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华夏古建筑的语言样式雷齐鲁

文/赵妍婷

“六月飞花入宫墙,细看青松变琼枝。”踏进红墙金瓦的故宫,深感敬畏。殿宇巍峨,飞檐斗角;白雪似绒花般轻落于红梅枝头,又似碎玉般堆砌满阶。仲冬时节,且借一场温软细雪,重温紫禁繁华,探寻华夏建筑文化。

我前往著名的“样式雷”烫样一探究竟。“样式雷”,是对清代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7代雷氏家族的誉称。从导游讲解中得知,所谓烫样,就是一种立体的设计模型,主要为皇帝御览而制作。烫样由秫秸、木头、纸板等粘贴制作而成,因制成后需用小烙铁将细节部分烫平,故名烫样。其形式上分为组群建筑和单群建筑烫样。

我静观“天地一家春”建筑烫样。烫样上仔细贴有具体的文字说明和建筑各部尺寸的标签。打开烫样的屋顶,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物内部梁架结构、内檐彩画式样的情况。朱红色的木制屋脊下,一幢幢小隔间排列整齐。屋内陈设也应有尽有,宝座、围屏、天花、隔断、龛、橱类装修等种类齐全丰富。铜制的五供镂空精细,纸糊的碧纱橱纹路清晰。祥样落地罩上,匠人镌刻的花鸟云龙巧妙生动。因清朝皇帝钟情于江南的秀美景色和雷氏家族是南方匠人的缘故,使得样式雷建筑既凝聚了江南的精巧雅致,又不失皇家的气派风度。

样式雷烫样绝妙之处就在于,既可灵活拆装分解,又非常注重中式古典美感和色彩的运用。导游向我们介绍慈禧太后的地宫烫样。从明楼隧道开始,一直深入至地宫,石床、金井完好无损,并可从上到下、从前往后拆解。又观圆明园廊然大公烫样,除可看到单座建筑情况之外,还可了解这一景区的组群布局和环境布置。即便是绘制施工图前的模型,也无不浸透着建筑师雷氏对建筑艺术的追求与执着。这不是激情所就的冲动投入,而是历经岁月迸发出的愈发持久而精粹的专注与坚毅。建筑的语言,是工匠精神的传承,是工程伦理的不断发展。

随导游移步至雷氏家族图纸处。现存样式雷的图纸约两万余张,为如今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修复出已被销毁的古建筑和环境设计,同时也可再现出皇家日常生活的有趣景象。观上下天光样式房图纸,将复原出来的模型与早期建筑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对该建筑的改建。皇家随民俗在房前搭建天棚,中秋之夜携宫中女眷前来赏月,咏叹“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的诗篇;根据坦坦荡荡半亩园图纸,大胆地将室外划分空间的手法成功地运用到室内,复原出室内小戏台,幻想当年四方亭莺声燕语余音绕梁,帝王闲暇之日坐于地平宝座前悠哉听曲;又据勤政亲贤图纸,复原太和殿前沿甬道栽种的松树、玉兰、凌霄花等树木,并有山石点缀。想象皇帝每日前来此办公,可见两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风光月霁,天朗气清,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孕育出了大清盛世。图纸用无声的语言让历史变得鲜活生动。然而草木依旧,岁月时过境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回首一别数百年,却仿若昨日。

远处扩音器里传来导游声音:“不仅烫样和图纸,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白塔等,都尽显了建筑语言的美感之妙,样式雷不仅是一个时代建筑风格及民族风情的体现,更是先民们智慧与才思存在的证明。”此言妙矣。样式雷家族使用先进的地形表达方法,设计图纸上用灰打格,按格抄平,描绘出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形。并将立面、剖面等在同一张图纸上完美呈现,这是现代建筑师也无法企及的。

样式雷的室内结构设计十分巧妙,理念极具超前性。诸如乾隆皇帝的“贵宾接待室”——“漱芳斋”。淑芳斋中无隔墙,而是其多宝格上偏左藏有一槽暗门,这里便是西邻高云情至静憩轩的入口。同时流通空间众多,将室内每个部分独立分隔,又能融合沟通。室内空间由人的生活方式决定,随使用者的生活需要而改变,其形态原型是适应这种变化需要的通用类型。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核心特点。样式雷在这一方面延续了这种原型,并很好地将这种原型同皇家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发展成特有的范式。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空间操作。与当代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相通性,展现了时代先进性。掀开历史厚重的门帘,能够让后人一瞥北京昔日的辉煌。

