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死之后,便要入土为安。先人的坟墓对子孙后代来说,有着特殊的情结。除了能够长久寄托哀思之外,墓地风水的好坏往往还被认为关系着子孙后代的运势前程。
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墓葬都是明确予以保护的,如果发生了挖坟盗墓的行为,则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要被处以酷刑。不过,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给逝去的亲人厚葬的习俗,墓中往往陪葬了不少金银财宝。因此也使得盗墓行为屡禁不止。《吕氏春秋·节丧》关于盗墓的处罚中写道“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汉代对盗墓的处罚相当严苛,《淮南子·泛论》写道:“天下县官法曰:‘发墓者诛,窃盗者刑。’此执政之所司也。”也就是说盗墓者一经被发现的,一律要诛杀。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盗律》规定,“盗发冢”与伤人致残、讹诈、杀人及拐卖人口等同罪,都应处以磔刑。
唐代对盗墓的处罚有了更为明确的分类,他规定:各种盗掘墓葬者,罚处劳役,流放远方;已经打开棺椁的,处以绞刑;盗掘然而尚未至于棺椁的,判处徒刑三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开劫坟墓”与“十恶忤逆、官典犯赃、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放火持仗”以及“关连”、“逆党”等同样,被列为最严重的罪刑之一,属于不赦之罪。
宋、元、明、清诸朝代,对盗墓的处罚也都以唐代律法为基础制定,总体上都是以严刑惩处为主。
不过,虽然历朝历代对盗墓行为的处罚力度都很大,但盗墓行为却一直时有发生。特别是到了战乱年代,国家忙于战事,疏于律法,盗墓的事情就层出不穷。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参与挖坟盗墓的事。比如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一口气就把“十八唐帝陵”中的十七座都盗挖了,仅剩下乾陵因迷信说法而幸免于难。两宋时期,大汉奸刘豫则把北宋的八座皇陵挖了个遍。民国时期,清东陵中除了顺治皇帝的孝陵外,其他也全部遭盗挖。清西陵中,光绪皇帝的陵寝也遭盗墓贼洗劫一空。