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陵制度一直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皇帝的陵墓既是对其生前事迹的永恒记录,也是对其统治时代的象征。然而,有一位皇帝却在陵墓制度上留下了与众不同的痕迹,他就是清朝的雍正帝。
雍正帝在位期间,对清朝的皇陵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出现了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皇陵区。此外,他还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允许皇贵妃与皇帝合葬。
章佳氏相对来说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她的儿子却名声大噪,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即著名的十三爷。十三爷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的得力助手,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信任。母凭子贵,章佳氏因此也备受雍正帝器重。雍正帝即位后,追封她为皇考皇贵妃,并准许她合葬景陵地宫。
这个先例的确是雍正帝首创的,因为在康熙帝时代,景陵地宫中葬有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其中皇贵妃就是章佳氏。这个特别的安排并非康熙帝的本意,而是雍正帝的意愿。因为十三爷在雍正帝即位后表现出色,所以雍正帝特意将章佳氏的地位提高,让她得以与皇帝合葬。
然而,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尽管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和五位皇贵妃,但裕陵地宫中却只葬有二后三皇贵妃五位后妃。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裕陵建于年,竣工于年,最初葬入裕陵的是孝贤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和哲悯皇贵妃的棺椁。裕陵地宫的设计最初只预留了七个棺椁的位置,其中一个位置留给了乾隆自己,剩下的四个位置预计用于葬后妃。
然而,那拉氏并没有和乾隆合葬。那拉氏曾是弘历即位前娶进宫中的侧福晋,后来被册封为皇后,但在南巡途中,她与乾隆发生了不可预料的纷争,最终被软禁在宫中。虽然她的皇后封号没有被收回,但形同废后,她的棺椁葬入了裕陵妃园寝,而非裕陵地宫。
因此,原本为那拉氏预留的位置一直保持空置,而后来乾隆再未封谁为皇贵妃,也没有追封皇贵妃,因此,与乾隆合葬裕陵的只有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五位后妃。
至于乾隆五位皇贵妃中的最后一位,即庆恭皇贵妃,她的情况与众不同。庆恭皇贵妃于年去世,当时只是庆贵妃,而乾隆并没有追封她为皇贵妃。然而,她在乾隆的儿子嘉庆帝亲政之后,因为曾经对皇帝有抚育之恩,被追封为庆恭皇贵妃。但遗憾的是,庆恭皇贵妃已经葬入裕陵妃园寝,嘉庆帝并没有将她重新葬入裕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