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去世康熙不知如何下葬,一放就是34年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

年12月,75岁的孝庄太后病逝,去世之前她紧紧地握着康熙的手请求自己的孙子:自己不想去盛京(沈阳)打扰皇太极,更不想远离顺治父子俩,在孝陵附近将自己安葬就无憾了。这让康熙犯了难,一停灵就是34年,而雍正只用了3年时间就解决了。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出生在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因姑姑哲哲没有为爱新觉罗生下一个儿子,维持科尔沁草原在后金宫廷的地位,征得家族同意,亲自保媒将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

入后宫以后,布木布泰随着知识积累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智,皇太极亲自培养她作为自己处理朝政的助手,在美女如云的后宫,布木布泰能得到皇太极青睐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德才而不是美貌。

原本布木布泰地位仅次于姑姑哲哲,但出兵察哈尔林丹汗胜利后,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哲哲为中宫皇后,海兰珠为宸妃,而布木布泰成五大妃最末端的庄妃。皇太极病逝后,布木布泰所生的儿子福临被推上帝位,布木布泰封太后,史称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先后辅佐顺治与康熙两代帝王,是名副其实的巾帼英杰,但她并不贪恋权势,像慈禧太后一般垂帘听政。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已经75岁的孝庄太后弥留之际交代自己孙儿康熙:“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父子,当于孝陵附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孝庄的意思很明确:不想与皇太极合葬扰他清静,想陪在自己儿子附近就可以。

但祖母的这一要求确实让康熙犯了难,觉得如何做都不太妥当,不过康熙支持孝庄太后的决定,并没有将孝庄太后葬入昭陵。

孝庄太后生前非常喜欢慈宁宫的一座宫殿,曾多次夸赞,康熙直接将其拆掉,移到陵区附近重建。康熙一直没有决定如何安葬孝庄太后,所以暂时先在孝陵附近修建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暂时安置到了此处,一放就是34年。

一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雍正继位后,到了雍正三年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在此基础上修建陵墓,将孝庄太后葬入地宫。

孝庄为何不想与皇太极合葬呢?真的是因为与皇太极没有感情吗?康熙又为何解决不了孝庄下葬的难题呢?究竟在考虑什么呢?

第一点:按照孝庄临终遗言:不想扰了皇太极清静,而且留恋自己的子孙后代。

大清入关是在皇太极去世以后,皇太极葬在盛京昭陵,44年后孝庄去世,如果孝庄葬在昭陵的话需要打开地宫,确实会扰了皇太极清静;

更何况大清入关以后,顺治皇帝及后代都会葬在孝陵,孝庄不想与自己的子孙后代相距太远。

第二点:孝庄13岁嫁给34岁的皇太极,一是年龄差距太大,二是皇太极的真爱是海兰珠,更何况皇太极称帝时孝庄居于五大妃最末端,可以看得出孝庄与皇太极的感情一般,更何况孝庄自大清入关44年,再也不想回关外盛京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点:大清入关之前实行的都是火葬,而孝庄太后并不想火葬,如果与皇太极合葬的话,两种下葬方式确实不妥。

第四点:孝庄太后为儿子顺治下嫁多尔衮,当然这一点并不确定。

顺治六岁登基,在亲政之前一直都是多尔衮掌握大权,孝庄为了顺治皇位,委曲求全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在大清初期,嫂子下嫁小叔子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努尔哈赤本就打算自己去世以后,让代善继娶自己的大福晋阿巴亥(多尔衮生母)。

如果孝庄太后真的下嫁过多尔衮,自觉愧对皇太极,无法面对自己的夫君,不与其合葬。

康熙遵从孝庄遗愿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太后下降”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当时虽没有人明说,但私下里自然有人议论,如果康熙没有将自己的祖母与皇太极合葬,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太后下嫁”,这还不是最让康熙头疼的,究竟要将孝庄葬于何处呢?

毕竟孝庄并未指定地点,只是说“孝陵附近”。

顺治皇帝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位葬在孝陵的皇帝,是清东陵之首,可以说是清东陵至高无上的位置,如果将孝庄太后虽已安葬在孝陵一带,不论何处都要低于顺治的位置,如此不孝康熙自然不敢。

而暂奉安殿无山无水并非吉地。康熙纠结34年并没有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雍正之所以能解决孝庄安葬的问题,其实也在于雍正朝时与康熙朝环境不一样了:

首先是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去世,单独起陵,为孝东陵,是大清第一座皇后陵,意味着大清的陵寝制度开始发生改变,只要是皇后去世晚于皇上,就要单独起陵。

雍正三年,雍正皇帝称“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又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暂安奉殿所在的位置就是万年吉地,建成后改为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陵寝称之为“昭西陵”意思是皇太极昭陵的附属陵寝,即便是安葬清东陵孝陵附近也不与清东陵一体。

而且昭西陵的规格非常高,很多地方都是超规格建构,是清朝规格最最高的皇后陵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