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贡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营建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烧造。
据《临清州志》记载,明清两代,临清窑户大体维持在户左右,从事砖瓦烧造的手工业者不下万人。明清两代,紫禁城的灯火明明灭灭,临清的官窑却一直青烟袅袅。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紫禁城上有临清
从明朝嘉靖年间伫立于北京天坛回音壁北面至今,这些从大运河上“漂”来的临清贡砖已历经了近年的沧桑,岁月荏苒,它们依旧严丝合缝、坚固如昔
遗址位置
临清市东南约12公里的运河右岸,窑址集中沿河分布,西起河隈张庄村西,东至陈官营村西北,东西绵延约1米,绝大多数窑址已被夷为平地,个别尚存高出周围约2—3米的土堆。
古窑样式
窑址均有长梯形斜坡式操作间、火门、长方形火塘、马蹄形或长方形窑室及方形烟囱构成。但不同时期的窑址形制及规模大小不同。
明代窑址2座。位于发掘区北部,两窑并列。清代窑址16座。窑室形制有两种:近方形和圆角扁长方形。
烧造时间
从出土的款铭砖判断,窑址大多属康熙、乾隆年间,个别应早到天启年间,最晚的属道光时期。
为什么要用临清的贡砖?
首先临清当地的运河淤积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再者当地的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
二是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解运京师。
临清贡砖烧制工艺
包括:选土、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洇窑、出窑、成砖检验等复杂的烧制工艺。
近乎苛刻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砖的质量,明清两代的临清砖窑,都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烧砖用的土,过完大筛子,还要过一遍小筛子,然后再象滤石杰一样,将土用水过滤,滤满一池,待泥沉淀后,再从滤池中将泥取出,用脚反复踩匀,才能用来脱制砖坯。烧砖用的燃料是豆秸或棉柴,因其火旺且匀。烧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必须由经验丰富的火把势掌握火候。每窑砖必须烧制半个月方能停火。停火后不能立即出窑,此时的砖是红色而非青色。要在窑顶预留的水槽内放水,让水慢慢渗入窑中,水不能太多太急,否则会使窑体炸裂,这称为洇窑。洇窑约六七天时间,洇毕便可出窑了。窑场都设专人检查砖坯质量,棱角分明,光滑平正方为合格,不合格者要毁掉重做,因此,一个最好的工匠,一天也只能部块砖坯。一般的,一天也就脱二三百块。
临清魏湾镇有两处贡砖生产基地传承得比较好,分别为位于魏湾镇东北不远的赵回村的魏家湾贡砖展示基地和魏湾镇北面不远由马村的魏湾老官窑李氏贡砖传承展示基地,现在每年都还为故宫等古建筑提供修缮用砖。
#爱聊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