治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