建筑的语言,既能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更能体现一个朝代的繁荣昌盛和璀璨成就。除了负责设计皇家园林建筑外,雷氏家族也常奉命组织和置办帝王庆典。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慈溪太后六十大寿均有其操办。乾隆皇帝大寿时,从大宫门至西华门,样式雷一手搭建了彩棚、戏台等六百多个临时建筑,并设计搭建众多山水小园林,在图纸上精细到标注各国进使、各省大臣及嫔妃站位,可见大清此时之繁盛。大寿当日傍晚,昏黄的落日照进大殿。殿内金碧辉煌,殿外灯火通明,金鼓喧阗,笙歌鼎沸,通宵达旦,金吾不禁。民间喜庆的礼炮在赤红的宫墙间乒乓作响,欢笑声撞破了宫中森严的氛围,火红的烟花照得宫中众人脸庞绯红,也照的大乾盛世流光溢彩。样式雷也随之达到了巅峰时期,完成了从工匠到设计师的华丽转变。

建筑的语言,当然不是只浮于表面的美感,它更沉寂着雷氏家族的家国情怀。故宫大殿皆被远处宫门镶嵌于画面正中央,呈“过白”设计,是建筑与建筑之对话;玉峰塔恰好位于颐和园东堤的圆心,有“塔随人走”的景观效果,又是建筑与环境之对话;更有清西陵寝背山面水,“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伟大设计。这些巧思,无一不向世人展现样式雷及华夏建筑语言的魅力。为防止英法联军毁掉圆明园样式房图纸,雷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雷景修秘密托运所有图档于家中,在海淀购置三间房以悄悄存放,使得样式雷烫样免于危难。宫墙前,皑皑暮雪,点点杨花,片片鹅毛,如碧玉琼瑶般徐徐洒下,轻抚雷氏内心能为华夏建筑增添光彩的喜悦与自豪,将作为华夏儿女独有的浓厚的家国情怀传至四方。

建筑语言也是政治形式的折射,华夏文化厚重尊严的承载。因清末战争,生计困难,雷氏家族不得不变卖样式雷图档,为防止图档流落西方人手中,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老先生呼吁动员国内各大机构争相购买,使得如今大多数图纸得以妥善保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地;同时民国时期欧式建筑在华夏土地拔地而起,为挽救样式雷的辉煌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等学术精英齐聚营造学社,他们一手扛测量仪,一手握皮尺,跋山涉水,绘制精细手稿,只为力图揭开样式雷及故宫等造型中的建筑语言。跨越22省,他们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写中国建筑史的夙愿。这一页,华夏建筑的语言里满是尊严。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写道:“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记得儿时曾去过圆明园。望见圆明园前坍塌的白色大柱子,那便是远瀛观了。后人曾在样式雷的图纸上,看到有关远瀛观的两套建筑设计方案。一套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理念,一套完全按照西方思想绘制。然而,圆明园如今英法联军烧毁,再无人能知晓,乾隆皇帝最终选择了哪一张图稿,从此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乡关何处》中说:“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悲辛,必将风化在历史隐蔽的书缝中。”建筑的语言,被雷氏家族无声地雕刻进故宫的每一块瓦片、石砖中,深入华夏文化的骨髓。此刻的传承,不再是时间上的纵向,更在回应的宽度中给万千传承者以启示,以力量,好似提醒着我们,又该赋予建筑怎样全新的语言。

我站于宫门前,静静看着皑皑白雪掩盖住历史的风花雪月。只盼等雪消时,再看宫墙花开,满目成春。

第二年有幸再访故宫时,望见当年白雪倒塌的地方,如今已爬满青苔。

(图片源自网络)

赵妍婷,江苏扬州人。文章曾获第三届“照写生活”一等奖、第五届“萌芽语汇”三等奖、全国“莲花山杯”优秀作品奖等。入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牡丹文学奖”。文章刊登于《阳泉日报》《阳泉晚报》等。多篇文章被家长慧等各大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