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是清代众多皇帝中最为节俭的一位,打个比喻,道光皇帝的上朝所穿的龙袍都是打着补丁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在道光皇帝的身上展现的淋漓之至。更有甚者,曾为了让御膳房省下一顿饭钱,命令太监出宫买了几个烧饼,就着白开水就是一顿饭。然而,这样一位节俭的皇帝,却在其皇陵修好一年后就下令废弃,另寻一处。
道光皇帝最初想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建陵,后来改在东陵宝华峪,此地原名是绕斗峪。这座皇陵始建于年,于年建成,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共花费白银三百万两,在当时可谓是不小的开支。然而第二年宝华峪地宫入口出现了水的痕迹,地宫渗水,道光不得已废掉这个陵寝,重新选择万年吉地。于是在年,在西陵龙泉峪建造陵墓。而这个废弃的宝华峪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地方。
当我们再次走进这座当年的皇家陵园,早已没有清西陵或者清东陵的气派,因被废弃且无人看管,所以在两百年后的今天,除了一个巨大的宝鼎,地面建筑都已荡然无存,了无踪迹。但仅仅是这座巨大的宝鼎,我们可以想象这里当年是多么的气派。
地宫表面也出现大规模的裂痕,在一堆堆的碎石中还能看到当时的残砖烂瓦。地宫在废弃时,内部就被填埋了,当时地宫的八大石门上是雕刻八大菩萨的,但是在后来的运动被砸掉了。地宫表面还有很多的琉璃瓦,应该是这些深沟触及到了地宫里的宝殿,这些琉璃瓦以前应该是在地宫里面的。其实,当地完全可以将地宫里面的土掏出来,将地宫修葺一下对外开放,可以更方便人们对帝陵文化的了解。
道光皇帝生前的节俭也许并非出于本心,因他接手过来的王朝已出现衰败,他只能算一个守成之君,常言道打天下易而坐天下难,守住祖宗的基业更难,于他而言他没有康熙爷的气魄,功绩也比不了祖宗,他就只能用节俭来约束自己。作为一个矛盾体和平衡体,也许生前的憋屈只有用死后低调的奢华来弥补吧。
所以当宝华峪出现漏水时,并不是选择维修而是直接另寻一处,乾隆皇帝的裕陵当初也出现过漏水,而他就选择地修葺。后来道光帝在清西陵修建慕陵至少又花费二百多万两白银,这两座帝陵加起来超过五百多万,是清朝皇帝中修建陵墓花费最多的皇帝。不过这样因祸得福,迁到西陵得以幸存,不然留在东陵一定被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