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被毒死的二十位皇帝下11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33.html

自从秦赢政称帝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帝制的历史时期,直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为止,在这段长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诞生了多位皇帝,其间被毒死的皇帝共有二十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

昨天了1到10名,今天说说11到20名

十一、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公元年—公元年),鲜卑人,北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公元年),高欢等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洛阳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时年仅11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而高欢权倾朝野,令元善见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北齐天宝元年,高欢次子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逼迫元善见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28岁,谥号孝静皇帝。据《北史》记载:“帝竟遇鸩而崩。”

十二、西魏废帝元钦

西魏废帝元钦(公元年―公元年),鲜卑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即帝位,继续沿用文帝年号,史称西魏废帝。

元钦在位时期,大权皆掌于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权名存实亡,不少元氏宗亲对此忧愤不已。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10月,尚书元烈密谋杀宇文泰,事情泄露,反被宇文泰所杀。次年四月,宇文泰又将元钦废黜并毒杀。据《北史》记载:“西魏废帝三年(公元年),宇文泰将元钦废黜,幽禁在雍州,改立元钦四弟齐王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鸩杀元钦,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祸。”

十三、西魏恭帝拓跋廓

西魏恭帝拓跋廓(公元年―公元年),鲜卑代北(今山西代县)人,汉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第四子,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代皇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西魏恭帝三年(公元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拓跋廓,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据《北史》记载:“西魏灭亡后,宇文觉降封拓跋廓为宋公,寄居在长安大司马宇文护府中。不久,宇文觉授意其叔宇文护用毒酒将拓跋廓毒死。”

十四、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明帝宇文毓(公元年—公元年),鲜卑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宇文泰庶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宇文毓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他为人宽容,君臣关系相对融洽,因而威望与日俱增。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见,虽是由宇文护扶持上台的,却并不愿意当傀儡,急于亲自理政。宇文护见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设法暗害宇文毓。

当时,有一个叫李安的人,以厨艺得宠于宇文护,被提升为膳部下大夫。武成二年(公元年)四月,宇文护悄悄命令李安,乘宇文毓进食之机在食物中下毒。(据《周书》记载:有李安者,本以鼎俎得宠于护,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至是,护乃密令安因进食于帝,加以毒药。)武成二年(公元年)四月二十日(5月30日),宇文毓在延寿殿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宇文邕登基后,谥宇文毓为明皇帝,庙号世宗。五月二十一日(6月30日)入葬昭陵。据《周书》记载:“辛丑,崩于延寿殿,时年二十七,谥曰明皇帝,庙称世宗。五月辛未,葬于昭陵。”

十五、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公元年—公元年),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皇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杨坚是北周的皇亲国戚。他的妻子是鲜卑大家族柱国大将军孤独信的女儿。杨坚祖父为汉族人杨元寿,是北魏武川镇的司马,杨坚的父亲杨忠是鲜卑大贵族孤独信的得力部下,后从宇文泰起兵,以战功封隋国公,任宰相,掌握军政大权,声名显赫。另外,杨坚的女儿嫁给了周宣帝为妻,成了皇后,所生之子成为后来的周静帝,所以,杨坚既是周宣帝的岳父,又是周静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权倾北周朝野。

杨坚总揽国家大权后,在众多汉族官僚们的支持下,积极布置夺取帝位,周静帝形同傀儡。公元年,杨坚自称隋王。次年2月,周静帝被迫让位,杨坚称帝,即隋文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宣布大赦天下。隋文帝杨坚一生在位23年,经过他的励精图治,隋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国人口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国库充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由此可见,隋文帝杨坚在历史上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圣君。如此圣君结局却凄惨无比,被儿子杨广毒杀。据隋末唐初赵毅所著的《大业略记》记载:“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篓幸者唯陈、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啮指出血,名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等令诏废追庶人杨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由此段史料可知,隋文帝杨坚是被儿子杨广进食毒药杀害的。

十六、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公元年-公元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其老婆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淫乱后宫的韦后。唐中宗李显一生前后两次称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公元年—公元年在位)。是唐朝的第四和第七位皇帝,共在位不到6年。他是唐朝历史中最庸弱无能的皇帝之一,最终被老婆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毒杀。据《资治通鉴》记载:“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俩便决意密谋害死唐中宗。

韦皇后知道唐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俩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唐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唐中宗腹中绞痛,口吐鲜血,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了,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十七、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公元年10月—公元年3月),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年—公元年在位,在位3年,后被朱温废杀。天祐元年(公元年),梁王朱温杀害了唐昭宗李晔,以昭宗名义下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奉其即帝位。李柷即位后,不过是朱温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天祐二年(公元年),朱温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将唐朝朝臣三十余人全部杀死,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或“白马之祸”。

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公元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国号为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李柷禅位后,被迫迁到曹州(在今山东省内),次年(公元年)3月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葬于温陵(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朱温为其上谥号哀皇帝。后来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十八、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公元年―公元年),汉族,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在位期间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可惜他却信奉佛法,痴迷其中,不遗余力地建造佛寺,而且还纵情声色,以至颇废政事。加之他又痴迷于文学和艺术创作: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可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但是由于他不抓政治,最终亡国。

李煜亡国降宋后,宋太宗将其软禁。太平兴国三年(公元年)七夕节,是李后主42岁生日,他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词《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七夕在赐第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十九、元明宗和世瓎

元明宗和世瓎(公元1年12月22日—公元年8月30日),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元朝第九位皇帝,公元年2月27日—公元年8月30日在位,在位半年有余,便被其兄弟元文宗图帖睦尔毒死,时年30岁。根据《元史》记载,天历二年(公元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和世琜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元文宗图帖睦尔逊位。农历八月六日,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文宗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把明宗毒死,文宗复即帝位。

明宗死后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他的儿子元顺帝即位后,至元六年(公元年),上其尊号为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二十、清德宗光绪帝

清德宗光绪帝(公元年8月14日—公元1年11月14日),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公元年1月—公元年9月在位,共在位24年。清德宗光绪帝在位初期,勤于国事,颇有所作为。公元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变法维新,试图改革,开拓创新,史称戊戌政变,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变法失败,此后大权落入慈禧手中。光绪帝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长期忧闷,无处发泄。于公元1年11月14日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进入21世纪,光绪之死的谜案被提上日程,由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共同合作,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最精密的仪器,对光绪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该研究工作极为复杂艰难,研究时间长达五年之久。经科学测算,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毫克。年11月14日是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绪死因”(砒霜毒死)在此时得以确证,别具历史意义。但关于毒死光绪的凶手,还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