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圣宪皇后(年11月5日—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清朝初期,皇后无论死于皇帝之前还是之后,都与皇帝合葬。能与皇帝合葬的女人只有皇后,而皇帝的其他女人只能遥遥地望着他们。在康熙朝,康熙帝打破了这种制度,为死于顺治帝之后的孝惠皇后单独建立了皇后陵。虽然皇后单独建陵成为首例,但还没有形成制度。
那时,能与皇帝合葬依然是后宫女人最大的希望。然而,在雍正朝却有一个皇后级别的女人拒绝与雍正帝合葬,她就是乾隆帝的生母孝圣皇后。
乾隆元年(年)九月初四日,负责泰陵工程的恒亲王弘晊、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等人向乾隆皇帝奏请在泰陵地宫内是否为现今的皇太后留出棺椁位置的事:
世宗宪皇帝梓宫安奉泰陵地宫,请照景陵之例,安设龙山石,其随入地宫之分位,并万年后应留之分位,相应请旨。
当时葬入泰陵地宫的已有三人,一帝、一后、一妃。
古时,不仅人生前要有尊卑等级排列,就是死后在棺椁的摆放位置上也有尊卑之别。雍正帝位于棺床正中,孝敬皇后是原配嫡皇后,自然要安放在雍正帝的左旁。因此,如果要为孝圣皇后预留棺位,则要将雍正帝梓宫的右旁棺位空着不用,以待将来安放孝圣皇后的梓宫,而敦肃皇贵妃的金棺则要放在孝敬皇后梓宫的左旁,并且地宫石门不能关闭,设一木门代替临时关闭,以免走了地气。
是否为皇太后预留棺位,这关乎着皇太后百年大事,乾隆帝也不敢擅自做主,奏请皇太后,于是孝圣皇太后降下懿旨: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孝圣皇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想与雍正帝合葬,其理由是卑不动尊,并且还特意强调,自己死后要按照昭西陵、孝东陵模式建造陵寝。
乾隆帝见母亲这样说,于是对于泰陵地宫棺位摆放作出了如下决定:
至皇考梓宫奉安时,著照例安设龙山石,其随入地宫之皇妣孝敬宪皇后梓宫应居左稍后。敦肃皇贵妃金棺应居右,比孝敬宪皇后梓宫稍后。
皇太后的一念之言,造就了清西陵的第一座皇后陵寝的出现,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建筑文化和精神文化财富。
按照孝圣皇太后自己的说法,她是不想扰了先帝的安宁,也是怕雍正陵寝走了“地气”,才另修陵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她是真的如此为先帝着想,还是不愿意与他死后相见?或者只是希望能单独建陵?史书上并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