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带大家走近崇陵,继续感受河北保定清西陵的壮美和历史。
崇陵五孔石拱桥
五孔石拱桥是崇陵主体建筑的发端。桥长42.1米,宽8.95米,青白石雕有桃形望柱头和荷叶净瓶栏板。
崇陵入口处
崇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年)竣工,在年被一伙不明身份所盗。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隆裕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
崇陵丹陛石
崇陵中的丹陛石雕工明显不如慕陵精致。
慕陵宝顶位于陵寝中轴线最末端,建于1.6米高月台之上,宝顶为圆形,砖石砌筑墙体,上覆琉璃帽。墙体周围上部伸出六个沟嘴,以排除宝顶上的雨水。
崇陵明楼前的坡道叫“礓礤颇”,可以防滑,便于棺椁运入地宫。崇陵供台香炉、花瓶之上的为易县特有的易水砚石。
崇陵地宫内八扇巨大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安放着光绪帝后的棺椁。
崇陵地宫年被盗,年对外开放。石结构,面积.95平方米,墓道长63.19米,为四门九劵结构。
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崇陵,他们从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再往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
这些人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金券。
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棺内的随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宁丁开了盖子,盗走随葬物。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有人听说,这伙人把盗来的金银珠玉器皿文物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换得了五百套棉军装。
在清官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主要的随葬品当时都被盗了。其中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多件。其中还有许多没上帐的。
崇陵云杉
崇陵云杉,又名罗汉松,清朝遗老梁鼎芬募集资金栽于三座门内两侧,东西各九棵,寓意十八罗汉永远守护在光绪陵前。
永福寺
永福寺位于易县清西陵东部,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年),专为陵寝祭祀设置。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势前低后高,层次分明。山门内依次有钟、鼓二楼、前殿、牌坊、碑楼,碑文记述了永福寺兴建经过及用途。
图示中的三孔石平桥是永福寺第一建筑。素平栏板,石桥材质为青豆渣石。
碑楼后的中殿为主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两侧设有佛坛。中殿之后有踏跺上月台,台上建有后楼,高2层,据说是放经卷之处。寺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建筑,为喇嘛居住之处。
永福寺山门。
整个寺院主要殿宇均为黄色琉璃瓦顶,余为布瓦顶。黄灰瓦顶、红色院墙,掩映于苍松之间,高低错落,显示出一幅幽静壮观的古刹风光。
永福寺建筑
永福寺建筑
永福寺建筑
永福寺建筑
永福寺建筑
永福寺建筑
中午两点多钟开始进入清西陵,走完最后的永福寺,已是夕阳西下,看着远方的夕阳缓缓沉向地平线,耳畔传来寺中风吹过时飘渺的铃声...一切都那么安静而祥和,想起那一首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繁华处淡泊,宁静处养心。真想栖居一室,除了自赏花月,独酌清茶外,静好的是在闲时,抄上几页佛偈。不求参禅悟道,只寻简净安宁。
写在最后
我们自驾车游走了昌西陵、慕陵、泰陵、永福寺和崇陵这五个地方,用时三个多小时,一边听从导游的讲解,一边用相机记录下眼前这座千年历史的皇家陵墓,每一处都不敢太久地停留,生怕时间来不及。
实际上若要真正看清西陵,完全需要靠你的脚步来丈量你穿越时空感觉,从永宁山下这块风水宝地上仔细琢磨着清代时期这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
本文为再生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