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两位市级传承人成临清贡砖传承

临清贡砖烧制工艺

临清市的运河岸边上,旷野里常常会有一堆堆的红烧土和残破的大青砖,那就是过去的皇窑遗址。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用了十五年时间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城池,临清砖官窑业即创设于此时。据《临清州志》记载,临清砖窑始于“明永乐初”,清代仍延续烧制,到清代末年才停烧,前后共延续了余年。明永乐年间,皇宫用砖与各王府、皇陵、北京城墙以至修建长城所用的砖,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和江苏。

明中叶以后,临清所产的砖始成为建筑皇宫的主要用材,称为临清砖。砖窑设在临清的主要原因:一是临清的“区域性地理优势”。临清傍临运河,运输方便,砖成即可随漕运到京师。二是临清的土质特别。由于黄河的多次冲击,临清很多地方的土往下挖一米多深后,就会发现红、白、黄相间的“莲花土”。这种“莲花土”无杂质,沙黏适宜,烧成砖后“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现在一般砖的硬度是70号,国家文物部门曾经用回弹仪对临清舍利宝塔上的临清古砖进行测试,硬度达到号,比普通石头的硬度都大。

临清所烧造的品种有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脊吻砖、刻花砖等,一般在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因气候关系,一年中只能利用春夏两季时间,首先通过选土,经过碎土,过细筛后,选出没有杂质和颗粒的精土放入池中,用水浸泡,放置一年后,再用细筛过滤出细泥膏,经过人或牲畜的踩踏,俗称“和熟”后,去除泥内气泡,经过“醒泥”后,“摔泥”放入铺布的砖模内,用板拍打,用弓子刮掉淤泥,整修后,成坯,将坯晾干后,才可以装入土窑(俗称马蹄窑或罐窑)。装窑后,用豆秸或柴草烧制30天左右,再用水慢慢洇窑,达到氧还原后出窑。成砖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后,用黄裱纸封裹,搭船解运至天津张家湾码头,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陆路转运京师。

现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建筑中所用的“寿贡砖”,也由临清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余年的历史中,临清烧造贡砖时间之长、数量之大是中国任何地方都无法比肩的。摘自《聊城文化遗产大观》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紫禁城上有临清。”“打官司的是秀才,烧砖的是豆秸。”这一句句至今仍流传在临清的民谣或俗语,都是起源于临清贡砖。在五六百年的中国历史中,临清贡砖在建皇城、修城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临清贡砖仍销往故宫用于修缮墙体等。现在赵庆安、李维见两位市级传承人成为临清贡砖非遗项目的传承主力。

明清两代临清约有二百窑户

据《临清州志》记载,明清两代,临清窑户大体维持在户左右,从事砖瓦烧造的手工业者不下万人。明清两代,紫禁城的灯火明明灭灭,临清的官窑却一直青烟袅袅。许多临清贡砖上都有印记,其内容一般为烧造时间、地点、烧造人等。当年各砖窑烧制完成的砖石检验合格后,用黄裱纸封裹,盖上官府的朱印,再装船沿运河一路北上,到通州张家湾进行第二次检验,不合格的砖就被丢弃在那里,合格的砖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贡砖,它们被装上一辆辆马车运到北京,成为建设这座城市的主要用材。

临清贡砖质地好,色泽适宜,形状各异,不碱不蚀,敲击有声,“打官司的是秀才,烧砖的是豆秸”,这句至今仍流传在临清的俗语,讲的就是烧青砖一定要用豆秸杆。据说,豆秸油性大,火力很旺,烧起来火候均匀,烧出的砖青黑透绿,质量和色泽都很好。当年每烧一窑砖需要豆秸八九万斤,几百上千个窑,一年下来就需要几千万斤。因贡砖竟然形成了另一个不小的产业。

临清贡砖需要近20道工序

临清贡砖的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要经选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验坯、装窑、培烧、洇窑、出窑等近20道工序。首先是选土,即要选取黄河淤积的“莲花土”,经过碎土、过细筛后,选出没有杂质和颗粒的精土放入池中,用水浸泡。浸泡一年后,再过滤出细泥膏,经过人或牲畜的踩踏后,去除泥内气泡。然后,经过“醒泥”(即将泥放置一段时间)、“摔泥”,再放入铺布的砖模内,以板拍打,用铁弓刮掉多余的泥后,成坯。其中,“制坯”既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一块泥坯重达七八十斤,力气小的人都举不起来。但光有力气可不行,扣坯子的时候必须一次成型,四角四棱、填满填实,不能有任何缺陷。

制坯完成后,将砖坯整齐码放,在棚下阴干,这道工序称为“晾坯”。晾坯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工序,就是盖上戳印。印上通常要标明烧造年代、督造官员、窑户(窑主)姓名、匠作姓名等内容,便于日后的工程监理。干透的砖坯经过严格的检验(验坯)后,送入窑中,交叉码放,保证每块砖都能均匀受热,装窑后用豆秸或棉柴烧30天左右,再用水慢慢洇窑,然后出窑。“现在装窑后主要用木头烧,效果与从前的豆秸效果差不多。”5月14日,50岁的赵庆安对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说。

临清两处贡砖基地传承好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许多文物古迹的陆续修缮和仿古建筑的建设,作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目前,在临清魏湾镇有两处贡砖生产基地传承得比较好,分别为位于魏湾镇东北不远的赵回村的魏家湾贡砖展示基地和魏湾镇北面不远由马村的魏湾老官窑李氏贡砖传承展示基地,两个基地现已形成稳定的产业体系。

赵庆安说,他爷爷就是贡砖窑的掌柜,他七八岁跟父亲赵孝达学会了贡砖全套制造技艺。他的魏家湾贡砖展示基地是8年建立的,目前已生产12年。年年底,基地与故宫一古建公司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供故宫修缮墙体。另外,还给聊城古城区、湖北武当山五龙宫、泰山岱庙、大汶口文化遗址、鲁班广场、北戴河秦始皇行宫等地方供过货,用于铺装地面。“今年能出万砖,供货全都是按订单执行。”他还在基地建起了贡砖产业园。

魏湾老官窑李氏贡砖传承展示基地于9年建成,44岁的李维见是基地的掌门人。李维见从小跟父辈们学会了贡砖制造技艺,现已传承给四五个徒弟。目前,魏湾老官窑李氏贡砖传承展示基地给枣庄、临沂、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供货。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对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项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临清市文旅局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建设了贡砖博物馆,将贡砖生产基地建设成为集项目传承、生产销售、文化展览、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来源:聊城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