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道光以后,皇陵再无圣德神功碑了左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清东陵、西陵的诸皇帝陵寝中,从顺治帝开始,一直到嘉庆帝,都建大碑楼,并立有圣德神功碑。而自道光以后的诸位皇帝,就没有了这一建筑。据清宫史料的记载,这个规定是道光帝定下的,他在遗诏中旗帜鲜明地表示,自他以后不再建大碑楼、圣德神功碑即华表等建筑。

本来,清代各皇陵的建筑细节都各不相同,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之中。而取消大碑楼和圣德神功碑,则是在根本上动摇了皇陵的规制。

圣德神功碑,是记载皇帝生前功劳的,可以说是嗣皇帝为先皇的盖棺定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歌功颂德的美言。这一点无论是在顺治帝的孝陵还是康熙帝的景陵中都可以看出。

道光帝留下遗诏取消了这一至高的荣誉,显然让人捉摸不透。按照道光帝本人的解释是:朕敬绍先型,谨遵前制,固不敢稍涉奢靡,失朕初心,亦不敢过从简陋,有所难言。但恐将来踵事增华,有加无已……俾世世子孙仰体此意,有减无增,永守淳朴家风。

道光帝的这番话如何解释呢?说白了就是为了节约,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建陵时效仿他的陵制。可事实真的就如道光所说的那样,是为了节省吗?

道光帝在清代诸帝中最勤俭节约,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这并不说明道光帝对营建自己陵寝也是一切从简的,相反,他在建陵的花费上,在清帝中当属首位。

按清制所谓的“昭穆之制”,道光帝的陵寝应建在东陵(因为他的父皇嘉庆在西陵),起初道光也是这样做的,他将陵址选在了东陵境内的宝华峪,从道光元年开工到道光七年九月完工,历时6年多。

完工当年,他就将孝穆皇后迁葬到宝华峪地宫。可没想到,第二年就出现了地宫渗水,于是道光帝以此为由,将宝华峪陵寝拆除,搬迁到了西陵的龙泉峪,又花了4年时间建起了现在的慕陵。

也就是说,道光皇帝在位30年,为自己修建了两个皇陵,其花费自然十分庞大。按理说,地宫渗水也是常事,像康熙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都出现过渗水的现象,但他们都是经过维修,解决了渗水的问题。

一向以勤俭自诩的道光帝在建陵一事上如此固执,不惜工本,其原因就是出于他的私心,他的目的就是要在清西陵选择一个吉地,葬在他的父亲嘉庆的旁边。

再来说道光帝一反常态不建大碑楼和圣德神功碑。立碑立传是古人死后的一项至高荣誉,王侯将相尚且如此,何况道光乃是堂堂的九五之尊呢。之所以这样安排,绝非向道光帝自己说的那样冠冕堂皇,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是另有苦衷。

我们知道,道光在位期间,正是中国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的国门在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洞。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从来未曾发生过的;,而对于道光帝来说,自大清入关近二百年来,这也是外夷第一次在中国的本土上耀武扬威。

大清国战败了,而且还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让天朝上国的颜面何存,让道光帝的颜面何存?更可气的是,英国人不仅获得了万两的赔款,还硬生生地从大清的版图上割走了香港。

道光帝的传统思想很浓厚,他本想做一个守成的君王,不想这个美梦被英国人给践踏了,回想起他的祖父乾隆,曾经在英国人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帝王尊严,他的内心触动极大。

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前一天晚上,道光帝在奉先殿的外面唉声叹气,一晚都不能入眠。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始终不能释怀。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帝的性格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没有知耻而后勇,而是甘于堕落,没有下定决心让国家自强,反而对于政务的处理也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中,道光帝浑浑噩噩,早已失去了当年中兴大清的雄心。

正是源于这种心态,道光帝在他临终前留下了遗诏,特地减杀了慕陵的大碑楼及圣德神功碑的建制,而且还叮嘱咸丰帝不要将他的牌位供奉太庙。看来,道光帝还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无“圣德神功”,就连配享太庙也不配,生怕九泉之下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