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瀛台逝世,享年38岁。
就在同一天,慈禧太后也离世,终年74岁。两位皇者的相继离世,引发了许多猜想和讨论。
尽管光绪生前并未拥有自己的陵寝,但他在去世后被安葬在了清西陵的崇陵,工程于年竣工,这时民国已取代了清朝。
按照清帝退位协定,民国应承担协助完成光绪葬仪的义务。
最终,光绪皇帝于年与逊清小朝廷一同被安葬在崇陵。
在清朝的皇家陵墓中,崇陵是唯一一个被确认被盗的陵寝。在年的文物部门和部队的联合行动中,他们进入了崇陵地宫。
然而,当他们进入后发现,棺椁已经被盗墓贼打开,光绪皇帝的遗体被破坏,只剩下散乱的骨骼。
光绪帝的死亡一直是历史的谜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特地请来了军医进入陵寝。军医发现光绪帝的头部和颈部连接自然,没有像一些小道消息所说的那样被刺客砍下后重新装回去的痕迹。
此外,我们还对光绪帝的遗骸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身上没有任何外伤。这表明,光绪帝的死亡并非他杀。
发布于年的《清朝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揭晓了光绪皇帝的死因。该报告指出,通过对光绪皇帝头发的化验和与其他人的头发对比,发现光绪皇帝头发中的砷含量极高,高达.00微克/克。
尽管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适量摄入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过量的砷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呼吸和氧化过程,甚至导致死亡。
在中国,古老的毒物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正常人的头发砷含量仅为0.25-1.0微克/克,而光绪皇帝的头发砷含量则是正常人的几百倍到一万倍以上。
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在发根处和发梢处都没有发现,这表明砷中毒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砷中毒通常不会导致头发根部和梢部的异常,而头发上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光绪帝头发上的异常高砷含量指向了“砷中毒”。
经过详尽的考虑和严谨的研究,课题组采取了措施以排除棺木可能对光绪皇帝头发产生的污染。为此,课题组进行了细致的采样和分析,包括对棺木内碎屑、香料、粉末等残渣的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光绪皇帝头发的砷含量进行了对比。
以下是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1.棺木内碎屑的砷含量在0.39-28.00微克/克之间;2.棺木内香料的砷含量在0.-7.06微克/克之间;3.棺木内粉末的砷含量为11.20微克/克;4.光绪皇帝头发的砷含量为.00微克/克。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课题组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棺木内的碎屑、香料和粉末的砷含量远低于光绪皇帝头发的砷含量,可以基本排除棺木对光绪皇帝头发产生的污染。
经过研究,棺木内各物体的砷含量远低于光绪皇帝的头发砷含量。这意味着,光绪皇帝头发中的砷并非来源于棺木的污染。
在比对了光绪生前服用的药物后,课题组进一步排除了慢性砷中毒的可能性。通过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得出结论,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
光绪皇帝去世年后,他的死亡之谜终于被揭示。
光绪帝之死,砒霜类毒物是真相!通过对光绪皇帝的骨骼碎片和残留衣物进行检验,课题组得出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粘附头发的残渣物砷含量为.00微克/克,脊椎骨碎屑砷含量为.00微克/克,内衣残片右袖部位砷含量为.00微克/克,内衣残渣砷含量为.00微克/克,光绪皇帝头发砷含量为.00微克/克。
更重要的是,课题组在光绪遗骨中检验出了高超标的砷,与其胃部越接近的骨骼,含砷越高。尽管经过了清洗,但其胸骨,胸腹部衣物等处检验出的残存砷总量达到毫克,已经超过人的致死剂量。
考虑到这只是百年后的遗存,光绪帝遗体内含砷的总量当在十倍以上!因此,光绪帝是被毒死的根本证据并不在于对其头发的检验,而在于对其骨骼和衣服残片的检验。
新的文案:在光绪皇帝的尸体上,胸腹部和右袖部位的衣物残存的砷总量非常高。这是因为尸体在腐朽的过程中,胃内容物中含有大量的毒物,这些毒物渗出体外,浸染了衣物。
这种现象与光绪皇帝的死因密切相关。他的右袖部位的砷含量也非常高,而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衣物中的含砷量则很低。
这从法医学的角度表明,光绪皇帝死于砷急性中毒,死亡的原因是他口服了大量的砒霜类毒物。
自年起,研究团队对光绪尸体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检验,随着年刑事技术与法医学的飞速发展,该团队再次集结相关科学家进行详细检查,采用了包括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等现代尖端科学检测技术。
一句话概括,可以肯定的是,光绪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砒霜类毒物,成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凶手是否为慈禧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