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时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也同时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黄,功盖五帝”所以取“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称号,从公元前年到年“皇帝”一词,一直持续两千多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有皇陵。
皇陵是皇帝去世后安葬他们的地方,皇陵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庞大,也正因为皇陵占地面积广,在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皇陵的建设一般在皇帝登基后不久才开始筹划自己陵墓的建设。
一般皇陵的建设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建设完成,等到皇帝去世的那天,连同数量众多的陪葬品一同下葬,皇帝便长眠于此。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为后世留下众多的“国家宝藏”,这些“国家宝藏”有的依然耸立于千年不倒,有的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霜岁月而倒塌,有的甚至惨遭盗墓贼而洗劫一空。
中国的皇家陵寝主要有位于临潼的秦始皇陵、陕西的汉朝和唐朝皇帝的陵墓、河南省的宋陵、明朝十三陵、清朝的清东陵、清西陵和关外的三陵。
古人认为,人在去世后仍有正常人的思维,只是离开了人世间去了另一个地方了,因此古人非常看重厚葬,而皇族除了看重厚葬外,也需要安排人来看守陵墓,这就是守墓人。
清朝皇帝陵墓
清朝在没有入关之前有三座陵墓位于沈阳,分别是福陵、昭陵、还有清朝远四祖的永陵,这就是盛京三陵,盛京三陵的建造布局和规模,在承袭了明朝皇帝陵寝的布局特点外的同时也彰显了满族独特的文化风格。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由满族人所建立的朝代,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公元年,努尔哈赤建国,史称后金。
随后的两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准备征讨明朝,而此时的明朝已在内忧外患之中,公元年,努尔哈赤相继攻下沈阳、辽阳等地,不久便把沈阳作为后金的政治中心。
但是在公元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在与明军的作战中,不幸被明军的大炮打中,身受重伤,不久便逝世了,努尔哈赤死后,被安葬在沈阳的福陵,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位置,并把国号改为“大清”。
后来皇太极将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完全打破,进一步逼近明朝首都北京,可是在公元年的时候,皇太极却病逝了,被安葬在沈阳的昭陵,由福临继承皇太极的位置,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公元年,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多尔衮的指挥下,以吴三桂为前锋,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并在这年的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顺治帝成为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天下形势骤然大变。
而就在清军入关之后,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清剿了各方势力,最终彻底地统一全国。
公元年,顺治帝去世,清东陵就是从这年开始修建一直到公元年慈禧下葬后为止,一共历时年,从此,清朝的皇帝在去世后都会被安葬在清东陵。
清东陵一共安葬了五位清朝皇帝,他们分别是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
清西陵安葬了清朝的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雍正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光绪皇帝。
清西陵修建于雍正八年也就是公元年,在民间相传,雍正皇帝因为对自己的父亲康熙皇帝立皇十四子为皇太子而耿耿于怀,以及在九子夺嫡中阴谋上位并且处罚了自己的手足兄弟,死后愧于面对康熙皇帝,因此才在距离北京城九十八公里的永宁山下建立清西陵,并安葬在清西陵泰陵之中。
清朝守墓人
在皇帝的陵寝中,会有数以万计并且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很容易被盗墓贼盯上,若是为了要确保皇陵的安全,就必须要有负责看守皇陵的专业人员,所以守墓人便油然而生。
清朝的守墓人的工资是由清朝所发给他们的,但是在清军入关之前,清朝尚处于发展期,需要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和发展之中,所以那时候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守墓人的规章制度,而他们的工资也是非常的低,看守皇陵的人数也较少一些。
就在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的实力才逐渐的提升起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清朝也逐渐迈入了盛世——康乾盛世,从公元年到公元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强盛,并且国内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达到了清朝的巅峰时期。
在国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守墓人的制度也有所改变。
只有八旗中的上三旗才有资格进行守墓,八旗制度是满族人特有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由皇帝控制着上三旗而诸王、贝勒掌握着下五旗。
上三旗的人员不仅担任着保卫皇宫的任务,同时一部分人也担任着守墓人的职责,清朝政府也给这些守墓人非常高的待遇,可以说,清朝的守墓人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
清朝对守墓人的要求非常严格。
皇帝们极其重视并且还设立了相关机构,在清朝盛世的时候,进行守墓的人高达三千多人,这些人时时刻刻维护着皇陵的安全,从不敢掉以轻心,不仅如此,守墓人除了要守护皇陵,有的还担任着皇陵的维修工作以及祭祀工作,在祭祀前他们要沐浴更衣,按部就班的进行祭祀,尤其是皇帝的祭祀,他们更是小心,不能出一点差错。
虽然守墓人的待遇非常好,但是他们生活条件却是很辛苦,由于是皇家陵园,也为了避免皇陵发生火灾,守墓人是不可以生火的,因此他们的食物只能是贡品或者是可以生吃的,其次,守墓人是禁止与外界接触的,因此守墓人是很难和家人团聚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墓人一直坚守岗位,维护皇陵的安全。
清朝灭亡后的守墓人
正当清朝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氛围之中,世界之形势正在悄然声息的发生变化。
十九世纪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机器大生产时期,但是在与清朝的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因此为了扭转局势不惜走私鸦片,甚至为了打开清朝的“大门”,发动了战争。
而清朝的实力也逐渐的走下坡路,最后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尽管一些有志之士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但是也回天乏术,清政府最后还是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民主共和国。
即使清政府不在了,但是清朝的皇陵依然在,守墓人也依旧日夜的守护着皇陵。
民国曾经从清政府接手过守墓人的工作,安排相应的军队去守护皇陵,也照常分发他们工资,但是相比而言待遇要差得很多,而他们的工作也只是守护皇陵的安全而已。几年之后,国家再次进入了动荡时期,守墓人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保护皇陵的重任,就落在了皇室后人的肩上,可是他们没有国家的保护,实力非常单薄,而后来皇陵被盗,他们也无能为力,有的人甚至为了阻止盗墓贼而牺牲,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自己所能去保护他们的祖宗免受伤害、免受打扰。
新中国的守墓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守墓人依然存在着,他们精心呵护着这些皇陵,有的守墓人是皇室的后裔,尽管因为工资较低的原因,守墓人数量变少,但是有的人之所以不愿离开这里守护着皇陵,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信仰,这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这些财富要远远大于金钱,是任何事物都不可以与之相比的,因为他们守护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
据统计,在世界两百多家的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百六十四万余件的中国文物,而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更是高达一千万件,这些文物的流失一部分是因战争的原因被掠夺,而另一部分则是盗墓贼盗掘文物致使文物流失海外。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国家逐渐的强大起来,皇帝的陵寝也逐一被列为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也获得了专门机构的保护,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对历史的研究起着极其大的帮助,有力的推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