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禅位后还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掌权时间长达六十四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国家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其次他活到八十九去世,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寿的皇帝。在位期间南征北战,甚至远征国外,取得辉煌战绩,人称十全武功。由此进一步完成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商贸。由此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由于功德圆满,他晚年给自己起了个封号“十全老人”但却有一件大事让他纠结一生,而且遗憾收场。
公元年乾隆登基,第二年大臣建议修建陵寝,从选址开始他就陷入了纠结。原来清朝有个规矩叫“以孝治天下”,根据这个规矩他应该子随父葬。大清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葬在清东陵,唯独雍正陵寝在清西陵,选择东陵是对父亲不孝,选择西陵是对祖宗不孝,所以纠结。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就只有拖着。
修建皇陵工程浩大,需提早安排,其次也为突发意外不至于措手不及。乾隆三年,大臣们又提及此事。被逼急了的乾隆竟然说“普选”让大臣们四处去物色风水宝地,群臣皆懵。其实所谓“普选”乾隆就是在拖时间。这一拖就是七年。那最终乾隆还是将陵墓选在了东陵,这是什么原因呢?自秦汉以来帝王选墓址除了子随父葬的规则还有一个制度就是“昭穆之制”。这个制度源自周礼,里面是这样说的“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左为昭右为穆”。聪明的乾隆就以北京城为中心,一东一西两个陵区。这个提法不仅让他给自己选址找到合理依据,还为他爹雍正开创西陵区找到了合法理由。不容易,纠结七年总算解决了选址难题。很快选址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胜水峪”。论证之后马上开工。乾隆以为这下可松口气了,没想到难题又来了。原来是乾隆想要为自己陵墓修建“石像生”,用来展示皇权威严,在帝王陵前安放石像生也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以后历朝历代皆有沿用。很多大臣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先皇陵前均没有此物,违反祖制。乾隆大怒,但又找不到发火理由。正在郁闷之际,有人见机行事说“先为先皇填设石像生,然后再为自己陵墓建石像生”马屁拍的非常到位,而且有技术性。但还是遭到了大臣们反对,理由是先皇遗诏不让建石像生,而且先皇陵寝道路弯曲不宜修建。有理有节让乾隆无法反驳。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去世,等待下葬。乾隆下定决心任性一把,不顾群臣反对,把自己陵墓和先皇陵墓都建设了石像生。至于是不是违反祖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乾隆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修建陵寝了。但后边的事就一帆风顺了?
乾隆十七年,历时九年的乾隆裕陵寝终于完工了。得知这座富丽堂皇充满奢华之气的宏伟陵寝终于完工,乾隆极为高兴,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刚刚进入地宫,乾隆万万没想到花费巨资修建的地宫居然渗水了。皇陵渗水影响国运,令乾隆大为恼火。承办大臣召集各级技术人员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补救。一方面在地宫围墙后面建立了挡水墙,另一方面仔细检查地宫强化密封效果。经过抢修渗水问题总算解决了。这之后四十多年里乾隆多次视察裕陵均没发现渗水问题,这才让他放心。后来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裕陵选址存在问题,渗水是由于地势所致。所以渗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乾隆没想到他死之后裕陵依然不让他安生。乾隆死后还没下葬,嘉庆接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裕陵地宫的承重梁出现裂纹。问题很严重,搞不好地宫会因此坍塌。父皇等待下葬,嘉庆当即下旨夯土打筑隧道改为砖砌地面,在第一道石门两边再顶上两根石柱。一代君王,生前纠结7年,建造九年的陵寝最终还是草草收场。
裕陵地宫乾隆的裕陵极尽铺张之能事,就连使用的地砖都是在苏州专门烧制,敲起来有金属声响俗称“金砖”。陪葬的奇珍异宝更是令人无法想象。裕陵建筑反映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也许就是这些奢华的建筑,裕陵是乾隆死后永世不能摆脱的一个遗憾。他死前依然陶醉在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自己掌握的天朝还在闭关自守,正一步步走向衰败,丝毫没有感到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年,随着一生炮响他的裕陵地宫被炸开,里面的珍宝被洗劫一空。裕陵,除了给世人留下惊叹外,更多的是无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