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到底是皇位正统还是密谋篡位

我们小时候有那种比巴掌大点儿的小人书,大家都爱看。我就是在这些小人书里看到雍正皇帝篡位夺权的故事。

话说康熙皇帝晚年爱重的是幼子十四皇子胤禵,欲将万里江山托付给这个儿子。偏偏胤禵的同母哥哥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心思深沉,早就觊觎帝位。胤禛一方面表现得无欲无求,另一方面和自己的养母舅舅隆科多密谋篡改遗诏。康熙帝的遗诏原文是“传位十四皇子”,狡猾的胤禛将“十”添一笔变为“于”,这样遗诏就变成了“传位于四皇子”。四皇子就是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

胤禛为了继承皇位,还偷偷摸摸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儿,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曾派“血滴子”刺杀异己。在民间文学里雍正皇帝不是个正面角色,而是个靠无数杀戮上位的小人。

今天重读历史,发现有很多史实与民间文学相悖,我们或许需要重新认识雍正皇帝这个人。

要说康熙皇帝最钟爱的儿子自然是前太子胤礽。胤礽是正宫嫡出,因自幼丧母,康熙对这个嫡子十二分的重视、爱护,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养。然而这个正宫嫡统的儿子颇有点儿烂泥扶不上墙,谋略、才干都多不如众兄弟,经历了两立两废,康熙皇帝终于决定放弃这个难堪大任的儿子。

太子被废,剩下的皇子们均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纷纷上场博弈,想谋得帝位,康熙王朝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乱象。见儿子们为了皇位手段用尽的各种丑恶嘴脸,晚年的康熙皇帝反而喜爱心思较为单纯的幼子十四皇子胤禵。皇十四子年轻有为,不到三十岁便被封为抚远大将军,长期带兵在西北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这是要给幼子攒军功,然后好传位于他的节奏?所以在康熙病体支离还派幼子出征的时候,朝野上下大多猜测他立意传位十四皇子。

康熙驾崩,宣读遗诏,继位的居然不是十四皇子,更不是前太子,亦不是皇长子,而是一直表现得无意帝位、非常友爱手足的雍亲王胤禛。

这种情况之下就出现了满清王朝的又一悬案,雍正继位到底有没有猫腻?

史学家普遍认同,雍正的确是康熙皇帝属意的继承人,没有什么猫腻!

对于篡改遗诏之说,史学家是这样解释的。

其一,对于遗诏中出现的“于”就是一个谬误,当时遗诏行文用的是繁体字,绝不会蹦出一个简体的“于”,而将“十”改为繁体的“於”,想不让人发现一点破绽是不可能的。

其二,满清王朝是满族人当政,所以他们的遗诏有一特色就是有同意的满文内容。满文的“十”写的是弯弯扭扭,想改成“於”更是难于上天。

篡改遗诏之说不攻自破!今天的中国第一档案馆珍藏了这份遗诏,卷面清晰明确地昭示了雍正的继任人身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此外根据当时在京都的外国宗教界人士给自己总部的报告信中也能看出,雍正确实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中,保存有涉及康熙传位一事信件的手稿。如葡萄牙耶稣会士高尚德向耶稣会总长致函说:“(康熙帝)临终前三四个小时,他召来了皇四子,任命他为其权力的继承人,撇开了两个被囚禁多年的年纪较大的儿子。同时,排除了在宫内自由行走的皇三子。”

时任职钦天监的德国传教士戴进贤也在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中提到与高尚德差不多的内容,老皇帝康熙在晏驾前明确指出了四皇子为继任人。

雍正既然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为什么那么多民间故事喜欢拿他的继任来说事儿,为什么那么多野史诟病他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认知,不到之处请大家不吝指正。

一,身份地位继承皇位有违祖制。古往今来,帝位罔替一般都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雍正皇帝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唯一可以说道一下的是他曾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抱养。

二,雍正皇帝并不被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天下尽知,康熙皇帝重视嫡子,各种着力培养终成错付;康熙晚年疼爱幼子,赋予兵权,足见信任爱惜。但对于皇四子胤禛康熙皇帝真的说不上有多么疼爱,顶多就是对胤禛为人低调、为政果决的欣赏。

三,政敌的污蔑。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这九个皇子又分别有很多的拥趸者,夺位失败的皇子和他们的拥趸者们为了出气,抹黑雍正皇帝是可以理解的;整个雍正王朝用法较为严厉,那些被皇帝打压的大臣和其亲属也存在抹黑、污蔑他的可能。

四,雍正不愿和父亲葬在同一皇陵。雍正撇开葬有祖父、父亲的东陵,另外开辟了清西陵。这一点是历史上大家怀疑雍正帝位来得不正的一大依据。他为什么不愿和先祖葬在一起,难道他的帝位真的是得来不正,他无颜面见先祖?我个人认为倒是跟皇位没有什么关系,一来是因为一点小小的任性,既然父亲并不喜爱自己,他也没有必要上赶着去葬在一起,大家都难受;此外的确也有愧疚的成分,这点愧疚是因为违背了父皇的遗愿没有善待夺嫡失败的兄弟们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